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还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学生敢说
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别人笑,缺乏自信,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教师只有以情动情,用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才能帮助学生卸下心头的包袱,树立信心,敢说想说,主动参与到交际中来。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生活中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才能体现出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可以畅所欲言的情感氛围是实现口语交际的前提。只有作为课堂交际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彻底卸下心头的思想包袱,人人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人。只有在老师热情地激励下,学生才会有表达的自信心,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
2.学生乐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表达需要时,他们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口语交际,真正“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美国大政治家柏寿安说:“通常所谓口才流利,就是说那些人说话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里面充满了热忱。”可见,学生口语交际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学生是否对口语交际的话题感兴趣,这些话题是否能激起学生表达的热情。
如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家乡的景物”。对多数学生而言,家乡的每一处景物,几乎都为全体学生所共知。同学之间没有介绍的需要。如果直接让学生互相介绍,这样会失去“实际意义”,很难激发学生的交际动机。如果创设适当的虚拟的生活情境,交际活动便可能成为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产生较好的效果:上课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有位外国游客来到我们家乡,对我们家乡的景物很感兴趣,很想有个全面的了解,请你做小导游,帮他介绍介绍怎么样?这样一来,虚拟的情境,使本来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成为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了“实际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动机。
要让学生真正学习,还必须创设双向、多向互动的氛围,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进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例如要求学生分别说某件事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说说这件事的起因,也就是每人都说,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快速组织语言,一边练习表述,每个人的脑、口都在参与教学活动。说事情经过的时候,要求同桌互相说。这一环节除了自己说,还要会听别人说。学生与学生个体互动。学生个体与小组互动。当学生总结归纳出说好一件事的方法后,鼓励学生想说哪一部分都可以,说一段也行,说一件事也行,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争着说,抢着说的局面。
3.学生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情境,需要引导示范,并提供案例。新课程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和生活,把老师、学生的目光投向身边的事实。因此,教师教学时,不能只凭借教材,而要把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儿童经验相结合。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头。创设富有创意,富有童趣,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教学情境,能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最佳状态。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利用课文的具体内容,灵活创设语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在《小熊住山洞》一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课文,充分了解小熊一家始终舍不得砍树造房子的行为之后,组织小采访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分别当“小熊”“熊爸爸”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一人当“小记者”,由“小记者”对“小熊”“熊爸爸”和森林里的小动物围绕“小熊一家为什么舍不得砍树造房子”这个话题进行自由采访;此外,对于不同的课文,还可以通过课本剧表演、当小导游、小推销员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语言能力、角色意识的培养必需要通过大量真实的课外实践,才能真正得以提高。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儿童节、运动会、班队活动等让学生自己担任服务工作,培养学生表达、应对的能力;班级学生轮流当公关人员,承担班级“涉外”工作等等。还有,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 “艺术节”活动、“元旦”游园活动、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等。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训练口语交际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学生敢说
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别人笑,缺乏自信,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教师只有以情动情,用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才能帮助学生卸下心头的包袱,树立信心,敢说想说,主动参与到交际中来。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生活中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才能体现出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可以畅所欲言的情感氛围是实现口语交际的前提。只有作为课堂交际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彻底卸下心头的思想包袱,人人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人。只有在老师热情地激励下,学生才会有表达的自信心,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
2.学生乐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表达需要时,他们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口语交际,真正“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美国大政治家柏寿安说:“通常所谓口才流利,就是说那些人说话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里面充满了热忱。”可见,学生口语交际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学生是否对口语交际的话题感兴趣,这些话题是否能激起学生表达的热情。
如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家乡的景物”。对多数学生而言,家乡的每一处景物,几乎都为全体学生所共知。同学之间没有介绍的需要。如果直接让学生互相介绍,这样会失去“实际意义”,很难激发学生的交际动机。如果创设适当的虚拟的生活情境,交际活动便可能成为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产生较好的效果:上课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有位外国游客来到我们家乡,对我们家乡的景物很感兴趣,很想有个全面的了解,请你做小导游,帮他介绍介绍怎么样?这样一来,虚拟的情境,使本来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成为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了“实际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动机。
要让学生真正学习,还必须创设双向、多向互动的氛围,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进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例如要求学生分别说某件事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说说这件事的起因,也就是每人都说,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快速组织语言,一边练习表述,每个人的脑、口都在参与教学活动。说事情经过的时候,要求同桌互相说。这一环节除了自己说,还要会听别人说。学生与学生个体互动。学生个体与小组互动。当学生总结归纳出说好一件事的方法后,鼓励学生想说哪一部分都可以,说一段也行,说一件事也行,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争着说,抢着说的局面。
3.学生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情境,需要引导示范,并提供案例。新课程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和生活,把老师、学生的目光投向身边的事实。因此,教师教学时,不能只凭借教材,而要把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儿童经验相结合。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头。创设富有创意,富有童趣,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教学情境,能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最佳状态。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利用课文的具体内容,灵活创设语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在《小熊住山洞》一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课文,充分了解小熊一家始终舍不得砍树造房子的行为之后,组织小采访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分别当“小熊”“熊爸爸”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一人当“小记者”,由“小记者”对“小熊”“熊爸爸”和森林里的小动物围绕“小熊一家为什么舍不得砍树造房子”这个话题进行自由采访;此外,对于不同的课文,还可以通过课本剧表演、当小导游、小推销员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语言能力、角色意识的培养必需要通过大量真实的课外实践,才能真正得以提高。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儿童节、运动会、班队活动等让学生自己担任服务工作,培养学生表达、应对的能力;班级学生轮流当公关人员,承担班级“涉外”工作等等。还有,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 “艺术节”活动、“元旦”游园活动、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等。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训练口语交际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