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体育教育有助于确保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认识。本文对体育迁移价值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体育教育在小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身心教育 迁移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87-01
0
一、体育迁移价值的观点阐述
马约翰先生对体育迁移价值做了心理学和生理学上的论证,表明了体育在促进学生转化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动的价值
根据马约翰先生的观点,体育教育的巨大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体力效果与教育效果。体育教育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体力效果,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打造强健的体魄,通过对体育 技巧的训练,学生的身体变得更加敏捷,更加协调。教育效果是附加在体育教育之上的效果,体育活动能够在间接上培养学生乐观开朗、团结同学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直覺,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道德品质的可转化性
马约翰曾经在论文《体育的迁移价值》中指出,体育教育实现了学生四个方面的转化:身体健康、动作协调、天分兴趣以及经验的积累。根据这个观点,马约翰先生总结出以下几点:(1)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行动力的发展,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敏锐性,从而实现体育意识的社会迁移。(2)体育运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素质,使学生可以成为更加优秀的公民。
(三)转化的关键是管理
马约翰在对体育的价值和可转化性进行分析之后,深入了体育教育的研究,并且得出:不良 的思想品德同好的思想品德一样,都是在一定的迁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的结果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因此,对体育教育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体育 运动若没有良好的管理,则无法 体现其价值,甚至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坏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一)儿童化
小学体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儿童化教学就是其中之一。体育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体育教学任务得以实行。儿童体育大多以想象力和机械的动作记忆为主,不需要复杂的体育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尽量简单易懂。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会反应其儿童方面的特性,老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避免用成人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二)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也一样。通过兴趣化教学,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课堂情绪,并且促进 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小学生都有些或多或少的多动症,喜欢新鲜事物,对于单调的训练感到厌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可以采取竞赛或者游戏的方式来使单调的体育锻炼变得有趣,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兴趣,使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三)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要充分发挥游戏对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灵活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来促进体育教学的进行。游戏往往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竞争激烈,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应该灵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活动中,从而起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促进了体育教学的进行。
三、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心理健康是建立在健康的发展氛围和环境之上的,在体育教育中也是如此。体育教育在传授体育 知识、培养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健全的人格 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身心健康是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体育教学对促进身心健康有着独特的优势。身体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的物质基础,必须落实到位。
(二)体育教学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教学,特别是耐力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有一定难度、险度项目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敏、顽强的性格;测验、考试激发了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集体项目的比赛强化了团结协作、集体荣誉的团队意识。体育课上“炼其身,修其志”正是体育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生动写照。
(三)体育教学活动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的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四、总结
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学生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马启伟.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身心教育——体育教育的迁移价值[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4):1-5.
[2]帅伟, 赵红卫. 体育教学过程中迁移价值的探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9).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身心教育 迁移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87-01
0
一、体育迁移价值的观点阐述
马约翰先生对体育迁移价值做了心理学和生理学上的论证,表明了体育在促进学生转化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动的价值
根据马约翰先生的观点,体育教育的巨大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体力效果与教育效果。体育教育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体力效果,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打造强健的体魄,通过对体育 技巧的训练,学生的身体变得更加敏捷,更加协调。教育效果是附加在体育教育之上的效果,体育活动能够在间接上培养学生乐观开朗、团结同学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直覺,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道德品质的可转化性
马约翰曾经在论文《体育的迁移价值》中指出,体育教育实现了学生四个方面的转化:身体健康、动作协调、天分兴趣以及经验的积累。根据这个观点,马约翰先生总结出以下几点:(1)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行动力的发展,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敏锐性,从而实现体育意识的社会迁移。(2)体育运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素质,使学生可以成为更加优秀的公民。
(三)转化的关键是管理
马约翰在对体育的价值和可转化性进行分析之后,深入了体育教育的研究,并且得出:不良 的思想品德同好的思想品德一样,都是在一定的迁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的结果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因此,对体育教育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体育 运动若没有良好的管理,则无法 体现其价值,甚至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坏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一)儿童化
小学体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儿童化教学就是其中之一。体育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体育教学任务得以实行。儿童体育大多以想象力和机械的动作记忆为主,不需要复杂的体育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尽量简单易懂。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会反应其儿童方面的特性,老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避免用成人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二)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也一样。通过兴趣化教学,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课堂情绪,并且促进 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小学生都有些或多或少的多动症,喜欢新鲜事物,对于单调的训练感到厌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可以采取竞赛或者游戏的方式来使单调的体育锻炼变得有趣,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兴趣,使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三)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要充分发挥游戏对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灵活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来促进体育教学的进行。游戏往往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竞争激烈,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应该灵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活动中,从而起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促进了体育教学的进行。
三、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心理健康是建立在健康的发展氛围和环境之上的,在体育教育中也是如此。体育教育在传授体育 知识、培养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健全的人格 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身心健康是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体育教学对促进身心健康有着独特的优势。身体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的物质基础,必须落实到位。
(二)体育教学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教学,特别是耐力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有一定难度、险度项目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敏、顽强的性格;测验、考试激发了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集体项目的比赛强化了团结协作、集体荣誉的团队意识。体育课上“炼其身,修其志”正是体育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生动写照。
(三)体育教学活动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的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四、总结
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学生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马启伟.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身心教育——体育教育的迁移价值[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4):1-5.
[2]帅伟, 赵红卫. 体育教学过程中迁移价值的探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