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數学教师课堂上的情感投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师主导情绪、教学情感处理、学生情感关注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反思。
关键词: 数学教师 情感投入 情感关注
一些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而忽视了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过多强调学生的问题,而教师自身的情绪状态平淡、低落,情绪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呆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良好情绪,是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的基础。一般做法如下。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我们常听学生说:“某某老师一脸的严肃,我一看到他就感到紧张。”这说明,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学生就会产生紧张心理。
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教师以自己的快乐情绪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经常性地给予激励和肯定,能使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后师生的交流,特别是在一次测评后师生的交流,老师的鼓励、宽慰更会引起学生反思。
鼓励会产生期望效应,树立了信心,学习数学的欲望也就强了。渴望“赞扬”是人类的基本情感需要,有了赞扬,人就会心甘情愿地尽力而为。当学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时,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二、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或者,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场”。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乐于奉献。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和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悦和心理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语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三、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这里主要是指对待所谓的“优等生”和“后进生”情感态度的不同。因为后进生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现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进行适当处理。
对于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对于优秀生,认知主要给予高挑战,情感上要给予严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题目的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的知识点集体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给尖子生以挑战。在集体研讨过程中,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学会欣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恰当地使用“不错”、“很好”、“你是怎么想的”等赞誉之词。在提问和板言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引导全班同学对其进行鼓励。在讨论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每攻克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的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养成习惯,乐此不疲。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对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数学情感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快乐情绪不仅对学生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能。我认为,数学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该如同主持人、播音员、演讲朗诵者那样,或字正腔圆,或娓娓道来,或出神入化,或幽默风趣,或循循善诱,或谈笑风生,为学生传授知识,沟通交流情感思想。
数学教师应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艺术性地呈现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开展思维活动,使教师的语言在学生中产生“回响”,步调协调,有问有答,并捕捉适当时机,及时对学生赋予理解,激励情感。从而在师生之间创造一个心与心的撞击,情与情的交融意境,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升华,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应成为学生的“益友”。
关键词: 数学教师 情感投入 情感关注
一些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而忽视了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过多强调学生的问题,而教师自身的情绪状态平淡、低落,情绪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呆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良好情绪,是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的基础。一般做法如下。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我们常听学生说:“某某老师一脸的严肃,我一看到他就感到紧张。”这说明,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学生就会产生紧张心理。
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教师以自己的快乐情绪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意志—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经常性地给予激励和肯定,能使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后师生的交流,特别是在一次测评后师生的交流,老师的鼓励、宽慰更会引起学生反思。
鼓励会产生期望效应,树立了信心,学习数学的欲望也就强了。渴望“赞扬”是人类的基本情感需要,有了赞扬,人就会心甘情愿地尽力而为。当学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时,就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二、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或者,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场”。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乐于奉献。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和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悦和心理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语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三、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这里主要是指对待所谓的“优等生”和“后进生”情感态度的不同。因为后进生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现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进行适当处理。
对于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对于优秀生,认知主要给予高挑战,情感上要给予严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题目的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的知识点集体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给尖子生以挑战。在集体研讨过程中,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学会欣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恰当地使用“不错”、“很好”、“你是怎么想的”等赞誉之词。在提问和板言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引导全班同学对其进行鼓励。在讨论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每攻克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的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养成习惯,乐此不疲。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对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数学情感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快乐情绪不仅对学生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能。我认为,数学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该如同主持人、播音员、演讲朗诵者那样,或字正腔圆,或娓娓道来,或出神入化,或幽默风趣,或循循善诱,或谈笑风生,为学生传授知识,沟通交流情感思想。
数学教师应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艺术性地呈现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开展思维活动,使教师的语言在学生中产生“回响”,步调协调,有问有答,并捕捉适当时机,及时对学生赋予理解,激励情感。从而在师生之间创造一个心与心的撞击,情与情的交融意境,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升华,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应成为学生的“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