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这座城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ga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同的秋天总是猝不及防的,从来不是一叶知秋,往往是在一夜秋风之后,早上醒来满地金黄,秋天戛然而至。
  大同在地理书上是这样被记录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漫长,春秋短暂。
  大同地处塞北,深居内陆,倒并不闭塞,向东是河北,往西杀虎口,向前踏一脚就是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内蒙古。大杂居,小聚居,民族融合由来已久。
  大同人素来骁勇,怒发冲冠是常有之事,拳头上脸也数见不鲜,这与鲜卑、匈奴的基因密码不无关系,也和边塞常摩擦、平城多战事息息相关,胡服骑射、白登之围、杨门虎将、血浴金沙,使得大同人骨子里透着枭雄的本色,就连地道的大同话也是粗声大气,一张口就冲得很。给外地人的感觉就是,你们大同人说话像吵架,张口就抬杠。大同人呵呵一笑,天寒地冻的,谁想和你瞎磨叽。
  大同人性格爽利,内里都柔软得很,明刀明枪的多,大奸大恶的少。毕竟这里是佛国京华,佛教圣地,举头三尺有神明,宝城福地,全仗佛爷护着,大家心里都明白着呢。云冈石窟、上下寺、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观音堂,一座庙一座寺的拜过来,纵是榆木疙瘩也该受佛祖点化,从此抽枝散叶、铁树开花。
  大同的佛文化说到底不在庙堂,在民间。玄奘取经未回眸,佛缘福根已落地。每到年初一,善男信女们就去云冈石窟烧香、拜佛、叩头、请菩萨,为全家人祈来一年的福气和好运气。像我奶奶这样的老佛家,初一、十五要去庙里吃斋,还要请来《地藏经》来诵读,消业解冤,以增福报;每有灾情、舍衣放饭、捐赠布施。平日家里香雾弥漫,木鱼声声,让我们小一辈也耳濡目染,屏气凝神、参悟人生,忏悔过往、一心向善。
  想到最近流行的“九零后佛系丧文化”,好多人都说,宗教抬头,是因为现实难行。我倒认为,佛学精要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宽容博爱、修德立信的价值观,众生平等、爱花惜草、安贫乐道、清心寡欲,于世间生态而言这不就是一种倡导“环保、节能”的科学发展观么?经过半个世纪的粗放式发展,尘满面、鬓如霜的大同城洗心革面,走向新生。古城恢复、新城改造、修缮庙宇、拓宽道路,放慢速度、绿色发展,不能不说是一种佛教文化的回归。
  古城大同与北方各古都的街巷布局基本相同,唐宋“里坊式”的总體布局,街道平面呈棋盘式格局,到明代已成定型。洪武五年,徐达“增筑”大同城,以四牌楼为中心,东称和阳街,西称清远街,南称永泰街,北称武定街,这四条大街将大同城分为四隅,然后又有“三经三纬”的纵横街道将四隅分成若干街坊,街坊中又各以街道分成若干小街道,初步形成了“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个绵绵巷”。从城内街巷布局来看,西北隅和东北隅为官府衙署区,西南隅为寺庙区,东南隅为文化区。
  每一条街道建成之后,在此居住的人为了通讯方便,就自发地给它起个名字,以作标志。这些街道名称,不仅构成了大同城的交通脉络,也记载了历史的变迁,生活气息浓郁。犹如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进去逛逛,依稀还能看到当年大同人的生活状况,满是回忆,满是足迹。
  一条御河是回忆的分割线,五座大桥是乐章的休止符,五桥飞架东西,从此古城新城一脉相承,天堑变通途。
  白岩松曾在2013年大同云冈旅游节开幕式上讲,“我羡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正值盛夏酷暑,别的城市正在经历35度、36度的高温,只有大同却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清凉”,我想如果他重来大同,他一定会说“我羡慕你们,在全国各地都被雾霾深深困扰的时候,你们却在享受一份独一无二的‘大同蓝’”。
  2016年大同市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14天,优良率达86%以上,空气质量之优,居山西之首。
  大同,城如其人,你永远无法用一句话来定义它,也无法用几个词来概括它,更难以通过前世去预测它的今生。
  因为它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开拓,一直在寻找,一直在路上。
  青砖灰瓦重现古都旧貌,现代科技引领新城风采,如果古城是一首骈文,平仄规整、韵律有致;那么新城就是一阙散文,自由飘逸、酣畅淋漓。站在城墙上登高眺望,向西听晨钟暮鼓、看繁华清远街熙熙攘攘,朝东观旭日东升、五座拱桥车水马龙。
  潘家园古色古香、图书馆静谧安详、文瀛湖水光潋滟、万达城人来人往。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赢,和谐宜居、天下大同。
  瞧瞧咱大同这座城!
其他文献
在大禹渡,黄河拨慢了琴弦。  大音自西而来,大音是一个民族的黄骠宝马,轰鸣的声响来自华夏儿女共有的胸腔。  将文明的琴谱齐整地搁置在渡口,饱经沧桑而又充满自信。  母亲的黄河,平静时像一面镜子,以泥沙俱下的浑黄为铜底,用慢条斯理的梳妆发出低沉的呼唤。  母亲的黄河,当浪潮来临的时候,奔腾的是不羁的身影,像花斑豹子美丽的纹,涌动的是一往无前的激情。  在大禹渡倾听黄河,那声音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
期刊
在大同市云州区美丽的桑干湖(册田水库)南岸有个小村庄,名叫南坨村。3月26日,当听到省地勘局驻村第一书记张申旺要被调走,村里像炸了锅,他们聚到村委会,向包村大队长李振国请命,一遍遍问“能不能不让张书记走?”当听说组织已经决定且无法更改之后,老百姓全哭了,性急的开始跟李队长吵架,还有两个老年人要下跪。他们说,“我们不舍得张书记走啊。”  村民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强行把张书记给“扣”下了。88岁的村
期刊
桦门堡是一座明代军堡,位于大同市天镇县北的大梁山顶上。一个风和日暖的冬日,我同一群长城爱好者旅友一起,探访了桦门堡。  汽车在一个叫做老爷庙隧道口的沟边停了下来,我们跳下车来,沿着山沟积冰向沟内纵深走去,大约走出一华里路程后,远远地望见一座城堡置于山顶,那就是桦门堡。  在向着荒山深一脚浅一脚的攀爬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山上的小道。仔细观察后,我发现这条小道不是自然踩出来的,而是人工修
期刊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习主席浑厚的话音刚落,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便爆发出来。我的心也紧紧的收缩了一下,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我期盼多时的大阅兵,来了。  紧接着的,便是习主席乘车检阅受阅方队。起初,看到那第三辆空空的车我心中也是打满了问号,可当镜头给到了车牌时,答案便了然于心了,思绪也飘回了那峥嵘岁月—— 1949。  七十年前,是您,毛主席,在天安门
期刊
说起土林,有人会想到云南元谋的土林、四川西昌的土林。很多人不会想到,华北地区也有一处土林,而且是在地平线之下。  这处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的土林虽然还未家喻户晓,但是在摄影圈和地质地貌探索人群中有着响当当的名头。  或许就像中国的地坑院一样,没有走进它,你不会知道它的美与奥妙,一旦走进它你就会被它折服。  走进大同土林,无论你是摄影师还是探索者,或者是普通游人,只要你有发现的眼睛一定会有不一样的
期刊
自从北朝民歌新乐府  《木兰辞》问世以来,  一位集忠、孝、仁、勇美德于一身的  中国女杰的形象便深入人心,  千百年来历代传唱。  不同版本《花木兰》的影视作品,  更使木兰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  美国卡通大片《花木兰》的问世,  更是直接把花木兰推向了世界。  近些年來,  随着人们文化旅游视野的开阔,  一股木兰热正在悄然兴起。  河南、湖北、陕西、安徽等地,  都在大张旗鼓地
期刊
畫家简介  高飞,大同人,出身卡车司机。201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师从著名青绿山水画家施云翔先生。连续两次被评为研修班“优秀学员”。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山西省老年书画专家委员会委员,大同市美协会员。现任大同新荣区美协主席,书协副主席。  一  苏东坡这样评论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世诗人、画家也皆以此为圭臬:绘画必须要有诗意,作诗必须要有画境。塞上山水
期刊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耕读时代国人的追求,也是以家学而绵泽后世的,读这诗句可以想像得到那些居于深宅大院中潜心读书的童子和那些背着书箧赴考的学子,他们无论是读书致仕还是转行经商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无一例外的都会修缮自己的祖宅,因为那是自己叶落时要归的根。说到留存至今的大院,人们肯定会想起祁县的乔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等,而要说大同的大院,云州区落阵营村的吕家大院的气度在晋北是首屈一指的,那些
期刊
《云冈石窟全集》华丽面世,对于我们云冈人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宏伟工程。作为云冈人,我感恩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感恩为《全集》辛苦付出的所有云冈同仁,大家的共同努力圆了云冈人多年的梦想。  我感谢张焯院长为我们摄影团队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保障。护膝、手套、工具……细微之处彰显云冈“掌门人”对下属员工的厚爱,渗透着张焯院长对摄影团队的浓浓暖意和无限关怀。  《云冈石窟全集》需用大量的图片,拍摄云冈就是
期刊
2015年的第一场雪来的不算早,但猛得让人措不及防。  这铺天盖地的雪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我写过的一句诗——“酒还没有醒来/雪就包围了小屋/脚还没有跨出/文瀛已经逼近了呼吸”。  那应该是1999年的冬天,距离石囡写下他那首《23岁,我在世界的某个房间居住》已有一年多的时光。但他的“某个房间”和我的“小屋”却说的都是位于雁北师院南门对面教育学院西南一隅二楼的一个小屋子。  写完上一句话的时候,我忽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