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关键。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
【关键词】兴趣培养 教学观念 课堂气氛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所以教师是活跃课堂的关键,由于传统的习惯束缚让老师迷失自我失去活力,导致语文课堂如潭死水,我们应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作为老师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教学观念。
通过种种听课感受后,我认为:课堂气氛是一种积极向上,学生认真投入,师生互动合作,学生能力能得到良好发展的学习氛围。我们要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想: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和伙伴关系,使儿童处于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启发学生的智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三、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课堂教学也要讲究艺术,要把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如浴夏露,既得到艺术享受,又形成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崇高境界,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最终目标。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库姆斯认为:好教师的教学决不是千篇一律地遵循着什么既定规则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个性”,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教学是一种艺术。如何运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设置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
(2)以教师自身美好的形象吸引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以严师、长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他们认为不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听自己的。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如果自己带着笑脸,就会没有威信,学生们有可能就无法无天。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教师面带微笑,并不意味着他不能严格要求学生们。教师是学生注目的焦点,这无疑于一位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如果学生喜欢听你上课,愿意与你交流,那就表明师生关系融洽,这就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一个前提。教师的形象美很重要,假如教师上课前心情不好,易迁怒于学生,那会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力求神采飞扬,朝气蓬勃,对学生充满关爱之情,使课堂上出现和谐的氛围。我们的形象就像是无声的教学艺术语言,产生无形的牵引力,使学生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3)增加师生互动,促进教学交往
新课程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设法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设置问题情境无疑是一种好办法,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遨游在书本的海洋之中,尽情发挥孩子的才能,让他们畅所欲言。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一切,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使整个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兴趣培养 教学观念 课堂气氛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所以教师是活跃课堂的关键,由于传统的习惯束缚让老师迷失自我失去活力,导致语文课堂如潭死水,我们应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作为老师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教学观念。
通过种种听课感受后,我认为:课堂气氛是一种积极向上,学生认真投入,师生互动合作,学生能力能得到良好发展的学习氛围。我们要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想: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和伙伴关系,使儿童处于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启发学生的智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三、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课堂教学也要讲究艺术,要把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如浴夏露,既得到艺术享受,又形成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崇高境界,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最终目标。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库姆斯认为:好教师的教学决不是千篇一律地遵循着什么既定规则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个性”,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教学是一种艺术。如何运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设置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
(2)以教师自身美好的形象吸引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以严师、长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他们认为不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听自己的。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如果自己带着笑脸,就会没有威信,学生们有可能就无法无天。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教师面带微笑,并不意味着他不能严格要求学生们。教师是学生注目的焦点,这无疑于一位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如果学生喜欢听你上课,愿意与你交流,那就表明师生关系融洽,这就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一个前提。教师的形象美很重要,假如教师上课前心情不好,易迁怒于学生,那会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力求神采飞扬,朝气蓬勃,对学生充满关爱之情,使课堂上出现和谐的氛围。我们的形象就像是无声的教学艺术语言,产生无形的牵引力,使学生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3)增加师生互动,促进教学交往
新课程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设法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设置问题情境无疑是一种好办法,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遨游在书本的海洋之中,尽情发挥孩子的才能,让他们畅所欲言。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一切,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使整个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使课堂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