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剧是一个吸引人的字眼,凭其涤荡心胸的律动节奏、光怪陆离的艺术效果,令人陶醉的戏剧故事,已经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日用商品”,被全世界的人们认同和喜爱着。
——斯坦雷·格林(美国音乐剧史学家)
如此妙趣横生、风靡全球的音乐剧对于高中生来说,却是遥不可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大部分同学都听过并喜欢里面的经典唱段,有的甚至还能哼唱出来;陌生,除了觉得音乐好听、场面好看、很热闹之外,根本看不懂故事情节,不能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心理变化,人物结局的艺术魅力,体会不到剧作家、作曲家的思想境界。作为教师,我努力寻找教学方法,把学生融入到角色里,使之学会欣赏音乐剧。
一、从欣赏名剧开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剧的美
音乐剧是用音乐承载的一种戏剧,也是直接用音乐表现戏剧的艺术形式。在这方面,音乐剧与歌剧几乎一样。但是,它与歌剧不同的是:在有机整合相关元素的同时,音乐剧更突出的是歌曲音乐,歌曲是音乐剧的主要内容,即所谓音乐剧特有的“总体剧场美学”——“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特色。[1]
音乐剧作为剧场艺术表演形式,其内容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题材从古代到现代,从轻喜剧到重喜剧,从科幻到神话,无所不有。音乐也是不拘一格的,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传统有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有偏向歌剧的,也有偏向轻歌剧的,还有轻歌舞剧,异彩纷呈。它是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体裁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且生命力很强的剧种。然而成功经验的积累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几千部在百老汇登台过的音乐剧大多已经难觅踪迹,而有幸被历史记录的也只是其中的几百部,堪称经典、经久不衰的著名剧目不过几十部。这些音乐剧因其特殊的艺术成就在音乐剧历史的某个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音乐剧被不同年代的艺术家多次复排,有的音乐剧一演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的音乐剧被搬上了银幕,有的音乐剧则向世界延伸……通过欣赏某个时代的代表作,我们就可以最近距离地了解它。其中,当代的“音乐剧四大名剧”——《猫》、《歌剧魅影》、《西贡小姐》、《悲惨世界》尤其不可错过。
二、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剧的奥妙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就体现了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为,主动学习就是促使学生把学习当成第一需要,把学习过程当成一种享受,把参与学习当成最高追求。[2]
百老汇音乐剧演出团团长雷斯·巴林顿说过,音乐剧和歌剧、舞剧不一样,歌剧是对唱功的完美演绎,如果不懂唱法,又听不出其他国家的语言,不了解背景,可能就很难明白;舞剧是一个肢体语言且表现手法比较含蓄,需要观众有很强的理解能力。音乐剧是这两种艺术的结合。观众要了解这门艺术的第一把钥匙就是剧情,在不懂得唱功和肢体语言时,剧情的强烈吸引力带我们走进音乐的世界。
为了让学生对音乐剧产生兴趣,能够了解剧情,以及主要人物性格。通过音乐剧的唱段,学生感受剧中主要人物音乐旋律的声乐表现和技巧的美感,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音乐剧中的奥妙。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
1.利用高中生的好奇心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之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青少年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较强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也就是自主学习。例如《悲惨世界》,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去搜集、整理、分析剧情、经典唱段、主要人物角色及音乐的结构与特色。由于同学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参与,充分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把“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做到:“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真正有所收获。
2.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次的迁移。例如: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与西方音乐剧的文化差异?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从而得出科学、理性的结论。课堂充满生机,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民主、自由、互助的“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演绎音乐剧,引导学生对音乐剧的实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重视表演及创编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作为演员只有在为塑造人物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生活”在舞台的规定情境中,真听、真看、真心地去感受、去思考,才能达到表演的真实、有机和自如。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来说,就是在“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这一步以后,他才能接近他所演的角色,开始和角色同样地去感觉。在舞台上的任何时候都是真实地、有效地、恰当地去动作,而绝不是装作在动作的样子”。
四、创编音乐剧,体会艺术美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为了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置身其中,体验到各种音乐剧中不同音乐元素的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故事为题材,创作、改编、整理、排演,在相互协作的同时,增进独立思考、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学生通过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丰富了形象思维,激发了创造力和求知欲,在相互合作中建立起了团队意识和相互信任的感情。音乐剧的表演过程是丰富生活、提高修养的一种方式,使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中获得审美感受,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口头表达、演唱、演奏等方式表达出来。在反复磨练中,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心理素质能力。整个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组织写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它充分体现里奥尔夫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音乐剧的实践活动不仅是音乐课堂的拓展和延伸,而且成为学生发展特长、展现才能、促进全面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卢广瑞编著.中外歌剧·舞剧·音乐剧鉴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第一版:185.
[2]范晓君,王朝霞主编.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8,第一版:80.
——斯坦雷·格林(美国音乐剧史学家)
如此妙趣横生、风靡全球的音乐剧对于高中生来说,却是遥不可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大部分同学都听过并喜欢里面的经典唱段,有的甚至还能哼唱出来;陌生,除了觉得音乐好听、场面好看、很热闹之外,根本看不懂故事情节,不能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心理变化,人物结局的艺术魅力,体会不到剧作家、作曲家的思想境界。作为教师,我努力寻找教学方法,把学生融入到角色里,使之学会欣赏音乐剧。
一、从欣赏名剧开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剧的美
音乐剧是用音乐承载的一种戏剧,也是直接用音乐表现戏剧的艺术形式。在这方面,音乐剧与歌剧几乎一样。但是,它与歌剧不同的是:在有机整合相关元素的同时,音乐剧更突出的是歌曲音乐,歌曲是音乐剧的主要内容,即所谓音乐剧特有的“总体剧场美学”——“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特色。[1]
音乐剧作为剧场艺术表演形式,其内容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题材从古代到现代,从轻喜剧到重喜剧,从科幻到神话,无所不有。音乐也是不拘一格的,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传统有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有偏向歌剧的,也有偏向轻歌剧的,还有轻歌舞剧,异彩纷呈。它是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体裁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且生命力很强的剧种。然而成功经验的积累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几千部在百老汇登台过的音乐剧大多已经难觅踪迹,而有幸被历史记录的也只是其中的几百部,堪称经典、经久不衰的著名剧目不过几十部。这些音乐剧因其特殊的艺术成就在音乐剧历史的某个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音乐剧被不同年代的艺术家多次复排,有的音乐剧一演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的音乐剧被搬上了银幕,有的音乐剧则向世界延伸……通过欣赏某个时代的代表作,我们就可以最近距离地了解它。其中,当代的“音乐剧四大名剧”——《猫》、《歌剧魅影》、《西贡小姐》、《悲惨世界》尤其不可错过。
二、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剧的奥妙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就体现了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为,主动学习就是促使学生把学习当成第一需要,把学习过程当成一种享受,把参与学习当成最高追求。[2]
百老汇音乐剧演出团团长雷斯·巴林顿说过,音乐剧和歌剧、舞剧不一样,歌剧是对唱功的完美演绎,如果不懂唱法,又听不出其他国家的语言,不了解背景,可能就很难明白;舞剧是一个肢体语言且表现手法比较含蓄,需要观众有很强的理解能力。音乐剧是这两种艺术的结合。观众要了解这门艺术的第一把钥匙就是剧情,在不懂得唱功和肢体语言时,剧情的强烈吸引力带我们走进音乐的世界。
为了让学生对音乐剧产生兴趣,能够了解剧情,以及主要人物性格。通过音乐剧的唱段,学生感受剧中主要人物音乐旋律的声乐表现和技巧的美感,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音乐剧中的奥妙。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
1.利用高中生的好奇心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之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青少年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较强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也就是自主学习。例如《悲惨世界》,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去搜集、整理、分析剧情、经典唱段、主要人物角色及音乐的结构与特色。由于同学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参与,充分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把“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做到:“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真正有所收获。
2.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次的迁移。例如: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与西方音乐剧的文化差异?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从而得出科学、理性的结论。课堂充满生机,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民主、自由、互助的“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演绎音乐剧,引导学生对音乐剧的实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重视表演及创编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作为演员只有在为塑造人物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生活”在舞台的规定情境中,真听、真看、真心地去感受、去思考,才能达到表演的真实、有机和自如。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来说,就是在“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这一步以后,他才能接近他所演的角色,开始和角色同样地去感觉。在舞台上的任何时候都是真实地、有效地、恰当地去动作,而绝不是装作在动作的样子”。
四、创编音乐剧,体会艺术美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为了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置身其中,体验到各种音乐剧中不同音乐元素的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故事为题材,创作、改编、整理、排演,在相互协作的同时,增进独立思考、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学生通过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丰富了形象思维,激发了创造力和求知欲,在相互合作中建立起了团队意识和相互信任的感情。音乐剧的表演过程是丰富生活、提高修养的一种方式,使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中获得审美感受,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口头表达、演唱、演奏等方式表达出来。在反复磨练中,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心理素质能力。整个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组织写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它充分体现里奥尔夫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音乐剧的实践活动不仅是音乐课堂的拓展和延伸,而且成为学生发展特长、展现才能、促进全面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卢广瑞编著.中外歌剧·舞剧·音乐剧鉴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第一版:185.
[2]范晓君,王朝霞主编.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8,第一版: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