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与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外,练口、练笔的方法很多,但“练耳”这一点却往往被忽视,尤其是有意识地进行听课习惯的培养和听力训练的功夫欠缺,不少学生听老师讲解、听同学发言时漫不经心、懒于思维。造成这种尴尬状况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思想保守,“重读写,轻听说”的传统理念仍顽固地左右着相当一部分人;二是缺少动力,中高考指挥棒使然,至今还没能像英语听力那样列入命题范围。我认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而不应等到“语文听力”列入命题范围时再重视。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听力训练”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较好的语言修养
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它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有生动性,力争做到有磁性、有魅力,语音清亮、准确无误,语调流畅、抑扬顿挫,语速得当、节奏分明,语法规范、通俗易懂。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一句设问,一句反问,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听觉,而平铺直叙的泛泛说教,只能是使学生昏昏欲睡的催眠曲。再次,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深”了,听不懂,不如不听;“浅”了,听了无味。此外,教师的语言要多带鼓励性,以调动学生听觉的积极性,多刺的话只能使学生感到刺耳而使思维转向另一个方面。
二、加强对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
这一点,应从刚入学的学生做起,从行为习惯入手,使之具有正确的听话态度。因为如果不能专心、耐心地倾听,就根本谈不上学习知识。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听课的意识,明确目标,使之具有基本的听课能力。在此基础上练耳,就会事半功倍。就一堂语文课而言,听的东西确实不少,有诵读、讲解、提问、回答、讨论等,可以说,“听力训练”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教师应作精心安排,耐心指导,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三、注意合理有序,分步实施,立体推进
以记叙方面的“听力训练”为例:在起始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基本的听话能力,即正确完整地听取信息、辨言明意,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如听辨材料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正确与错误之处,或类别特征;说出听知材料中的记叙顺序、线索、场景变换等,找出其中的非记叙文字;对听知材料的思想境界与艺术形式发表个人的感想和见解;根据相关信息听测结果、人物、意图或进行联想、想象等。
四、广辟渠道,搞活方法,练中求趣,激发“听”欲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问,向师性、模仿性、竞争性特强,因此,要保证“听力训练”取得好效果,关键在于激发他们锻炼听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除了体现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原则外,还要力求把活动搞得新颖、有趋、丰富多彩,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我们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1、课内外结合。可以说,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听的内容最广泛、最丰富,教师指导得好,学生定会受益匪浅。如能有目的地布置听力作业,并且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
2、听和说结合。学习语言离不开听,先会听,才会说。课堂上,可以借“说”来检查听。有时还可以让好的学生先回答问题,让差的学生再复述,既发挥了优等生的作用,也能促进后进生更专心地听讲。
3、听和写结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听不写,再好的记性也会有疏漏之处。
4、听和思结合。要提高听课的能力,就要把听力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听课和思维的方法。学生能听清老师讲课中出现的错误或使人模糊难懂的地方,那么这个学生的听力水平就会有提高,思维能力也定会发展。
“施教之功,妙在开窍”。通过生动有序的听力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打破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传统格局,适应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接受和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多种思维能力都会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
一、教师要有较好的语言修养
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它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有生动性,力争做到有磁性、有魅力,语音清亮、准确无误,语调流畅、抑扬顿挫,语速得当、节奏分明,语法规范、通俗易懂。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一句设问,一句反问,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听觉,而平铺直叙的泛泛说教,只能是使学生昏昏欲睡的催眠曲。再次,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深”了,听不懂,不如不听;“浅”了,听了无味。此外,教师的语言要多带鼓励性,以调动学生听觉的积极性,多刺的话只能使学生感到刺耳而使思维转向另一个方面。
二、加强对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
这一点,应从刚入学的学生做起,从行为习惯入手,使之具有正确的听话态度。因为如果不能专心、耐心地倾听,就根本谈不上学习知识。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听课的意识,明确目标,使之具有基本的听课能力。在此基础上练耳,就会事半功倍。就一堂语文课而言,听的东西确实不少,有诵读、讲解、提问、回答、讨论等,可以说,“听力训练”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教师应作精心安排,耐心指导,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三、注意合理有序,分步实施,立体推进
以记叙方面的“听力训练”为例:在起始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基本的听话能力,即正确完整地听取信息、辨言明意,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如听辨材料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正确与错误之处,或类别特征;说出听知材料中的记叙顺序、线索、场景变换等,找出其中的非记叙文字;对听知材料的思想境界与艺术形式发表个人的感想和见解;根据相关信息听测结果、人物、意图或进行联想、想象等。
四、广辟渠道,搞活方法,练中求趣,激发“听”欲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问,向师性、模仿性、竞争性特强,因此,要保证“听力训练”取得好效果,关键在于激发他们锻炼听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除了体现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原则外,还要力求把活动搞得新颖、有趋、丰富多彩,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我们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1、课内外结合。可以说,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听的内容最广泛、最丰富,教师指导得好,学生定会受益匪浅。如能有目的地布置听力作业,并且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
2、听和说结合。学习语言离不开听,先会听,才会说。课堂上,可以借“说”来检查听。有时还可以让好的学生先回答问题,让差的学生再复述,既发挥了优等生的作用,也能促进后进生更专心地听讲。
3、听和写结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听不写,再好的记性也会有疏漏之处。
4、听和思结合。要提高听课的能力,就要把听力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听课和思维的方法。学生能听清老师讲课中出现的错误或使人模糊难懂的地方,那么这个学生的听力水平就会有提高,思维能力也定会发展。
“施教之功,妙在开窍”。通过生动有序的听力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打破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传统格局,适应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接受和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多种思维能力都会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