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矫治技术(two by four arch)由美国Thomas F·Mulligan提出,因其临床操作利用“细丝”、“轻力”且效果良好而受到正畸医师的喜爱[1]。前牙反颌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错颌畸形,它对患者的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均有较严重的影响[2]。标准的2×4技术是方丝弓矫治中的一种,弓丝弯制复杂,椅旁操作时间长,采用直丝弓托槽沿用该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颌亦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临床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替牙期前牙反颌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7~10岁。第一磨牙牙体完整为中性或轻度近中关系,下颌可退至切对切,软组织侧貌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
矫治方法:①在上下颌左右第一磨牙上粘固大小合适的带环,在上下颌4个切牙上粘贴直丝弓托槽。如果患者反覆颌、反覆颌较深,则上颌切牙托槽可靠龈方粘着,或用舌侧扣先替代。②有拥挤不齐者用钛镍丝排齐上下牙列,下颌有散在间隙可先行关闭,暂先不调整磨牙关系。③当牙弓形态及前牙覆颌关系改善后,换用0.46mm的澳丝继续矫治。在下颌侧切牙的远中及上颌第一恒磨牙颊面管近中弯制Ω曲,通过阻挡曲打开的大小来调节弓丝长度以实现前牙的唇向开展。上颌Ω曲远端弯制后倾曲,角度15°~30°,根据前牙覆颌深度调整角度大小。对于覆颌深达Ⅱ度以上可配合使用上颌后牙颌垫,上下Ω曲之间配合Ⅲ类牵引,牵引力每侧<100g,患者每月复诊1次直至前牙调整到正常的覆颌覆盖关系。一般反颌刚解除时会形成干扰,即正中位时下切牙切缘咬于上切牙舌侧,后牙开颌程度各不相同,一般在1~5mm,继续牵引,干扰均可在2~7天内消除。④当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颌、覆盖正常,上下切牙无异常松动,X线检查:SNA角、SNB角、ANB角均正常时,矫治基本结束,进入保持阶段。⑤保持为尽量减少异物感及不影响饮食,仅保留前牙段弓丝将上下颌切牙做“8”字形结扎,观察1~2个月即可拆除矫治器,除前牙扭转的换活动保存器或舌侧固定保持丝,其他不需要保持。
结 果
12例治疗后前牙反颌均解除,形成正常的覆颌、覆盖,软组织侧面正常。疗程8~40周,4例替牙完成后出现其他的牙颌畸形,均为牙列轻度不齐,但前牙反颌均未复发,进行二期矫治排齐牙列即可;还有5例替牙尚未完成,前牙反颌未见复发。
讨 论
替牙期矫治的必要性:前牙反颌是常见的牙颌畸形,应该及早矫治。替牙期的患者均处于生长发育尚未结束的时期,是矫正的关键时刻,如果不及时矫治,畸形会随着生长发育而更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咀嚼、发音等功能,同时还会影响颌骨、肌肉的发育[4],从而导致许多患者在恒牙列期时通过单纯的正畸治疗难以得到治愈。
“2×4”矫治器的特点:以前替牙期的矫治多采用活动矫治器或功能矫治器,但是,活动矫治器或功能矫治器制作复杂、体积大、影响外观或发音,而且需要患儿的配合,疗效不确定。“2×4”矫治器属于局部固定矫治器,在解除前牙反颌的同时排齐上、下切牙,对传统活动矫治器很难解决的问题如前牙扭转、拥挤,磨牙关系不佳及中线偏斜,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操作简单,采用“细丝、轻力”,不影响发音、咀嚼等功能,疗效确定。2×4矫治技术原本采用方丝弓托槽,笔者认为可用直丝弓托槽取代。直丝弓托槽本身具有的轴倾角和转矩角,将更有利于牙齿的调整。将直丝弓托槽旋转180°后黏着,应用方形弓丝时,根唇向的转矩力利于牙根唇向移动和刺激上颌骨唇侧牙槽骨的生长。
注意事项:该矫正技术只适合替牙期前牙牙性及功能性反颌,治疗后上切牙发生唇倾,下切牙则舌倾。同时下颌顺时针旋转,所以对于高角及骨性反颌应慎用。
参考文献
1 曾详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
2 周彦恒.安氏Ⅲ类错颌的诊断和治疗[J].口腔正畸学,2000,7(1):40-43.
3 曾祥龙.口腔正畸直丝弓矫正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09.
4 傅民魁.口腔正畸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79.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替牙期前牙反颌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7~10岁。第一磨牙牙体完整为中性或轻度近中关系,下颌可退至切对切,软组织侧貌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
矫治方法:①在上下颌左右第一磨牙上粘固大小合适的带环,在上下颌4个切牙上粘贴直丝弓托槽。如果患者反覆颌、反覆颌较深,则上颌切牙托槽可靠龈方粘着,或用舌侧扣先替代。②有拥挤不齐者用钛镍丝排齐上下牙列,下颌有散在间隙可先行关闭,暂先不调整磨牙关系。③当牙弓形态及前牙覆颌关系改善后,换用0.46mm的澳丝继续矫治。在下颌侧切牙的远中及上颌第一恒磨牙颊面管近中弯制Ω曲,通过阻挡曲打开的大小来调节弓丝长度以实现前牙的唇向开展。上颌Ω曲远端弯制后倾曲,角度15°~30°,根据前牙覆颌深度调整角度大小。对于覆颌深达Ⅱ度以上可配合使用上颌后牙颌垫,上下Ω曲之间配合Ⅲ类牵引,牵引力每侧<100g,患者每月复诊1次直至前牙调整到正常的覆颌覆盖关系。一般反颌刚解除时会形成干扰,即正中位时下切牙切缘咬于上切牙舌侧,后牙开颌程度各不相同,一般在1~5mm,继续牵引,干扰均可在2~7天内消除。④当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颌、覆盖正常,上下切牙无异常松动,X线检查:SNA角、SNB角、ANB角均正常时,矫治基本结束,进入保持阶段。⑤保持为尽量减少异物感及不影响饮食,仅保留前牙段弓丝将上下颌切牙做“8”字形结扎,观察1~2个月即可拆除矫治器,除前牙扭转的换活动保存器或舌侧固定保持丝,其他不需要保持。
结 果
12例治疗后前牙反颌均解除,形成正常的覆颌、覆盖,软组织侧面正常。疗程8~40周,4例替牙完成后出现其他的牙颌畸形,均为牙列轻度不齐,但前牙反颌均未复发,进行二期矫治排齐牙列即可;还有5例替牙尚未完成,前牙反颌未见复发。
讨 论
替牙期矫治的必要性:前牙反颌是常见的牙颌畸形,应该及早矫治。替牙期的患者均处于生长发育尚未结束的时期,是矫正的关键时刻,如果不及时矫治,畸形会随着生长发育而更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咀嚼、发音等功能,同时还会影响颌骨、肌肉的发育[4],从而导致许多患者在恒牙列期时通过单纯的正畸治疗难以得到治愈。
“2×4”矫治器的特点:以前替牙期的矫治多采用活动矫治器或功能矫治器,但是,活动矫治器或功能矫治器制作复杂、体积大、影响外观或发音,而且需要患儿的配合,疗效不确定。“2×4”矫治器属于局部固定矫治器,在解除前牙反颌的同时排齐上、下切牙,对传统活动矫治器很难解决的问题如前牙扭转、拥挤,磨牙关系不佳及中线偏斜,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操作简单,采用“细丝、轻力”,不影响发音、咀嚼等功能,疗效确定。2×4矫治技术原本采用方丝弓托槽,笔者认为可用直丝弓托槽取代。直丝弓托槽本身具有的轴倾角和转矩角,将更有利于牙齿的调整。将直丝弓托槽旋转180°后黏着,应用方形弓丝时,根唇向的转矩力利于牙根唇向移动和刺激上颌骨唇侧牙槽骨的生长。
注意事项:该矫正技术只适合替牙期前牙牙性及功能性反颌,治疗后上切牙发生唇倾,下切牙则舌倾。同时下颌顺时针旋转,所以对于高角及骨性反颌应慎用。
参考文献
1 曾详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
2 周彦恒.安氏Ⅲ类错颌的诊断和治疗[J].口腔正畸学,2000,7(1):40-43.
3 曾祥龙.口腔正畸直丝弓矫正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09.
4 傅民魁.口腔正畸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