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梁画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建彩画作为一种独有的装饰艺术形式,其中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大类,通过对三者的比较得出:其一,古建彩画的式样完全是中国古代建筑制度的完美体现;其二,我们应该对于古建彩画保持最起码的了解、尊重与传承。
  关键词:和玺;旋子;苏式;建筑制度;传承
  古建梁画是绘制在古代建筑上的一种装饰画,以建筑上的梁、枋作为装饰的重点,是由于古代的工匠为了保护裸露在外的木结构免于腐朽、侵蚀,而在其上施于油彩。使得古建美观大方,而且有一定的防火性,增加了建筑的使用寿命。“雕梁画栋”一词就是来赞美屋宇彩绘的华美。时至今日,它已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装饰艺术形式。中国的古建梁画多以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图案或纹饰,来表达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及精神向往。色彩上也只用几种带有象征意义的油彩,根据一种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来对图案进行描绘,已达到画面基本相近的效果。这些流传下来的彩画将是我们研究旧时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的有力证明。
  中国的梁画自春秋时期起源,至清代,彩绘发展至高峰。梁画的种类总体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大类。下文将从发展、用途、色彩、构图等方面,来比较这三种梁画的异同之处。
  一、和玺、旋子、苏式彩画之间的相同之处
  (一)三者都在清代达到了鼎盛
  虽然这个三种彩画起源的时间不尽相同,但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这三种彩画形式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究其缘由,可能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1.自明清以来,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安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富裕,想达到精神上的享受;2.由于明代迁都北京以后,开始兴建了大量的宫殿庙宇,对彩画绘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3.就彩画工艺自身而言,经过前代的累积和发展,清代的彩画工艺已相对比较成熟,工匠们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取材与制作方面“求新”“求变”,表现手法不断地丰富;法制规范也更加严密。
  (二)使用范围和分类方式相同
  和玺、旋子、苏式这三种彩画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官式建筑之中,只是苏式彩画相较于前两者来说,应用的量相对较少,或是作为一种风格融入到前两种彩画之中。如:和玺中就有苏画和玺。这三种彩画又按照建筑的规模、等级以及功能的不同进行细分。比如说和玺彩画可分为金龙和玺、龙草和玺、苏画和玺等五种;旋子和玺分为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雅五墨等几种;而苏式彩画分为金琢墨苏画、海鳗苏画等。
  (三)主体构图相同,在色彩上都用金色
  三种彩画都沿用梁画固有的三段式构图方式,箍头-藻头-枋心,枋心作为中间部分占梁的三分之一。三者在这种程式化的构图规范之下,以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各自展现它们不同的风格。为了显现古建的高贵与华丽,和玺、旋子、苏式彩画都会在梁画上施以金色,但由于和玺彩画的等级比较高,它的用金量最大。几乎和玺每一类的彩画都需要大量的金作为主要的色彩,而旋子和苏式从它们细分的名称中就可以看出(如旋子的金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苏式的金线苏画),这两种是用点缀的方式使用金色的。
  二、和玺、旋子、苏式彩画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服务对象及用途上的不同
  由于和玺彩画与旋子彩画主要应用于官式建筑,因此这两者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官家,彩画的等级也相对比较高。而苏式彩画则在官式建筑的应用上相对比较少,地方性色彩浓郁,服务的对象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商人、平民。
  在用途上,由于和玺彩画代表彩画的最高级,因此只应用在皇家宫殿、庙坛的大建筑主殿上,只为王室服务。旋子彩画的等级仅次于前者,多用在官衙、寺庙以及官家的园林。走亲民路线的苏式彩画则大量地应用于民居和一些私家园林。
  (二)色彩上不同
  中国古建筑的色彩是分等级的,黄色是最高级,其次分别是红、绿、蓝。因此和玺彩画的色泽多以表现高贵华丽的土黄、朱红为主。青、绿作为底色衬托上面的金色的图案。在装饰上以龙、凤、珠宝为主,图案上均沥粉贴金,金线的一侧衬白或加白晕。而低一等级的旋子彩画只用青、绿、黑作为主要的色彩,在用金量上面只是在整个画面的一小部分用金色来“点睛”而已。苏式彩画用色比较丰富大胆,与规范的和玺及旋子比起来,苏画就显得随意活泼得多。
  (三)图案题材的不同
  和玺彩画主要以龙来表现建筑物高贵的气质,在龙纹的周围常配以云纹和火焰纹。苏画可根据建造者或建筑所处环境的不同,描绘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画等。但两者在总体上来说,他们描绘的图案都是具象的。而旋子彩画的主要图案“旋花”是以几何化的弧形切线为基本线条所组成的,图案较为抽象。无论是和玺的龙纹还是旋子的旋花,两者的图案都比较单一、规格化。而苏画却不拘泥于某一种图案,较前两者来说,其题材丰富、随意。总之,这三者在图案题材上形成了具象与抽象、单一与丰富的对比。
  (四)绘画技法的不同
  1.箍头部分
  首先,在梁画中都会在箍头、藻头、枋心之间用线将他们分为整齐的格子,我们一般将这些分割的边线称为“皮条圭线(直线玉圭形)”或“岔口线”。和玺和旋子彩画在箍头部分都会施以皮条圭线,但苏画则直接画以取自江南锦缎上的回纹、万字、联珠、方格锦的图案,以体现它较强的地方特色。苏画在箍头上是不画盒子的,而有盒子的和玺和旋子则在箍头处分别绘以“坐龙”与“花瓣纹”。
  2.藻头部分
  和玺彩画的枋心头是以“ΣΣ”形线将藻头与枋心分割开来。在藻头部分的绘画讲究“升青降绿”,即如果是青色的底画升龙,则为绿地画降龙。旋子在藻头绘“一整二破”,即一个整团的旋花加两个半团的旋花。在旋子花瓣之间的三角旷地画“菱角地”,又在靠近箍头的部分画“栀花”。而苏画又在藻头的部分讲究“硬青软绿”。藻头若为青地,则画聚锦、硬卡子;若为绿地,则画折枝黑叶子花或异兽、软卡子。   3.枋心部分
  在枋心处,和玺和苏画都在自己题材的大方向下,用丰富的颜料对枋心进行描绘。旋子较前两者不同的是,除了在枋心上画极为抽象的旋花外,还用一种特殊的绘画技法“一字枋心”来装饰。不用任何华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图案,只有一道墨线加退晕来体现一种几何化的美,就像德国的包豪斯提出的“少即是多”。
  和玺和旋子在枋心部分绘画的时候,它的装饰只会是在梁上而不会扩展到梁外,因此通过彩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辨别古建每一个构件的轮廓。而一部分偏北方的苏画的作法则打破了构件对于创作的限制。内外皆施彩绘,外檐常将、垫、枋三个部分结合成一个半圆形的“包袱”,并将图案绘于其中。用这样一种技法在增加了枋心绘画面积的同时更加突出了枋心的中心位置,营造强大的视觉中心,这也是南北方彩绘在枋心部分的一大差异。
  (五)风格的不同
  如果把和玺、旋子放在一起作为殿式彩画与偏地方性的苏画进行比较,作为殿式彩画的前两者则显得比较的“重理”,尊重建筑的逻辑性,同时它又会有一大堆条条框框来约束你,让你按部就班的对梁进行描绘。而苏画就比较显得“偏情”了,它用各种丰富的内容来体现自己的浪漫主义,不会受太多程式化的约束,有点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的架势。
  三、结语
  从以上对和玺、旋子、苏式彩画的分析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梁画绘画技艺的复杂。这三类之间虽有共同之处,但在技法、色彩、风格等方面千差万别。由此也得出了以下两点结论:
  (一) 彩画的式样是对古代建筑制度的体现
  古代的建筑制度是以人的社会地位来规定建筑物的式样和规模,在彩画上面主要体现在对彩画等级的分类和对彩画用色上的规定。最高级的和玺彩画是只有皇帝使用的建筑才能有的,旋子次之,苏式最低;彩画的色彩也是根据黄、红、绿、蓝的顺序依次应用在相对应的彩画种类上。这种带有政治性和法律性的彩画,告诉你应该享有什么等级,等级是不可以僭越的,如果僭越你就违法了,并且这种等级制度千百年来已经在中国人心里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二)对古建彩绘应做到一个良性的“传承”
  从现有的仿古建筑中会看到一些现象:首先是工匠们不再按照以前繁琐的程式绘画,而是随意地将图案、构图简单化;其次是彩画不被尊重,人们在其上随意“刻画”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第一种的做法未必是对古今的完美结合,它甚至还会让我们已有的建筑文化慢慢流失。如果我们对旧事物无法做到更好的发扬,那我们就先把前人的经验或文化毫无保留地继承下来。如果我们没有把前人的东西学得有模有样,那古建就会失去了它独有的那么一点韵味,像丢失了魂魄一般。同样,这种相对“恶性”的传承,也会给观看者造成一种误读,大家会越来越对古建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更何谈尊重与传承呢。
  因此,我们要学会了解、尊重、传承我们的古代文明,不要让“中国味道”失去韵味。
  参考文献:
  [1]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彩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2-68.
  [2]边精一.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1-35.
  [3]梁思成.《梁思成合集》卷六·清式营造则例[M].北京: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社,1934.
  [4]庄裕光,胡石.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彩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5-13
  作者简介:
  王茹奕,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蒲花河风景区内濯水镇为例,探讨耦合空间中的小城镇规划与风景区资源保护协调共赢的思路与对策,以期对类似小城镇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耦合;策略  一、规划思路  濯水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蒲花河、乌江支流阿蓬江穿越腹心,渝湘高速、国道319线、渝怀铁路纵贯全境,伍佛岭山脉和麒麟山脉东西对峙,形成了独特的“一江一河一线两山”地形地貌。全镇约有60%的面积在蒲花河风景区内
期刊
摘 要:“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是观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这段出自李泽厚先生的话总是在让我们思考关于人性的东西。当所有人都想要去追求第一张床的时候,第二张床和第三张床不断地交叉重合,以至在现今这样的社会里,并不能轻易找到存粹的第二张和第三张的存在。而真正存在真理的第一张床,因为远离人们真正的生存空间,让现实的人们,越来越疏远,只是还没有忘记
期刊
摘 要: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结合时代特点,被赋予新的生命和价值,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从高尚思想理念、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调研数据的研究,探索当代大学生弘扬并践行长征精神的现状,并对长征精神在大学生中的弘扬路径进行创新。  关键词:长征精神;大学生;弘扬  长征胜利距今已有80余年,那段峥嵘岁月已逝,但20余万红军将士及中国共产党人
期刊
摘 要:二战后,城市发展加快,各国环境运动兴起,公民开始参与到改善环境和保护历史传统的社会活动中,进而影响了政策以及规划的发展。在日本,社区营造是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善本地环境的活动,能因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来应对地域环境出现的特有问题。本文对日本地域传统景观保护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讨论社区营造如何作用于地域景观保护与促进景观立法。  关键词:社区营造;市民参与;
期刊
摘 要:在不同地区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往往会形成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并表现在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活动中。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资源、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表现形式。研究不同地区陶艺家的创作思维、创作形式,对陶艺工作者们来说同等重要。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如果具有了独特的创作思维方式以及独特个性气息的传达技巧,属于作品本身意义上的地域特质就能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关键
期刊
摘 要:高层住宅的设计需要结合当地居民人文、风俗等精神层面的因素,从而达到适居性的目的。对比高层住宅在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古代徽州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在整个民居中可以起到贯彻、连续的作用,使整个民居空间更为灵活。徽州民居的院落空间在高层住宅的垂直再生能满足当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能更自然有效地创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徽州民居;院落空间;高层住宅  院落空间的“垂直再生”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表
期刊
摘 要:轨道交通作为强度分区规划中重要的影响因子,其强大的内聚力能促进站点周边土地功能的优化利用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对当前国内外相关城市或地区强度分区技术方法的借鉴以及经验总结,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探究强度分区下轨道交通因子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分析轨道交通对周边商业用地开发强度的相关性,对轨道交通因子赋值提出建议,以期对强度分区影响因子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强度分区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院校调整,科教兴国战略得以落实,为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提供了巨大机遇,由此也推进了大学校园的扩建,在已建成的大学校园中,既有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园景观为例,对新建的大尺度校园景观,分析现有优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探讨学习型、交流型、人文型、生态型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景观设计;校园景观
期刊
摘 要:以杭州、武汉、桂林为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城市景观及其旅游状况。通过分析总结出未来建设山水城市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其山水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旅游价值。  关键词:山水城市;旅游市场  [基金项目:西北主要城镇区域与PREE的动态模拟、空间整合研究(项目编号:51178163)]  山水城市是钱学森先生首先提出来的,是指中国的城市在建设中要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山水资源,使城
期刊
摘 要:当代中国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博物馆美育的实现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选取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为案例,研究博物馆展览实现公众美育的方式,分析博物馆美育的重要作用,为博物馆美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美育  一、博物馆的历史与美育职能  从东西方文化发展历程上看,博物馆的出现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方博物馆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中国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