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全国各地都要举行升高中考试,一般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命题,各地命题人员都挖空心思地想命制一份好试题,大多数试题很好,但有些试题也存在一些诸如试题答案错误,试题内容含糊不清,试题不严谨、凭空想象、不符合现实情况等毛病。本文通过剖析2012年部分地区的中考试题,来引起命题人员的关注,力争在今后的命题中做得更好。
题1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
剖析该题第一空所给的参考答案为“升高”,其实有问题,或者说是错误的。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在容器上加盖是为了:①减少热的散失,加快升温;②防止沸水溅出伤人。加盖子并不可能密封容器(插有温度计),不能像高压锅那样升高沸点。
题2现在车辆常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可用来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和导航。卫星向GPS接收器传送信息通过的是
A。激光B。电磁波C。红外线D。紫外线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B”,多数学生也可以选对答案。只是笔者想问:激光、红外线、紫外线难道不是电磁波?这样是会误导下一届学生的。
题3关于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或者原子B。质子或者中子
C。电子或原子核D。有更小的粒子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D, 多数学生也可以选对答案。仔细分析所给的几个答案,A、B、C答案中每个答案都含有二个答案,不太精确,单独设置为好。另外“D。有更小的粒子”表述也不够精准。题4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 g,则:(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的酱油?(ρ矿泉水=1.0×103 kg/m3 ,ρ酱油=1.1×103 kg/m3)
剖析该题从题目本身来看,不存在知识错误问题,但作为一个8分的计算题,不知命题老师设置的第2问的用意是什么?很有点浪费。
题5物理规律除了用文字和公式表述外,还可以用图像直观地表示。如图1所示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图乙表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C。图丙表示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图丁表示导体的电阻不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B”, 多数学生也可以选对答案。笔者对此题的看法是D答案设置不合理,第一:图像本身有问题,初中阶段要让学生认识到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提供I-U图像,而不应该是U-I图像;第二:“导体电阻是不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这句话是对的。初中阶段认为金属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对温度因素可做适当说明,温度越高,金属导体电阻越大;第三:对这类问题的解释是:电压越高,电流越大,实际功率越大,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第四:若D答案不对,是否改为“图丁表示导体的电阻非线性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就正确了?
题6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实验时,用已调
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D”,多数学生也可以选对答案。此题考点有二:用天平测质量前调螺母,测质量时调游码;指针没有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如何调节。此题的不合理在于所给答案不够准确,“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是否可以添加更小的砝码?按天平增减砝码的方法,只有当用上了最小的砝码之后偏重,才来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此题可在题干中指明砝码情况。
题7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们用PTC元件(即半导体陶瓷材料)制作了一个电加热保温杯。常温下的凉开水放在杯内可加热至60 ℃,并利用这种元件的特性设定保温温度为60 ℃。已知所用的PTC元件的阻值RT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甲所示,使用时PTC元件如图2乙接入家庭电路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60 ℃时,电路中的电流是mA,通电1 min,PTC元件消耗的电能是J。
(2)PTC元件的最大电功率是W。
(3)保温杯可以利用PTC元件的特性进行保温的原理是:当温度达到60 ℃时,PTC元件发热功率等于散热功率(即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相等),温度保持不变。从图2甲可以看出,①当它的温度高于60 ℃时,,温度下降;②当温度低于60℃时, ,温度上升。因此保温杯中的水可以保持在60 ℃左右。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1)22,290。4;(2)24.2;(3)电阻增大,电压一定时,发热功率减小,小于散热功率;电阻减小,电压一定时,发热功率增大,大于散热功率。从表面上来看题目无问题,答案也算得出。但静下心来细想一下,该题是否存在下列的问题:(1)这个电热杯能用来烧水吗?该电热杯最大功率才24.2 W(30 ℃),60 ℃时的功率才4.84 W,就算将500克的20 ℃水加热60 ℃,水需要吸热84000 J,不考虑热散失的、电热转换效率为100%、用最大功率加热需要接近一个小时,若考虑热散失及转换效率、用平均功率加热需要二、三个小时,这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再者,按照题目中所给的数据我们估算一下,若保温杯中装有500克60 ℃的水按4.84 W功率散热降温到20 ℃(不加热),需要用时近三小时,这也是不符合常识的;(2)题目中所说的“设定保温温度为60 ℃”,这句话也是想当然的。从题目图像甲可以看出,只有当发热功率等于散热功率时的温度为保温温度,在30 ℃到100 ℃之间都有可能。这是一个动态平衡,因为散热的功率与水的温度和水的多少有关系,水越多,水温越高,散热功率越大。散热功率的变化要求发热功率跟着变化,因此保温温度也是变化的。 题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C。可能与物 体的体积有关;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器材: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1)分析比较实验③④,可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④⑤,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E”)。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E”)。
(3)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1)D A (2)B (3)⑥⑦ (4)控制变量法。从表面上来看题目无问题,多数学生也可以做出答案。但静下心来细想一下,该题是否存在下列的问题:(1)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它们的重力有可能为3 N、4 N吗?我们认为铁块、铜块应为实心的,铁的密度为7900 kg/m3,铜的密度为8900 kg/m3,它们的重力之比应为79∶89。(2)铁块、铜块浸没水中后,浮力都为2 N,由此可以推算出铁的密度1500 kg/m3,铜的密度为2000 kg/m3,这可能吗?(3)在水中浮力为2 N,在盐水中浮力为2.4 N,由此可以看出盐水的密度为1200 kg/m3,据我测量,在常温下,盐水的密度很难达到1200 kg/m3.因此,该题就是一个错题,该命题老师为出题而出题,根本没有全面思考。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只要将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做成空心就成了。做成空心就不叫作“块”,还有,谁没有事干,去将铁和铜做成空心,并且将密度分别控制成1500 kg/m3、2000 kg/m3.
还可以找出许多有争议的中考题,这里就不再列举。
总之,上面剖析的一些中考试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考试题不仅仅就是几道题,也不仅仅是学生能按照命题老师的设想做出答案。而是因为中考试题是很重要的样本,它既是过去两年中学物理教学的检验标准,又是今后物理教学的参考依据,还对学生的升学有很大的评价作用,所以命题时一定要做到严谨规范,准确直接,不能含糊其辞,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错误百出。
题1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
剖析该题第一空所给的参考答案为“升高”,其实有问题,或者说是错误的。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在容器上加盖是为了:①减少热的散失,加快升温;②防止沸水溅出伤人。加盖子并不可能密封容器(插有温度计),不能像高压锅那样升高沸点。
题2现在车辆常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可用来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和导航。卫星向GPS接收器传送信息通过的是
A。激光B。电磁波C。红外线D。紫外线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B”,多数学生也可以选对答案。只是笔者想问:激光、红外线、紫外线难道不是电磁波?这样是会误导下一届学生的。
题3关于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或者原子B。质子或者中子
C。电子或原子核D。有更小的粒子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D, 多数学生也可以选对答案。仔细分析所给的几个答案,A、B、C答案中每个答案都含有二个答案,不太精确,单独设置为好。另外“D。有更小的粒子”表述也不够精准。题4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 g,则:(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的酱油?(ρ矿泉水=1.0×103 kg/m3 ,ρ酱油=1.1×103 kg/m3)
剖析该题从题目本身来看,不存在知识错误问题,但作为一个8分的计算题,不知命题老师设置的第2问的用意是什么?很有点浪费。
题5物理规律除了用文字和公式表述外,还可以用图像直观地表示。如图1所示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图乙表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C。图丙表示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图丁表示导体的电阻不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B”, 多数学生也可以选对答案。笔者对此题的看法是D答案设置不合理,第一:图像本身有问题,初中阶段要让学生认识到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提供I-U图像,而不应该是U-I图像;第二:“导体电阻是不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这句话是对的。初中阶段认为金属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对温度因素可做适当说明,温度越高,金属导体电阻越大;第三:对这类问题的解释是:电压越高,电流越大,实际功率越大,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第四:若D答案不对,是否改为“图丁表示导体的电阻非线性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就正确了?
题6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实验时,用已调
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D”,多数学生也可以选对答案。此题考点有二:用天平测质量前调螺母,测质量时调游码;指针没有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如何调节。此题的不合理在于所给答案不够准确,“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是否可以添加更小的砝码?按天平增减砝码的方法,只有当用上了最小的砝码之后偏重,才来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此题可在题干中指明砝码情况。
题7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们用PTC元件(即半导体陶瓷材料)制作了一个电加热保温杯。常温下的凉开水放在杯内可加热至60 ℃,并利用这种元件的特性设定保温温度为60 ℃。已知所用的PTC元件的阻值RT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甲所示,使用时PTC元件如图2乙接入家庭电路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60 ℃时,电路中的电流是mA,通电1 min,PTC元件消耗的电能是J。
(2)PTC元件的最大电功率是W。
(3)保温杯可以利用PTC元件的特性进行保温的原理是:当温度达到60 ℃时,PTC元件发热功率等于散热功率(即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相等),温度保持不变。从图2甲可以看出,①当它的温度高于60 ℃时,,温度下降;②当温度低于60℃时, ,温度上升。因此保温杯中的水可以保持在60 ℃左右。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1)22,290。4;(2)24.2;(3)电阻增大,电压一定时,发热功率减小,小于散热功率;电阻减小,电压一定时,发热功率增大,大于散热功率。从表面上来看题目无问题,答案也算得出。但静下心来细想一下,该题是否存在下列的问题:(1)这个电热杯能用来烧水吗?该电热杯最大功率才24.2 W(30 ℃),60 ℃时的功率才4.84 W,就算将500克的20 ℃水加热60 ℃,水需要吸热84000 J,不考虑热散失的、电热转换效率为100%、用最大功率加热需要接近一个小时,若考虑热散失及转换效率、用平均功率加热需要二、三个小时,这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再者,按照题目中所给的数据我们估算一下,若保温杯中装有500克60 ℃的水按4.84 W功率散热降温到20 ℃(不加热),需要用时近三小时,这也是不符合常识的;(2)题目中所说的“设定保温温度为60 ℃”,这句话也是想当然的。从题目图像甲可以看出,只有当发热功率等于散热功率时的温度为保温温度,在30 ℃到100 ℃之间都有可能。这是一个动态平衡,因为散热的功率与水的温度和水的多少有关系,水越多,水温越高,散热功率越大。散热功率的变化要求发热功率跟着变化,因此保温温度也是变化的。 题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C。可能与物 体的体积有关;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器材: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1)分析比较实验③④,可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④⑤,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E”)。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E”)。
(3)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剖析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1)D A (2)B (3)⑥⑦ (4)控制变量法。从表面上来看题目无问题,多数学生也可以做出答案。但静下心来细想一下,该题是否存在下列的问题:(1)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它们的重力有可能为3 N、4 N吗?我们认为铁块、铜块应为实心的,铁的密度为7900 kg/m3,铜的密度为8900 kg/m3,它们的重力之比应为79∶89。(2)铁块、铜块浸没水中后,浮力都为2 N,由此可以推算出铁的密度1500 kg/m3,铜的密度为2000 kg/m3,这可能吗?(3)在水中浮力为2 N,在盐水中浮力为2.4 N,由此可以看出盐水的密度为1200 kg/m3,据我测量,在常温下,盐水的密度很难达到1200 kg/m3.因此,该题就是一个错题,该命题老师为出题而出题,根本没有全面思考。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只要将体积相等的铁块、铜块做成空心就成了。做成空心就不叫作“块”,还有,谁没有事干,去将铁和铜做成空心,并且将密度分别控制成1500 kg/m3、2000 kg/m3.
还可以找出许多有争议的中考题,这里就不再列举。
总之,上面剖析的一些中考试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考试题不仅仅就是几道题,也不仅仅是学生能按照命题老师的设想做出答案。而是因为中考试题是很重要的样本,它既是过去两年中学物理教学的检验标准,又是今后物理教学的参考依据,还对学生的升学有很大的评价作用,所以命题时一定要做到严谨规范,准确直接,不能含糊其辞,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错误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