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子的话]
我去过清华、北大,即使不是寒暑假,校园里也到处是拿着相机拍照留影的游人。在校园里走走,觉得气氛确实不同。比起其他大学来,清华、北大的学生似乎少了几分进入大学就放松的慵懒,多了几分锐意进取蓄势待发的生气。他们或三五成群地讨论问题,或安静地坐在草地上看书,或自顾自地大声朗诵,但脸上都流淌着自信与从容,那种气质很容易感染周围的人——这可能也是家长们想让孩子来感受的。本次来稿中,大部分小辩手都不赞成名校“限游”,赵云飞同学更以表哥的亲身经历来论证“名校游”对个人成长的好处,极具说服力。本来典子也快倒向反方阵营了,但李文君同学的来稿令典子眼前一亮。她联系身边的现实,观点是:“名校游”热折射的是整个社会的功利与浮躁。我觉得李文君同学的视角和观点特别值得肯定,因此典子想把本期的最佳辩手称号授予她,她将得到精美奖品一份。六位小辩手都将获得本期样刊和稿费。另外,我们已开通新浪微博“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将在上面定期发布新辩题,欢迎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哦!
[辩论材料]
摩肩接踵的游客,一拨又一拨的旅行团穿梭来往……如今,参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如同逛长城、游故宫一样,成为众多旅行社必备的旅游线路。“高校游”成为“热门”旅游项目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他们利用暑似带孩子参观名校,希望孩子能通过与名校的“亲密接触”,提高学习热情。而假期突然增多的游客造成学校环境嘈杂不堪。面对诸多问题,两所大学采取“限”字诀应埘——每口参观北京大学的游客限制在5000人;清华大学则规定,在7月16日至8月14日的暑期游览高峰期,校园参观时问限定在8:30-16:30。
“限游令”一发即引来各方争论,争论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持反对意见的主要理由是:高校应是开放的,国际上的知名高等学府都是“没有围墙的大学”,“限游”限住了人们对名校的“憧憬”;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教育支出来自国家,花的是全国纳税人的钱,“限游”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持支持意见的主要理由是:中国人多,蜂拥而至的游客,不仅破坏学校的环境,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还会滋生旅游行业的乱象——清华大学校内有人自称清华火学“员工”向游客收取每人6至8元的进门费。
我认为,名校不该“限游”。
如今,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成为游客进京旅游的“热门”路线,人们普遍认为参观名校可以得到激励,也可以感受现代文明与时代风情。但是现在名校开始“限游”,规定每日参观的人数和时间,这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和争议。
游客慕名而来,为的是一睹名校的风采,在这些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悠久的历史和人文气息。游客的增多的确给这些大学带来了不少麻烦,学生和教师的确需要安静的学习、科研环境。不过,即使游客增多了。麻烦增加了,也不能以此为理由,限制参观游览呀。这是对游客的不尊重,“限游”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我建议校方发挥名校的智力优势,向全校征集治堵良方,出台的措施要既能体现名校的风度,又切实可行,还能让游客心甘情愿地遵守和支持。作为游客,也应保持应有的素质和修养,不做校园里的“闹客”,而做安静文明的游客。
反方:(473000)河南南阳市第十六中学八(4)班 刘佳佳
我支持名校限游。因为最新数据显示,光北京市人口就已达到1961万,是名副其实的“首堵”。在这样严峻的人口压力下,北大、清华若不采取“限游令”,岂不也成“名堵”?
当然,也许有人认为“限游令”违背了高等学府直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一精神,阻挡了人们对名校的憧憬。可是,假设你是在摩肩擦背、人声鼎沸的名校里参观,你又能收获什么?家长们花钱带孩子“名校游”,为的就是让孩子感受名校的精神,见识名校的真面目,回去后学习更加努力;但在喧闹的环境里,孩子看到的净是人头,一点也感受不到名校的氛围和精神,这样一来浪费了金钱,二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还有人会驳斥,名校的建设经费来自于国家的财政税收,“限游”就是限制纳税人的权利。但是,比起为看一眼名校被人乱收费,“限游”倒是对纳税人的尊重和保护呀!
再说,名校毕竟是学校,学校需要洁净的环境、安静的气氛和良好的秩序。游客过多,不仅会破坏校园环境,还会干扰校园的正常秩序,影响师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归根结底,我支持名校限游,“限游令”的出台是迫不得已,也是出于保护学校和游客双方利益的需要!
指导老师:谢云林
清华、北大是我国的著名学府,为国家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人才。游客,特别是学生家长,哪个不想去感受一下名校的氛围?但是,面对假期蜂拥而至的游客,名校颁布“限游令”也是应该的。
首先,清华、北大是学习的地方,不是旅游胜地。很多学子要在假期里留校苦读,如果校园内到处人声鼎沸,到处是滚滚人流,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肯定会受影响。
其次,从加强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也应出台“限游令”。过分拥挤的人流,不但打破了校园的宁静,破坏了校园的学习氛围,更带来了其他的管理问题,甚至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最后,从“名校游”的目的考虑也应理解“限游令”。游览清华、北大其实主要就是为了感受那里的学习风气。当游客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走进清华、北大,却要面对人山人海和处处塞得满满的垃圾桶,将会是何种感受?再说,“限游令”不是“禁游令”,游客如果能选择错峰参观,不在旺季游览名校,说不定能更好地领略名校的风采呢!
所以,颁布“限游令”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指导老师:翟慎海
清华、北大作为中国的名校,是国家花费众多纳税人的钱建设起来的,在开放的21世纪,应该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民众,而不是“铜雀春深锁二乔”。在这一点上,同外的许多名校,比如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就做得很好,它们长期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免费开放,显示出世界著名学府的泱泱气度。这些年来,许多网民批评清华、北大“太死板”、“太教条”。打开校门,亮出真诚,也许会冲淡人们对我国一流学府的这种印象。去年暑假,我就畅游了这两所名校,不但欣赏了美丽的校园风光,而且体会到了最高学府的庄严神圣,理想从此扎根。因此,我坚决反对北大、清华“限游”。
一些人担心太多游客的拥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其实不然,游客们走的大多是观景区,而并非教学区。观景区和教学区是相对独立的,而且,游客集中游览的时间一般是在似期,学校也没有大规模的教学活动。还有人担心游客太多会污染学校的环境。这算什么问题呢?多设几个垃圾桶,多请几个清洁工,服务疏导工作再做细致一点,就可以解决。况且,一心向往北大、清华的家长和学子大多还是有素质的。在巍峨的博雅塔下、美丽的未名湖畔,在庄严的清华同,准好意思乱扔垃圾放肆吵闹去破坏它的美?
一味“限游”只会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更想进入学校一游,反而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商机。人数没有真正得到限制,游客花钱进去后,只怕还要嘲笑名校的风度和气量,何必呢?
指导老师:何晓玲
“名校游”成为热潮,是名校崇拜症泛滥的一种、表现。在我周围就有盲目崇拜名校的现象。有的考生说:“我要考不上重点大学,那可太丢人了。”家长们也把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当做与人攀比的资本。“同事的女儿已经在上重点大学了!你也给、我长长脸,再考不上重点,就别上了。”一位家长还这样硬逼已考上二本的儿子复读。上重点大学俨然成为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名校游”热,恰好反映了我国教育状况的不健康,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功利心太强,缺乏对学生的关怀与理解。他们把学生能否考入名校、考入名校的学生数量多少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学校的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尺。报考名校的人数连年居高不下,那些二本、三本学校却“吃不饱”,更不要说什么中专技校了。而大力提倡“名校游”,必将使社会、学校和家庭更看重名牌学校,为应试教育、名校崇拜推波助澜。不难想象,学校素质教育的理念将成为空谈,学生“成功”的道路也会被越挤越狭窄。而“限游令”正好可以给这种扭曲的教育观打上一针镇静剂,让社会、学校和家长认真反思该如何引导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我坚决赞成名校的“限游令”。
指导老师:张海燕
我的表哥读高二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沉迷于网络,对学习没有兴趣,姑妈就给表哥报了个假期夏令营,想让他开阔视野、放松心情,也想让他在参观游览中重新认识自我,改掉坏习惯。当表哥走进北大校园时,他被那里的氛围深深吸引了,无论是人文气息还是校同风光都令他陶醉,久久不愿离去。表哥回到家以后,开始发愤图强,专心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最后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说是那次参观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还邀请我去他就读的大学玩,亲身感受一下名校风采。
中国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强调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清华、北大等名校作为众多学生心中的圣殿,通过优势资源的展示,能让学生身“在”其境,感受其学术氛围、人文气息,也必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积极进取、永争上游的拼搏精神。这样的优势资源难道不应该全民分享吗?
因此我坚决反对名校“限游”。
指导老师:张海燕
我去过清华、北大,即使不是寒暑假,校园里也到处是拿着相机拍照留影的游人。在校园里走走,觉得气氛确实不同。比起其他大学来,清华、北大的学生似乎少了几分进入大学就放松的慵懒,多了几分锐意进取蓄势待发的生气。他们或三五成群地讨论问题,或安静地坐在草地上看书,或自顾自地大声朗诵,但脸上都流淌着自信与从容,那种气质很容易感染周围的人——这可能也是家长们想让孩子来感受的。本次来稿中,大部分小辩手都不赞成名校“限游”,赵云飞同学更以表哥的亲身经历来论证“名校游”对个人成长的好处,极具说服力。本来典子也快倒向反方阵营了,但李文君同学的来稿令典子眼前一亮。她联系身边的现实,观点是:“名校游”热折射的是整个社会的功利与浮躁。我觉得李文君同学的视角和观点特别值得肯定,因此典子想把本期的最佳辩手称号授予她,她将得到精美奖品一份。六位小辩手都将获得本期样刊和稿费。另外,我们已开通新浪微博“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将在上面定期发布新辩题,欢迎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哦!
[辩论材料]
摩肩接踵的游客,一拨又一拨的旅行团穿梭来往……如今,参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如同逛长城、游故宫一样,成为众多旅行社必备的旅游线路。“高校游”成为“热门”旅游项目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他们利用暑似带孩子参观名校,希望孩子能通过与名校的“亲密接触”,提高学习热情。而假期突然增多的游客造成学校环境嘈杂不堪。面对诸多问题,两所大学采取“限”字诀应埘——每口参观北京大学的游客限制在5000人;清华大学则规定,在7月16日至8月14日的暑期游览高峰期,校园参观时问限定在8:30-16:30。
“限游令”一发即引来各方争论,争论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持反对意见的主要理由是:高校应是开放的,国际上的知名高等学府都是“没有围墙的大学”,“限游”限住了人们对名校的“憧憬”;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教育支出来自国家,花的是全国纳税人的钱,“限游”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持支持意见的主要理由是:中国人多,蜂拥而至的游客,不仅破坏学校的环境,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还会滋生旅游行业的乱象——清华大学校内有人自称清华火学“员工”向游客收取每人6至8元的进门费。
我认为,名校不该“限游”。
如今,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成为游客进京旅游的“热门”路线,人们普遍认为参观名校可以得到激励,也可以感受现代文明与时代风情。但是现在名校开始“限游”,规定每日参观的人数和时间,这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和争议。
游客慕名而来,为的是一睹名校的风采,在这些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悠久的历史和人文气息。游客的增多的确给这些大学带来了不少麻烦,学生和教师的确需要安静的学习、科研环境。不过,即使游客增多了。麻烦增加了,也不能以此为理由,限制参观游览呀。这是对游客的不尊重,“限游”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我建议校方发挥名校的智力优势,向全校征集治堵良方,出台的措施要既能体现名校的风度,又切实可行,还能让游客心甘情愿地遵守和支持。作为游客,也应保持应有的素质和修养,不做校园里的“闹客”,而做安静文明的游客。
反方:(473000)河南南阳市第十六中学八(4)班 刘佳佳
我支持名校限游。因为最新数据显示,光北京市人口就已达到1961万,是名副其实的“首堵”。在这样严峻的人口压力下,北大、清华若不采取“限游令”,岂不也成“名堵”?
当然,也许有人认为“限游令”违背了高等学府直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一精神,阻挡了人们对名校的憧憬。可是,假设你是在摩肩擦背、人声鼎沸的名校里参观,你又能收获什么?家长们花钱带孩子“名校游”,为的就是让孩子感受名校的精神,见识名校的真面目,回去后学习更加努力;但在喧闹的环境里,孩子看到的净是人头,一点也感受不到名校的氛围和精神,这样一来浪费了金钱,二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还有人会驳斥,名校的建设经费来自于国家的财政税收,“限游”就是限制纳税人的权利。但是,比起为看一眼名校被人乱收费,“限游”倒是对纳税人的尊重和保护呀!
再说,名校毕竟是学校,学校需要洁净的环境、安静的气氛和良好的秩序。游客过多,不仅会破坏校园环境,还会干扰校园的正常秩序,影响师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归根结底,我支持名校限游,“限游令”的出台是迫不得已,也是出于保护学校和游客双方利益的需要!
指导老师:谢云林
清华、北大是我国的著名学府,为国家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人才。游客,特别是学生家长,哪个不想去感受一下名校的氛围?但是,面对假期蜂拥而至的游客,名校颁布“限游令”也是应该的。
首先,清华、北大是学习的地方,不是旅游胜地。很多学子要在假期里留校苦读,如果校园内到处人声鼎沸,到处是滚滚人流,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肯定会受影响。
其次,从加强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也应出台“限游令”。过分拥挤的人流,不但打破了校园的宁静,破坏了校园的学习氛围,更带来了其他的管理问题,甚至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最后,从“名校游”的目的考虑也应理解“限游令”。游览清华、北大其实主要就是为了感受那里的学习风气。当游客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走进清华、北大,却要面对人山人海和处处塞得满满的垃圾桶,将会是何种感受?再说,“限游令”不是“禁游令”,游客如果能选择错峰参观,不在旺季游览名校,说不定能更好地领略名校的风采呢!
所以,颁布“限游令”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指导老师:翟慎海
清华、北大作为中国的名校,是国家花费众多纳税人的钱建设起来的,在开放的21世纪,应该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民众,而不是“铜雀春深锁二乔”。在这一点上,同外的许多名校,比如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就做得很好,它们长期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免费开放,显示出世界著名学府的泱泱气度。这些年来,许多网民批评清华、北大“太死板”、“太教条”。打开校门,亮出真诚,也许会冲淡人们对我国一流学府的这种印象。去年暑假,我就畅游了这两所名校,不但欣赏了美丽的校园风光,而且体会到了最高学府的庄严神圣,理想从此扎根。因此,我坚决反对北大、清华“限游”。
一些人担心太多游客的拥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其实不然,游客们走的大多是观景区,而并非教学区。观景区和教学区是相对独立的,而且,游客集中游览的时间一般是在似期,学校也没有大规模的教学活动。还有人担心游客太多会污染学校的环境。这算什么问题呢?多设几个垃圾桶,多请几个清洁工,服务疏导工作再做细致一点,就可以解决。况且,一心向往北大、清华的家长和学子大多还是有素质的。在巍峨的博雅塔下、美丽的未名湖畔,在庄严的清华同,准好意思乱扔垃圾放肆吵闹去破坏它的美?
一味“限游”只会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更想进入学校一游,反而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商机。人数没有真正得到限制,游客花钱进去后,只怕还要嘲笑名校的风度和气量,何必呢?
指导老师:何晓玲
“名校游”成为热潮,是名校崇拜症泛滥的一种、表现。在我周围就有盲目崇拜名校的现象。有的考生说:“我要考不上重点大学,那可太丢人了。”家长们也把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当做与人攀比的资本。“同事的女儿已经在上重点大学了!你也给、我长长脸,再考不上重点,就别上了。”一位家长还这样硬逼已考上二本的儿子复读。上重点大学俨然成为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名校游”热,恰好反映了我国教育状况的不健康,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功利心太强,缺乏对学生的关怀与理解。他们把学生能否考入名校、考入名校的学生数量多少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学校的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尺。报考名校的人数连年居高不下,那些二本、三本学校却“吃不饱”,更不要说什么中专技校了。而大力提倡“名校游”,必将使社会、学校和家庭更看重名牌学校,为应试教育、名校崇拜推波助澜。不难想象,学校素质教育的理念将成为空谈,学生“成功”的道路也会被越挤越狭窄。而“限游令”正好可以给这种扭曲的教育观打上一针镇静剂,让社会、学校和家长认真反思该如何引导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我坚决赞成名校的“限游令”。
指导老师:张海燕
我的表哥读高二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沉迷于网络,对学习没有兴趣,姑妈就给表哥报了个假期夏令营,想让他开阔视野、放松心情,也想让他在参观游览中重新认识自我,改掉坏习惯。当表哥走进北大校园时,他被那里的氛围深深吸引了,无论是人文气息还是校同风光都令他陶醉,久久不愿离去。表哥回到家以后,开始发愤图强,专心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最后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说是那次参观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还邀请我去他就读的大学玩,亲身感受一下名校风采。
中国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强调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清华、北大等名校作为众多学生心中的圣殿,通过优势资源的展示,能让学生身“在”其境,感受其学术氛围、人文气息,也必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积极进取、永争上游的拼搏精神。这样的优势资源难道不应该全民分享吗?
因此我坚决反对名校“限游”。
指导老师: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