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出的性别歧视困局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约时报》总编辑吉尔·艾布拉姆森缺席了5月12日的一个晚宴,当时,《纽约时报》的执行总编迪恩·巴奎特和该报发行人兼《纽约时报》公司董事长小亚瑟·苏兹伯格正相邻而坐,没有人对艾布拉姆森的缺席在意。也许,艾布拉姆森自己也觉得这不过是一场无足轻重、可以缺席的晚宴而已。
  然而,一天之后,艾布拉姆森意识到,这次的缺席意味着永远的缺席——她,作为《纽约时报》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编的日子到头了。
  5月14日,因担任《纽约时报》总编辑而跻身福布斯全球权势女性榜的吉尔·艾布拉姆森(Jill Abramson),遭到公司董事长亚瑟·苏兹伯格的直接解雇。
  首位女总编遭解雇
  2011年6月2日上午,《纽约时报》出版人、拥有纽约时报公司控股权的家族的掌门人亚瑟·苏兹贝格向《纽约时报》的全体编辑表示,总编比尔·凯勒将不再担任《纽约时报》的总编,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继任者非常出色且也同样能为我们带来巨大的信心”。
  “在我所成长的家庭里,《纽约时报》代替了宗教。只要是《纽约时报》报道的,就绝对是真相。”在全体编辑面前,吉尔·艾布拉姆森难掩激动地说道。
  继任后艾布拉姆森曾表示,“在作为社会基石的媒体行业,出任领导职位的女性依然太少。”《新闻周刊》女总编布朗称这是 “传媒界一次女性的胜利”。
  吉尔·艾布拉姆森自信地说:“要搞清楚,我能担任这一职位,并非因为我是女性,而是因为我是工作团队里最优秀的人物,我是一个新闻老兵!”
  “吉尔·艾布拉姆森不仅是《纽约时报》第一位女总编,她还要面临媒体变革的大时代,这些都注定了她会在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说这句话的人叫迪恩·巴奎特,这位前《洛杉矶时报》的主编曾被认为是比尔·凯勒继任人选最有力的竞争者。
  而三年后的5月14日,正是亚瑟·苏兹贝格通知全体职员,主编吉尔·艾布拉姆森已被解职,副总编辑迪恩·巴奎特(Dean Baquet)将接替艾布拉姆森,此项任命即刻生效。现如今巴奎特将成为担任这个职务的第一位非裔美国人。
  解雇原因引争议
  苏兹贝格明确表示做出解职决定的是他,而不是艾布拉姆森,并且表示这与她的管理风格有关——这家报纸的许多员工认为她的管理风格生硬粗暴。
  据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的媒体记者迪兰·拜尔斯发表的一篇报道称,去年艾布拉姆森和巴奎特曾就《纽约时报》新闻报道的质量问题发生了冲突,在那场争吵中,最终巴奎特用手猛击墙壁,愤然离去。在那篇报道中,拜尔斯列举了《纽约时报》多名匿名内部人士针对艾布拉姆森的一连串抱怨,其中有些人说她固执、傲慢、难以取悦而且对下属粗鲁。
  此外,艾布拉姆森还与纽约时报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发生过冲突。BBC报道称,艾布拉姆森和汤普森对编辑部门和商务部门在一系列新举措中各自应该发挥的作用存在意见分歧。譬如艾布拉姆森拒绝按上层要求将广告写得好似社论一样,这与她一直以来的新闻观念相左。
  这些如今难以忍受的性格问题在三年前艾布拉姆森上任时还曾是她的“优点”所在。2011年艾布拉姆森上任前的一份采访中称她一直是一个坚定而自信的人。在2001年9月,她称刚上任的总编豪威尔·雷恩斯“对时政新闻的感觉很糟糕”。她在面对这位新主编时仍是坚定自己的立场,毫不退让。这让豪威尔·雷恩斯甚是难堪,他一度想将这位“不听话”的女下属调至书评部,好让她远离报纸的核心新闻报道领域并失去竞争高层职位的机会。
  然而这一切尚未来得及发生,《纽约时报》迎来其百年历史上最令人难堪的一年。2003年5月11日,拿到当天报纸的所有读者都在头版的显著位置读到了一篇名为《辞职记者留下长长的欺骗足迹》的文章。在这篇“前所未有的冗长文章”中,《纽约时报》自揭家丑,揭露了该报记者杰森·布莱尔发表的73篇文章中竟有至少36篇“存在各种抄袭问题”的事实,并为此向其他报业同行和广大读者致歉。
  如此丑闻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吉尔·艾布拉姆森对总编豪威尔·雷恩斯“时政新闻感觉差”的评价。不久后,豪威尔·雷恩斯引咎辞职,继任者比尔·凯勒上任之初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吉尔·艾布拉姆森征询她是否愿意出任自己的副手,帮助报纸重整旗鼓。
  同样的性格,自信和坚定如今变成了“咄咄逼人、固执、傲慢”。
  性别政治的牺牲者?
  编辑换人本不是什么特别的事,而此次艾布拉姆森离任使公司陷入争议有两个原因,首先她是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而且她不是自愿离开的。
  公司在5月14日对外宣布艾布拉姆森离职声明中称,解雇她的唯一理由是管理问题。不过第二天,新闻媒体中出现了一种迥异的说法,认为艾布拉姆森是性别歧视的牺牲品,收到的待遇标准与男性编辑有别。这则消息甚至在国会山引发了反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哈里·里德用艾布拉姆森被迫离职一事来主张进行同工同酬立法。
  多家媒体及其读者纷纷猜测艾布拉姆森是因为不满受到性别歧视才发生与管理层的直接冲突。肯·奥莱塔在《纽约客》中报道说,据两位不具名的来源——艾布拉姆森的熟人和朋友称,在艾布拉姆森被解聘的几周前,“她发现她担任总编辑以及以前担任副总编辑时的薪酬和退休金福利都比她的前任比尔·凯勒少很多”。艾布拉姆森要求纠正这个问题,把她的薪酬提高到与凯勒任职期间的薪酬相同。他说,但这一插曲“可能为纽约时报公司管理层认为她‘爱出风头’的说法提供了素材”。
  “我认为,在男人身上被认为正面的品质,到了女人身上就成了负面:进取、果断,乃至唐突,”在时报工作了15年的文化记者帕特里夏说,“许多男性商界领导人拥有同样的个性,但并不一定会对他们造成伤害。不过,我当然希望,具体到这次的决定,性别没有起到作用。我对时报的原则有信心。”
  《纽约时报》的随后刊出的一篇社论称艾布拉姆森的任期短暂却颇有意义的。“身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记者,她‘坚持做真正的新闻’,这是她阐明的目标之一。她任内没有发生过丑闻。她推动新闻业进入了数字领域。她捍卫报道权利,支持自己手下的记者,尤其是对涉及中国的报道,并在处境艰难时坚持到底。在她短暂的任期内,时报获得了八项普利策奖。而且,她以恰当的方式公开表现自己的女权立场——不是通过大力报道有关女性的议题,而是坚决提升称职的女性担任高级职务。最近几个月,时报高层中,女性占到了一半,这是一个重大变化。”   然而即便是如此突出的表现也难阻艾布拉姆森被解职。这不得不让人更加怀疑她在任期间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可能正是她下台的原因之一。在一个男性主导的领域,过多女性角色的进入势必带来不安与恐慌。哈佛尼曼新闻基金会的负责人安·玛丽·利平斯基曾担任《芝加哥论坛报》主编,她认为,新闻机构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复杂而微妙。她表示,男性离职的时候都有其私人的故事。她说,在男性编辑方面,“我们有源源不断的人能补充进来,但我们没能在编辑部内维持住一定比例的女性高层领导力量。”
  艾布拉姆森在几周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作为时报的首位女性领导人,衡量自己成功与否的一项标准是:“当我离开时,会有几名看上去合适的女性候选人来接替我吗?”
  如今她的希望很可能会落空了。尽管她在任内给予女性工作者以特别的关注,然而随着她的下台,编辑室将可能重新被男性占领。
  就其他媒体对性别歧视导致的薪酬差异的质疑,苏兹伯格随后发出了一份致时报员工的备忘录。他在备忘录中写道:“吉尔的薪酬大大低于前任的说法根本不是事实。她的薪酬与以前的总编相当。实际上,2013年,也就是她全年担任总编的最后一年,她的总薪比前任比尔·凯勒全年担任总编的最后一年,即2010年,高出10%。这一金额同时高于他之前任何一年的总薪酬。……出于多种原因,在几位总编之间进行退休金的比较并非易事。……退休金调整时,都不存在性别歧视,无论如何,吉尔都没有受到与他人不同的对待,也不曾因此处于不利境地。”
  福布斯网站上的一篇文章称,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 2012年接近63%的新闻工作者是男性,而女性新闻工作者的薪酬只有男性工作者的82%。这篇文章最后说道:“尽管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即便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那些女性,过于自信也会使得她们无法逃脱消极的评价。”而同样的自信对于男性来说常常是一种优秀的品格。
  眼下,我们只好期待巴奎特能让《纽约时报》延续其一贯的优质,并在总编辑的位置上坐得比前任更久一些。在这次性别风波后,《纽约时报》大约不会想再经历另一场种族争议了。
  吉尔·艾布拉姆森
  1954年3月19日出生于纽约。早年在哈佛主修历史和文学的她对新闻报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时代起她便已经开始为《新闻周刊》工作。1976年,刚刚毕业的她便参与了《新闻周刊》当届美国总统大选的报道。随后,吉尔·艾布拉姆森便彻底走进了新闻圈,并先后在《美国律师》和华盛顿的《法律时报》工作了将近十年的时间。1988年,34岁的吉尔·艾布拉姆森以调查记者的身份加入了著名的《华尔街日报》并很快成为了华盛顿分部的主管。1997年,在《华尔街日报》工作9年后,吉尔·艾布拉姆森跳槽到《纽约时报》,成为美国新闻界最著名的百年大报驻华盛顿的记者。1999年她担任《纽约时报》华盛顿分部编辑,2000年担任华盛顿分部负责人,自2003年起任副总编,一直是总编凯勒的得力助手。2011年,她成为《纽约时报》创办160年来首名出任总编的女性。《纽约时报》的总编身份让她于2011至2013年度连续登上“全球权势女性榜”。
  媒体中的女性掌门人
  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主要纸媒体和数字媒体中,高层职位中女性只占三分之一,而总裁、出版人和CEO职位的女性只占五分之一。而在世界范围内,只有27%的新闻机构由女性执掌。
  在美国知名媒体中,目前只有《新闻周刊》的总编辑蒂娜·布朗是女性,她还曾任《纽约客》女总编。此外,2001年至2008年,《芝加哥论坛报》的总编辑由安·玛丽·利平斯基出任。《时代》周刊自1923年创刊以来至今没有出现过女总编。
其他文献
庆大霉素(GM)肾毒性问题,早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熟知,由于该药价格低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抗菌谱广,故应用甚广,但对其毒性仍重视不够,因而导致不良后果名屡见不鲜。本文就198
在新建立的电流、电压均为非零初始条件的RLCU型电容放电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典型运行状态及相应的激磁范围,确定了合理的设计依据状态。通过设计状态下的T形等效电路,解相应的电路
在新媒介时代,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受新媒体的冲击,杂志在传播媒介、表现手法上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给杂志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推荐理由“我们其实都期望世界上有另一个自己,在过着不同于自己的生活,做着自己不敢做的事,过着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每日在
目的编制适用于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信息素养自评问卷。方法根据信息素养相关理论、实际工作和专家咨询,编制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信息素养自评问卷,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自
铸铁件难免存在气孔、缩孔等疵病,若采用铸铁焊条焊补,其费用高且操作繁,还会局部增加应力。若采用环氧树脂粘结法来补救一般牌号的铸铁,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是:先将
第四届北克埃森焊接展览会将在上海举行经国家科委和机械工业部批准,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德国焊接学会和德国埃森展览公司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北京埃森焊接展览会经过认真筹备,将
A special constant deflection device for TEM has been designed and then the dislocation configuration change ahead of a loaded crack tip after corrosion or anod
<正>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源头之一,也是最能综合体现学科教育思想、教学行为的研究载体。[1]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对国外历史教学设计的研究
婴儿肝炎综合征37例,初诊为2~3月龄,同步检测谷丙转氨酶(ALT 旧称S-GPT)、谷草转氨酶(AST 旧称S-GO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其均值有明显升高,三者的2/3病例均值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