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章之美:中华礼仪文化不可丢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l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在欧洲访问期间,曾两次身着改良版中式礼服出席皇室国宴,既具有中式风格,又符合国际规范的礼服,广受世界赞誉;在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上,国家领导人一身具有中式风格的服装再次成为一道引人瞩目的亮丽风景。
  《左传》注疏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来源于服饰文明,借此中华成为礼仪之邦,衣冠上国;黄帝“垂衣而治”的典故,更说明了服饰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已远远超出了避寒遮羞的实用性意义,更代表着礼仪制度的确立和文明时代的到来。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现过“汉服”“唐装”等灿烂的服饰文化。然而今天中国人的服装特色似乎已渐渐模糊了。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副会长刘东辉说:“在西服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国的服饰文化已渐渐脱离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氛围。这不得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中山装”以及当时盛行的旗袍规定为国家礼服,曾经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服装经典。然而,这些终究成为了历史。“改革开放后,为了打破中国在特殊环境下服装式样单一的现状,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带头穿西服,是为了提倡多种文化选择。今天中国提出文化立国,而文化就是差异,在服饰文化上也要找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如今领导人带头穿中式服装,就传递出积极的信号。”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表示。
  “其实外交官一直希望能穿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参加外事活动。”外交部礼宾司前司长鲁培新介绍道,“但遗憾的是在我国这样的服装暂时没有。我国外交人员几乎大多场合都穿西服,偶尔穿中山装。可是西服作为工作装在某些场合并不适合,而中山装已经不适应现代的礼仪和着装习惯了。”他认为,在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外交活动日渐频繁的今天,确定一款国服十分必要。


  在中国服装协会设计师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卫国看来,中西方对服装审美是有不同评价体系的。“许多人对国服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只是简单的中国元素的拼贴,而实际上中国元素只是很小的方面,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能量更应被关注。例如西方人对于身材缺陷的处理方法通常是遮盖、掩饰,而中国人则是讲究包容,展现自然状态。同样,‘宁穿破不穿错’的说法也说明了相比于外表修饰,我们更注重礼节。”
  由此可见,东方服饰之美在于由内而外的感染力,在于融入了几千年来的智慧和哲学。在中国文化中,一个人的着装是态度、修养、品格、气质的展现;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则展现了民族的精神神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若仅局限于外形的设计,热衷于元素的堆积,没有了文化意义的彰显,就不能称其为国服,只会丢失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下的精神财富。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在这颗星球上,少有人像中国人一样热衷于做官。古时候,读书人为了谋个做官资格,有时孙子都已娶妻生子,爷爷还在考公务员。入了官场,为了升更大的官,拍马溜须者有之,欺上瞒下者有之,拜干爹干妈、送金弹肉弹者有之。如果有人愿意搜集素材,估计每个朝代都可以写一部《官场现形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国人对做官情有独钟,原因有两个:第一,可以捞得实惠。在一个权力不受制约的社会,官员想让权力走点私实在太容易
期刊
12月21日,由湖北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深圳博物馆、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印度的世界——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印度文物精品展”在省博开幕,127件(组)印度文物精品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3世纪到19世纪。  这位专家说:“千百年来,印度人民通过诗歌、散文、精美的雕塑和绘画作品,虚构和描绘了大量的戏剧冲突和英雄事迹。”此次展览中还有不少纸质水粉画,反映了印度的一些民间习俗,其中的一幅“‘佩
期刊
编者按:“琴说古曲”系列既与中国古典文化一脉相承,又打通了古今礼乐生活的边界,别开生面。从铁马兵戈到市井巷陌,从侠骨柔肠到苦乐自当,历史感、人文感,可以完全在古曲中寻见,只要你有一颗向美和淡然素朴的生活之心。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曲
期刊
精以求全  要想达到全生的境界,首先要精。精是精炼,精干,精粹。数字不求多,以最精粹的人力资源——而不是最少,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吕不韦认为:“多官而反以害生。”官多必杂,人多必乱。一个组织,干部太多,就不是办事,而是办人。领导会因人、因官太多而苦恼。  二战后,福特公司陷入巨大的发展困难,福特三世大刀阔斧精简机构,裁剪人员,企业得以起死回生。湘军能打硬仗、狠仗、死仗,起重要作用的是淘汰制度。招勇
期刊
终于?儒家黄袍加身?获得了文化霸权?走上了“文化寡人”的道路?  一个曾经有过些许健康心理的学派?在三百多年压抑之后?竟获得了文化霸权?这当真是一个奇迹?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一次惊人的死灰复燃?深层探究其原因?足以构成专门学问?这里说的?只能是儒家获得霸权之后的基本作为?基本影响?  儒家复活后,其潜在能量惊人地爆发出来,开始了大规模重新“整合”中国文明的漫长而浩大的工程。让我们简单地数数两千余年
期刊
1894,甲午年。这年七月初一,中、日两国同时向对方宣战,八月十八(阳历9月17日),鸭绿江口的炮声拉开了战争的序幕,史称“甲午中日战争”。2014,甲午年。这一年离那场战场已距120年之遥,黄昏已尽,曙光未明。这一个甲午,我们沿着这段新旧交替、青黄不接的历史轨继续前行,在探索的步伐中追思120年前那个大时代的拐点——甲午1894。  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日两国历史进程的命运之战。在甲午烽火熄灭了
期刊
12月23日,东林书院邀请到醒狮国学院张雪峰院长莅临国学大讲堂讲解《孝经智慧》。张院长于东林书院首次讲学时,即以身体力行的风范,深入浅出的讲解,直指人心的智慧,赢得了参加讲座众多市民的热烈认可和欢迎,继6月28日“国学解悟人生智慧”及9月27日“孝立根基,家业长青”两次讲座之后,东林书院应市民的强烈要求,再次邀请张院长带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即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在内家庭关
期刊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写下一篇文字。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抬松枝,煮苦茗啜之。  这篇文字为《山静日长》,字字可喜,使人流连。古人留下的字,在故纸堆中依旧清晰,而悠远情意恐已在时间更替之中再难寻觅。彼时有缺,也有光华。古今对照无定论。被吞没和推远着的价值观,如夜空中流转星光逐一
期刊
家族是世界政治的统治核心。家族是全球财富的摇篮。家族是兴衰的晴雨表。不是任何一般的家庭都可以称谓家族的。曾经在全球影响深远的家族诸如姬昌家族、孔子家族、成吉思汗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维特根斯坦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卡佩家族统治法国800年。又如刘邦家族、张道陵家族、霍亨索伦家族、罗曼诺夫家族,美的奇家族、奥尔西尼家族、肯尼迪家族、杜邦家族、甘地家族、钱氏家族、胡氏家族等。家族错综复杂,家族根深蒂固,
期刊
据新华社西安12月21日电陕西考古研究院通报,在以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考古人员今年对陕北清涧辛庄遗址发现的一组大型殷商建筑群进行了全面发掘,发现其外形壮观罕见。在建筑群附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与建筑相关的古代先民居住区。  考古专家介绍,这种重楼环屋复原后和庭院建筑的整体,占地面积可达4200平方米,规模十分宏大,这种多重环屋式楼宇建筑,外形壮观,形制独特,非常罕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今日拉萨的布达拉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