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知识底蕴的教学;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课怎样讲才有语文味?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优势,注意淡化师生的角色意识,让师生始终在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自由个性的舒展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让语文课堂成为真实和谐、开放灵动的课堂。
一、“动静结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形”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世界。教学中的“动”可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教学中,“动”多“静”少、 “静”多“动”少,都不切合实际,因此,应考虑年级特点,“动”、“静”合理搭配。教师可利用传统方法或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观其境,闻其声。
二、“有巧有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运用各种新颖生动的形式,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拙”指的是遵循常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要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基本教法。“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用巧”,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如课文理解、课外延伸等。学生可通过自己操作课件进行自学,老师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真实和谐”,体现语文教学特色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着眼文本,融入文本;要重视背诵积累,追求真实有效、平等和谐。
追求真实和谐的语文课堂,我们必须让学生敢说话、说真话。课堂是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整体互动生成的,重构课堂文化就是重建教师、学生与教材互动的性质,自然,教师是关键。真实和谐的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自己的课堂,更是语文的课堂。
追求真实和谐的语文课堂,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怎样学语文?从现实的角度看,那就是多读、多写。语文课要上成言语实践课,它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实换来学生的真实。“教师的真实”,除了严于律己、真诚面对学生之外,还要正确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真正地打开心扉,与教师、文本真实地对话,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追求真实和谐的语文课堂,我们必须让课堂真正回归语文,体现浓浓的“语文味”。这样,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关照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用简单的词语构建一个使心灵震颤飞扬的快乐过程。如教学《荷花》,我采用“情境、主动、交互、开放、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焕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四、“开放灵动”,让语文教学回归自然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必须让学生活起来,以创新、实践为主线,让开放、灵动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开放灵动的课堂,要开放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开放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虚拟活动中去读、去思、去悟、去探究,达到“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的目的。开放教学手段,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想象、交流、质疑的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培训创新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平等、和谐、愉快、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交流。
开放灵动的课堂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教学《鸟岛》,我针对课文特点,设计开发了一个“鸟岛主题学习网站”,设有“小字典”、“学课文”、“游鸟岛”、“鸟文化”、“涂鸦馆”、“网资源”六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上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鸟岛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崇高的灵魂。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课该怎么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自主、合作、探究、开放……让我们携起手来,勇于探索,还语文课堂自然的本色,让语文课堂凸显创造的灵动。
一、“动静结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形”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世界。教学中的“动”可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教学中,“动”多“静”少、 “静”多“动”少,都不切合实际,因此,应考虑年级特点,“动”、“静”合理搭配。教师可利用传统方法或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观其境,闻其声。
二、“有巧有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运用各种新颖生动的形式,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拙”指的是遵循常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要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基本教法。“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用巧”,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如课文理解、课外延伸等。学生可通过自己操作课件进行自学,老师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真实和谐”,体现语文教学特色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着眼文本,融入文本;要重视背诵积累,追求真实有效、平等和谐。
追求真实和谐的语文课堂,我们必须让学生敢说话、说真话。课堂是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整体互动生成的,重构课堂文化就是重建教师、学生与教材互动的性质,自然,教师是关键。真实和谐的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自己的课堂,更是语文的课堂。
追求真实和谐的语文课堂,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怎样学语文?从现实的角度看,那就是多读、多写。语文课要上成言语实践课,它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实换来学生的真实。“教师的真实”,除了严于律己、真诚面对学生之外,还要正确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真正地打开心扉,与教师、文本真实地对话,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追求真实和谐的语文课堂,我们必须让课堂真正回归语文,体现浓浓的“语文味”。这样,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关照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用简单的词语构建一个使心灵震颤飞扬的快乐过程。如教学《荷花》,我采用“情境、主动、交互、开放、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焕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四、“开放灵动”,让语文教学回归自然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必须让学生活起来,以创新、实践为主线,让开放、灵动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开放灵动的课堂,要开放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开放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虚拟活动中去读、去思、去悟、去探究,达到“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的目的。开放教学手段,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想象、交流、质疑的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培训创新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平等、和谐、愉快、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交流。
开放灵动的课堂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教学《鸟岛》,我针对课文特点,设计开发了一个“鸟岛主题学习网站”,设有“小字典”、“学课文”、“游鸟岛”、“鸟文化”、“涂鸦馆”、“网资源”六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上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鸟岛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崇高的灵魂。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课该怎么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自主、合作、探究、开放……让我们携起手来,勇于探索,还语文课堂自然的本色,让语文课堂凸显创造的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