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特点与策略

来源 :新闻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的互联网逐渐呈现出多样性、互动性强的特征。文章提出把新媒体技术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新载体、新平台和新方式,以红色资源的深度融合为抓手,用活用好现有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书写文化自信,传达社会温度,赓续革命精神。
  【关键词】红色文化;新媒体;困境;对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是党的历史传承,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已融汇到共产党人的血液和情感中,传播好红色文化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需要用好新兴媒体,创新传播模式,使红色文化更好地走向大众、走向未来。
  一、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特点
  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一种新形式。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有效带动了文化传播速度,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新渠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及时、共享等特性。利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一)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在数字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形成与传统传播截然不同的新模式。“互联网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了传统传播的格局。新媒体技术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新效应。红色文化有多种形式和载体,有革命纪念馆、战场遗址、革命会议遗址等具体场景,有红色歌曲、红色音乐等传播载体。挖掘红色遗址、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等红色文化内涵,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影像、文献史料、遗物展品等多种形式传播红色文化,传达出红色文化的历史真实感和厚重感,可以丰富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情感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内涵。
  (二)传播方式的相互融合
  新媒体在传播速度和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红色文化利用新媒体传播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方式不断扩展,突破时空局限。在新媒体视域下,不同的纪念馆根据发展需要,利用多媒体互动式传播、网络互动传播、移动互联网传播等新媒体形式,改变原来单一和枯燥的宣传模式,不断地扩大群众的信息接收范围和接受方式,提升大众的兴趣。在全媒体时代,智能手机、便携式设备、智能穿戴、触摸屏、VR和AR等新技术的深度开发和广泛运用,为红色文化传播创造了新的模式。同时运用图文、场景、影视、音乐、视频、动漫等载体,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新的体验。交互式传播模式应运而生,如立体声、仿真3D动画营造逼真的战斗场景、历史人物、历史生活环境等,激发参观者对革命文物的兴趣,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突破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让革命文物不再是教科书式单向灌输式传播,参观者也能够及时反馈所接收的信息,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革命历史,对红色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传播对象覆盖面广
  2014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在媒体融合中坚持正确的导向,通过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融合发展,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由于新媒体传播的低成本和快捷性,红色文化利用新媒体传播,能有效打破时间、地域的阻隔,达到即时传递效果,使红色文化传播信息范围更广泛。
  二、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目前,一些红色文化传播看似热火朝天,但只是将红色文化传播简单照搬到互联网上,传播流于布道式的说教,语言枯燥,手段较为陈旧,缺乏形式和内容创新。
  (一)传播受众有限
  红色文化传播目的以教育为主,主要强调教育功能,如爱党、爱国等思想教育内容,而红色文化的人文、情感等其他功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的传播对象大部分是学生和老年人,没有全面覆盖到社会各行业的青壮年人群。
  (二)传播效果有限
  目前,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革命文物和遗迹上,传播效果有限。
  一是宣传质量不高。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形式单一,作品风格老旧,内容枯燥无趣,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内容传播及宣传方式缺乏创新,多是“标语式”“宣传牌式”的宣传,没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造成用户的审美疲劳,从根本上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无法吸引用户的互动。二是传播方式分散化。许多红色文化传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处于起步阶段,过于追求多样化的传播,反而导致传播效果分散化,新媒体的优势没有发挥,缺乏系统性传播,削弱了传播的效果。三是社会价值观由单一向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方向发展,人们思想更加独立,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需要分析受众接受方式。四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投入不足,比较注重短期效益,总体宣传不够,没有规划,没有“走出去”进行跨地域宣传。
  (三)多元思想削弱红色文化传播
  新媒体的崛起,使信息传播变得多元而复杂,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一是新媒体的技术赋权扩大了人们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活动范围,其传播内容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播。二是碎片化内容导致文化传播重心偏移。在新媒体时代,各种网络平台的建立丰富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但自媒体产生的碎片化、肤浅化、感官化的海量信息充斥網络,良莠不齐、真伪难辨,过量的信息轰炸,导致受众养成思维惰性,降低公众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三是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文化的消解。随着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互联网上出现歪曲红色文化的信息,甚至是污蔑夸张的宣传,造成公众对历史的认知混乱,引发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疑惑。这对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新媒体下传播红色文化的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早已融入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红色文化传播应依托新媒体的优势,从自身特色出发,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优化红色文化传播效果,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影响力。   (一)利用新媒体讲述红色文化的故事
  讲好党史故事,增强继承红色文化的使命意识。一是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底蕴。红色文化传播要通过寻找遗址、观看物件、讲述历史、叙述故事,寻找蕴含的革命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湘江战役。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们用信仰的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书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湘江战役中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红色文化,是开展红色教育的宝贵资源。二是需要用新媒体讲好红色故事。面对不同的接受者,结合时代特色,加入新的内容,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要选择不同的宣传方式,结合实际,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人群进行科学设计,讲述不同的内容,传播红色文化精神,增强红色文化的情感厚度和活力,进而使其能够符合各个层面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强化红色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传播。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等新媒体传播手段,设置体感互动投影、红色游戏、红色幻影成像等设施,只需手机轻扫设施上的二维码就能学习党史知识,了解红色经典故事。
  (二)转变传播理念,创新传播形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充分应用好党史资源。
  一是创新传播理念。在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课题。新媒体平台要承担使命责任,向广大群众传播红色文化精神,社交平台要调整各类红色文化作品的输出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推出完整的文章视频,选择续写革命故事等更灵活多样的互动视频模式,提高民众的参与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感和融入感。也可以制作微视频,利用互联网的便利资源来传播和宣传红色文化,从而提高传播黏度。
  二是加强网络管理和立法。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文化传播制度,加强网络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維护网络信息安全,为红色文化传播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构建多种渠道,提高传播力
  在新媒体时代,视觉表达可以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参与感和兴趣感,为人们提供一个与红色文化进行深入交流的公共平台。
  一是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改善红色文化传播的硬件现状,进行提质增效,紧跟时代步伐,利用 VR、3D 等高科技,将红色文化与现代技术高度交融,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传播内容更加具有亲和性,打造有情感、有温度的红色文化传播形式。
  二是与时俱进,推进红色文化宣传的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发展将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也要融入红色文化的传播新理念。要运用数字化理念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硬件升级,加大红色文化传播的技术投入,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体系。依托互联网、视频、音频、文字、图像、虚拟现实等技术,并结合传统传播形式,发挥优势,生动地向受众传播红色文化信息,为受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三是建设权威的红色文化传播媒体,提高传播来源的公信力。按照红色文化传播规律,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革命文物、物品、图片、艺术、雕塑、景观等多种方式,结合新媒体技术,借助声、光、电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在思想内容上达到教育性和观赏性上的统一,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和传播价值。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3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5.
  (责任编辑:黄康温)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刻,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在全国主流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几乎所有扶贫题材纪录片都遇到了相似的难题,过去式的脱贫历程如何用进行时重现荧幕?片子如何做到既有趣好看又宣讲扶贫成果?文章分析《八桂扶贫印记》的创作经验,提出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创作难点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纪录片  纪录片作为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在记录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壮举的生动场景
期刊
【摘 要】为旅游宣传片建构哲学价值和哲学语境,有助于拓展宣传片的审美维度,提升地域品牌形象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对湖北乡村文旅宣传片《诗意乡村 梦回老家》的作品分析,提出视觉符号系统、解说词的诗性表达、中介视角的“他者”身份、氛围系统的视觉隐喻等,是对观者进行意识形态询唤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旅游宣传片;哲学价值;建构  随着国内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越来越重视本地旅游资源的推介和旅游品牌形象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西各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党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全媒体手段,积极宣传报道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的新成效,为推动党史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推广各媒体的好经验、好做法,本刊自2021年6月刊起开设《党史宣传报道创新实践》专栏,展示各媒体的创新实践,形成比学赶超的新风尚
期刊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纸质媒体的转型显得比其他媒体更为艰难。上海《文汇报》根据纸媒的特点和优势,精心布局融合化发展之路:领导层要形成推进全员转型、把核心资源全力向融媒体关键环节倾斜的高度共识,以清晰的融媒体发展战略规划指导纸媒未来发展;中层干部要正确对待因融媒体架构重组带来的调整,平衡好纸媒报道任务与融媒体报道要求的关系,重点把核心骨干力量投入融媒体生产一线,研究新媒体稿件的规律与特点,带动内容
期刊
【摘 要】基层民生新闻作为现代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贴近性,受到了社会不同阶层民众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文章认为,各地方电视台做好基层民生新闻科学报道工作,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发展趋势,合理引进和应用专业技术与设备,培养出高能力、高素质的新闻报道人才,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出基层民生新闻报道的价值作用,实现有效传播。  【关键词】基层民生;新闻报道;工作开展  形式多样的新媒体推送
期刊
【摘 要】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电视节目亟须借鉴短视频内容的成功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文章分析电视节目向短视频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电视节目发展短视频内容的策略。  【关键词】短视频;电视节目;媒体融合;传播策略;版权保护  随着新媒体特别是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用户获取信息的门槛不断降低。新媒体的出现使电视用户群体飞速流失,短视频的出现则使用户对内容“短平快”
期刊
【摘 要】3集系列扶贫纪录片《同饮一江水》,由广东与广西广电部门联合制作完成,纪录片先后入选国家广电总局9部脱贫攻坚纪录片目录,获得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奖。文章以《同饮一江水》为例,旨在探析跨地域协作拍摄纪录片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扶贫攻坚;纪录片;区域协作  以“粤桂扶贫协作”为主题的3集系列扶贫纪录片《同饮一江水》(第一季),于2020年9月在中央广播电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很大改变,文章针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所呈现的新特征,结合目前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电视民生新闻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困境;突破  融媒体使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在融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终端快速获取新闻信息,电视新闻媒体则向国际化、直播化方向发展,给
期刊
【摘 要】调查报道是传统媒体保持公信力、吸引受众的一大利器。但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纸媒的调查报道如何发展?如何在新媒体领域进行一些创新突破?这是当下传统媒体转战新媒体中面临的新课题。文章分析传统媒体调查报道在新媒体领域运用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加强公众互动、提炼热点题材、控制文章字数等方式,促进调查报道在新媒体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调查报道;新媒体;公信力;吸粉  调查报道,是传统
期刊
在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有一个神秘的世外桃源--桃花谷风景区。说它神秘是因为那里有三九严冬桃花开的桃花洞,三伏盛夏水结冰的冰冰背,有豫北346米的高瀑,还有潭瀑相连的飞龙峡……有诗为证"洞口桃花开雪里,岩头瀑布挂云中"。真可谓洞天福地,人间仙境。  黄龙潭是桃花谷的精华所在,溪水叮咚,串满了清冷柔美的音符,潭水清澈见底,在阳光下放射出不同的色彩,仿佛所有的绿都蕴含其中,一潭的碧绿,一潭的清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