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中指导 静中体味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7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永平教授强调,智慧课堂是通过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潜能进行基础性开发。要求课堂教学重点抓住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余文森教授在他的《有效教学十讲》中指出,有效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就是让“教”和“学”达到最优化的配置。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当下,有效、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一、智慧语文课堂呼唤教师美丽转身——闲中指导
  智慧语文课堂必须将课堂的主体让给学生,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既然是配角那教师必定是一个“闲”人,也只有教师闲了下来,学习的主体才成为真正的主角。
  1.更新理念,以人为本
  教育必须回归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教师必须把以教材、考纲、试卷为本的理念剔除,不要将学生视为一个个装东西的容器,他们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是单单记住了什么?而应是体味到了什么!程少堂老师的《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公开课实录。师:(投影“问题展示”)昨天我搜集了一下大家的预习提问。有些问题很天真,有些问题非常深刻。我念几个,大家听一下。有同学提出:“课文里面说纪念碑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天安门还高4.24米。请问,第一,在作者看来,每层楼大约有多高?”要求“答案保留两位小数”。(哄堂)文章说了是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也就是说,那就是每层楼大约3.794米高,是不是啊?后面还有一问:“请问,天安门相当于多少层楼高?”(哄堂)这样的预习任务让孩子们独立思考,然后无负担地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自由自在地走进课文,不用暗自揣度什么是老师最喜欢的答案,最规范的答案。在老师看似轻松的聊天中,实际上已经引起了孩子们对此文探究的兴趣。程老师的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思考,理念先进,因此他的“语文味”教学备受推崇。
  2.转变观念,立足服务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老师要转变观念,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尊重学生选择“学什么”。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确定一个宽泛的学习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由学生来选择更感兴趣的内容优先学习。比如在讲现代文学时,我们可以学生选择第一位要学习的作家,感受他们选择时的态度,尊重他们对作家的认同。再如,班级课前演讲时,可以让他们讲自己的偶像,把讲授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搜集资料、阅读原作、制作课件、登台讲解等等,让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教师在这些过程中配合学生,并为他们的演讲准备点评。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也实现了教学相长。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以读引读,构建“大语文”意识,在开展同步阅读训练、建立阅读积累体系、开展开放阅读和编辑精美系列美文集的系列工作中,立足教师的服务角色,让学生喜欢所选的文章,根据学生反馈进行不断完善。转变传统的细讲精读教学模式,实行“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学模式。“小”指的是精简的基础知识教学,“大”指腾出精力和时间让学生自由进行丰富的阅读活动,如果教师能够致力于此,学生就会少些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之感。因为服务意识的提高,教师可以提供线索和条件让学生能随时记录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让学生的学习中更具方向。“立足服务”就是要从学生利益出发,教师在教学活动前做足教学准备,让学生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本体。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教育者致力于满足受教育者当下和长远的发展需求,提供专业的教育服务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智慧语文课堂要求学生放慢脚步——静中体味
  1.放慢脚步,留够时间
  放慢脚步,首先要给学生想象权。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放飞学生的想象。比如,进行想象训练,在课内留白,让学生尽情想象,在课外再让其诉诸笔端。又如,遇到优美的描写段落,可以让学生闭目遐思,想象那一幅美好画面。
  同时,在学生遇到难点一时无法解决,也可以放慢脚步。老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或轻易给予结论,而是要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留出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或是在课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反思,主动求索,从而帮助学生梳理难点。
  2.减少形式,落实体味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提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但在这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形式化的严重倾向。甚至将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归结到有没有课堂讨论、有没有合作探究这一外在的形式上。减少形式,就是要求教师本身就要有足够丰富的阅历来设计。落实体味,应从触动学生心灵开始,语文教学要多融入生活里的情感以及审美情趣。其次要调动学生亲身体验,一切审美的起点,都始于对审美感情的亲身体验。一切有意味、意趣的形式的创设,都要源于生活的本真。减少形式还需要把教学适当简化。如去掉语文课一切无意味的因素,包括去掉大量视频、图片和音乐的视听信息等,让语文课返璞归真,减少形式,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反复体味语言的韵味。
  总之,闲中指导,静中体味关注了课堂,注了课堂的主体,凸显了教育的原点。在语文教学中,心中真正装有它,就离我们的智慧课堂不远了!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秀水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过许多小说,每一篇都是经典之作。小说利用其情节设置的巧妙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为什么小说在大众中极受欢迎,我想它是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的,用情节叙述造就了认知距离。所谓的距离其实就是心理落差,读者的心理落差越大,心理距离越远,情节就显得越跌宕起伏。把人物心理打出常规,强化变异感知,拉开距离,是小说艺术审美的奥秘所在。  在赏析经典作品《西游记》时,我感同身受。我认为《西游记》中的角
问题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设置、结构安排等方面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常见的模式化的狭隘提炼,也并不是能在文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肤浅问题,而是带有提领价值、富有启发作用,对主题的挖掘具有基础与前提作用的、深入思考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是发现问题,深入思考。”由此可见,问题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培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2017版)倡导开展群文阅读,笔者认为可以将教材整合作为群文阅读的发端,在此基础上灵活开展专题教学,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专题教学强调课程的选择性,通过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在此,笔者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为例,依据学情,整合教材内容,开展专题教学,探索语文教学的“新大陆”。  一、抓住学生特点,整合教材内容  高中语
情感教学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因此,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突出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这既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真、善、美,又能在现实生活中感悟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丰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下面是我在《我与地坛》情感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的基本组织单位,“文学阅读与写作”是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必修课程,2.5个学分。这个任务群的教学要从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规律出发,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实施这一任务群的教学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必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承和继承它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为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传承和继承优秀文化思想,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积极更新观念,弘扬时代主旋律,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教育内容、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和机制建设作用,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加大传统文化的考核力度,积极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高考是一项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亡人逸事》是作家多篇怀人之作中唯一写给亡妻的作品,完成于妻子过世十二年之后。短短两千多字,没有肝肠寸断的情感喷涌,没有如泣如诉的哀婉缠绵,但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妻子的随文章渐行渐深的愧疚之情。  文章一共四个部分,分别是“天作之和”、“初次见面”、“为人妻母”、“临终感言”。全文从妻子对“天作之合”婚姻的“点头笑”开始,到妻子临终时为着丈夫寄两丈花布至娘家而展现“幸福的笑容”结束
写人散文怎样才能将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展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实现人物的形神兼备呢?“典型性”的选材和描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门。只有选择人物生活中最具鲜明个性的“典型性”事件以及人物身上颇具标志性的外貌言行等内容加以记叙描写,才能成功塑造出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体现写人散文的精妙。汪曾祺先生深谙此道,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选取典型性的事件,描写典型性的特征,塑造出一个典型的独立自由的西南联大教授。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突破文言文学习的困局,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审慎思考的大问题。笔者从课堂教学入手,摸索出“盲读”与“盲译”结合的课堂学习方法,具体阐释如下。  一、“盲读”“盲译”的概念界定  盲读,是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去除教材原文的所有标点及注释,通过语音停顿来重新断句的朗读方法。其内涵包含以下几方面其一,充分的预习是盲读的基础。学生在课文注释、工具书等
高中语文考试大纲中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近几年的高考对“语言得体”这个考点的考查频率非常高,因此对语言得体能力的培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全国各省市的命题情况来看,课标区考卷对“得体”的考查一般都会单独设题考查,主要题型有语言修改和语境补写两种,另外,把它放在一个综合的语言情景中与其他考点,如连贯、生动等一起考查。有时,成语题考查中也会涉及到在特定语境中对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