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舞蹈训练或学习对个人素质提升方面所起到的积极的作用,包括德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的作用,继而就舞蹈的普及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学校教育、参与社会团体以及进行自主等三个方面是比较普遍且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舞蹈功能;素质提升;学校教育;社会团体;自主训练
作为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在学习工作过程中,舞蹈带给我进步、快乐、感动,还有许多的情感无以言表。舞蹈被称为“人类艺术之母”是毋庸置疑的,在我心目中,舞蹈以凹现真、善、美为其终极目标,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舞蹈的功能
1.舞蹈训练在智育方面的作用
舞蹈学习者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当美妙的音乐响起,心情便不由自主的随着节拍起伏,感情随着韵律激荡,真有一种神清气爽,心无旁骛之感,而当一个人达到这种境界,该是比较理智而聪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舞蹈训练与提高人的智力是大有关系的。而这一结论更有科学依据,1981年美国现代精神生理学家、诺贝尔金奖获得者斯贝里博士对人的大脑进行了研究发现,大脑的左半球偏重于逻辑思维,主要负责语言,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能力,右半球则主要负责形象思维、想象、空间的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绘画艺术和舞蹈等心理活动。换而言之,右脑多担负形象思维活动,左脑多担负抽象思维活动。可见,舞蹈训练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右脑的思维能力。
脑力的训练与提升虽然有很多途径,但由于舞蹈训练从人体出发,并在音乐中完成身、心、脑的统一,它开启的思维方式也最为直接、最为有效、最为全面。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需要全身的协调配合,对动作的协调性、均衡性、全面性和精细性要求都很严格。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极大地调整、平衡大脑的发展,使之更加灵活、敏捷。
此外,舞蹈是舞者用其肢体动作语汇来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向往,通过动作语汇表现人类的内心境界。一个舞者在完成某个动作的过程时,要经过一个模仿、感知、理解、吸收、创造和发挥的过程,此过程本身就需要舞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舞者只有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舞蹈的内涵。因此,舞蹈时一种对生活的理解、提炼、加工、再升华的过程,是人类智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出色表现。可见,舞蹈的语汇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舞蹈训练在体育方面的作用(舞蹈训练对增强身体素质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为了更准确到位的表现舞蹈内涵,为了更长久轻松的保持良好的体型,为了更柔和精致的表现舞蹈美感,舞者必须进行形体训练。这种训练与日常的体育训练有相同之处,比如热身训练、耐力训练以及协调性方面的训练,但有严格区别与体育训练,表现在对身体专门素质的训练,如力量、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这一整套全身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全面发展,自身体会及研究均可证明,挺胸抬头可使胸部得到充分发展、胸围扩张、吸氧量增大,能保证肌体氧气的充分供应;腹腰动作可以促进肝内血液循环,提高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特别是可以消耗腹腔内多余的脂肪,对于舞者特别是女性舞者来说是倍受青睐的运动方式。又比如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可使肌肉的化学成分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肌肉的收缩力,促进肌肉的发展,使肌肉强壮,均匀丰满,柔韧而有弹性,而且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和新城代谢的增强,使骨骼的形態,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变坚固,关节的稳定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加强、骨骼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性能提高。
总之,舞蹈以其特有的运动方式,使人的五脏六腑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使人的四肢百骸到特殊的训练,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和健美的功效。舞蹈使运动的一种形式,更有一种形式高雅,讲究美感的运动,所以说舞蹈教育具有提升学生体育素质与行为水平的功效。
3.舞蹈训练在美育方面的作用
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艺术,强调形象美、姿态美、线条美、韵律美、动作美等,需要舞蹈演员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舞蹈还具有音乐、美术、体育所不具备的美育功能。舞蹈使一种视听相结合的动态艺术,它将外在形体与内在活动和谐统一。
当动情的舞蹈把各种形式的美的形象呈现在众人面前,比较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使他们从音乐、舞姿、舞蹈情节以及情境中感知主人公的崇高的人格以及美好的心灵,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美、理解美、把握美、表现美,进而达到净化灵魂、提高境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美育目的,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日常的舞蹈训练过程中,当人体律动与音乐、动作形式真正吻合时,不光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美感,还同时伴有快感,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感。这时人的心理活动会离开其他事物而集中到这种感觉上,于是,想象展开了一个无限美妙的世界。这种沉迷的状态,使人的情感得到充分宣泄,使人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满足,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舞蹈是从生活中发现美,在学习中理解美,在舞台中表现美,在内心欣赏美的一个过程,所以说舞蹈教育是一个美育教育的过程。
4.舞蹈训练在德育方面的作用(即舞蹈在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断完善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作用)
作为观众,当在台下看到光鲜亮丽的表演者以及他们精彩绝伦的舞姿,该是多大的赞美与羡慕,但也肯定不可置否舞蹈者们经历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与汗水。显然,舞蹈者为保持优美的体形和舞姿,必定经历艰苦的训练,疼痛的折磨,迁移默化的造就他们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
长期的实践证明,舞蹈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解特征的形成与发展,诸如诚实、正直、自尊、自信、自制、自主、独立、镇定、顽强、果断、认真、负责、热情、奔放、细致、敏锐、幻想、敢为等个性特征。舞蹈的节奏、姿态、动作能够塑造健美的形体,培养端庄的举止,净化整个心灵世界。舞蹈注重形、神、意的协调统一,以节律、姿态、动作的完美结合赋予舞者外在与内在独特的美感,气质和魅力。这一切都赋予了舞蹈独特的德育教育效果。
另外,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永远都是在追求高尚的人格形象、高艳的生活情操和完美的精神世界。真、善、美永远都是艺术的精髓。这种艺术的本性要求艺术家必须追求人格高度发展和情操的高度完善,特别是艺术成功的高峰体验和高雅的艺术环境对于陶冶艺术家的人格和情操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上这些都与品德训练和提升具有密切关系。
艺术的终极目标使恰如其分的凸现真、善、美!舞蹈艺术作物“人类艺术之母”,定能为达到这个终局目标而起到领军作用。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中,就舞蹈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意义之处:(1)可以使学生感受和发扬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培养。(2)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有爱的精神,加强纪律观念。(4)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的进去精神。(5)抒情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和对美的感受力。(6)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从而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发展智力。(7)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加辨别美丑的能力。(8)可以健身,有助于培养学生身体的匀称发展。
这应该使对舞蹈的功能所做的较为准确而全面的总结。可以看出,舞蹈训练和学习可以成为个人提升综合素质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它具有别的手段难以替代的“综合性”作用。
二、舞蹈学习的普及
舞蹈学习本身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专业舞蹈学习;二是全民普及舞蹈学习。本文以第二层面为基础展开以下论述,因为常言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舞蹈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就应该服务于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我们的生活。
但是,有了“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恶劣美学修养和艺术修养,更不意味着真正懂得什么是美,它需要通过对人进行不断的启发,长期的训练于熏陶才能逐渐获得美感能力。一方面,美育能力的提升需要自身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但从另一个方面看,美育是带有认识性质的一种教育活动,结合其独自的特点,需要较为专业人员的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将舞蹈学习的途径简单的归纳以下三种。
1.学校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百科辞典》是这样解释的:“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由此推理,舞蹈教育主要是指普通学校的舞蹈教育和群众性的舞蹈教育。在普通学校舞蹈教育和群众性舞蹈教育中,多数受教育者不是为了成为舞蹈家,而只是为了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舞蹈欣赏水平。所以学校的舞蹈教育,应该以舞蹈训练课为主,以舞蹈队活动为辅。各级各类学校,因受教学计划,教学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将舞蹈课开设为必修课。最有效的,可行的方式就是舞蹈活动课。舞蹈活动课具有它的灵活性,以舞蹈队活动带动舞蹈活动课的开展,从而引起学校和社会对舞蹈的重视。舞蹈提高综合素质为主,培养物倒装也能力为辅。
2.社会团体
素质教育的手段讲究“润物细雨声”,强调环境和活动对人整体身心的发展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一定的条件或生活限制下,可以选择参加社会舞蹈团体,进而达到通过舞蹈训练丰富文化生活、提升自身素养、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而且,社会舞蹈团体以其极大的灵活性,较强的亲和力、氛围的轻松自在赢得人们的信赖,使其更持久的参与,达到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互利互惠或良性循环。
3.自主训练与学习
我国著名舞蹈家邓肖认为:“凡借助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所以,舞蹈从本质上说,它的领域是无限的。正是由于舞蹈艺术本省具有如此广阔的自由性,为我们自由的进行舞蹈种类的选择,舞蹈基本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舞蹈学习虽具有极大的浪漫感,但也不乏规范性,所以在进行自主训练时,还是应该遵循必要的科學规律,制定有效健康的计划,因人而异的选择训练方式和舞蹈种类。而且舞蹈学习还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自觉性、自律性,所以持之以恒,勤奋好学还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是说要有很大的训练强度、很到位或专业的舞蹈动作,毕竟不是专业的舞蹈学习者。
舞蹈学习只表现在行动上应该说过于单一了,学会欣赏和评价也是比较心仪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训练:
(1)看是舞蹈欣赏活动的基础。舞蹈欣赏要用眼、用心、多看、细看。可以说,不用心看是看不出门道的;不用看、细看、是体味不出其中的美妙的
(2)听必不可少。舞蹈虽然是视觉艺术,主要以观看为主,但是舞蹈也是视听艺术,它可以凭借视听感官接受舞蹈时空意象。视听艺术比单一的视觉或听觉艺术包含更多的信息。要听舞蹈伴奏的音乐,因为舞蹈与音乐得结合是最早也是最完美的结合。以此帮助自身理解舞蹈的内涵,领略其中的意蕴和美感。
(3)要对舞蹈的形象、动作、构图、技巧、韵味、表情等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帮助自身更生动形象的理解舞蹈,同时培养广阔的想象力。高于舞蹈自身的想象必定带给自身更奇妙美丽的享受。
(4)说出对舞蹈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说不仅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而且能使欣赏从感性转为理性,步步深入,不断提高舞蹈欣赏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结
学校舞蹈教育和群众性舞蹈教育都是全民性舞蹈教育的有效形式,而群众性舞蹈教育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它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质,对于实施全民舞蹈审美教育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利于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增强人与人的了解和互动,可以引导人们朝着健康、活泼、充实的生活方向发展;它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给人们提供这样一个良好而健康的宣泄与放松途径,既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又获得了感官和精神的快慰。这充分凸现出舞蹈普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此看来,我们再不能把舞蹈教育单一地看成是培养专业舞蹈人才的途径与方法,我们必须对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和素质教育功能给以高度的重视,并给予更大的程度的推广和普及,为提高全民素质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安峻汝.试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
[2]平心.舞蹈教育——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
[3]平心.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兼谈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北京舞蹈教育学报,1999.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4.
[5]徐桂玲,庄希琛,徐广华.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04.
[6]张卫民. 改革传统的舞蹈欣赏教学模式. 舞蹈,2004,4.
[7]周浔闽,欧阳建.舞蹈教育的特性分析.九江学院学报,2007,5.
关键词:舞蹈功能;素质提升;学校教育;社会团体;自主训练
作为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在学习工作过程中,舞蹈带给我进步、快乐、感动,还有许多的情感无以言表。舞蹈被称为“人类艺术之母”是毋庸置疑的,在我心目中,舞蹈以凹现真、善、美为其终极目标,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舞蹈的功能
1.舞蹈训练在智育方面的作用
舞蹈学习者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当美妙的音乐响起,心情便不由自主的随着节拍起伏,感情随着韵律激荡,真有一种神清气爽,心无旁骛之感,而当一个人达到这种境界,该是比较理智而聪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舞蹈训练与提高人的智力是大有关系的。而这一结论更有科学依据,1981年美国现代精神生理学家、诺贝尔金奖获得者斯贝里博士对人的大脑进行了研究发现,大脑的左半球偏重于逻辑思维,主要负责语言,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能力,右半球则主要负责形象思维、想象、空间的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绘画艺术和舞蹈等心理活动。换而言之,右脑多担负形象思维活动,左脑多担负抽象思维活动。可见,舞蹈训练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右脑的思维能力。
脑力的训练与提升虽然有很多途径,但由于舞蹈训练从人体出发,并在音乐中完成身、心、脑的统一,它开启的思维方式也最为直接、最为有效、最为全面。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需要全身的协调配合,对动作的协调性、均衡性、全面性和精细性要求都很严格。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极大地调整、平衡大脑的发展,使之更加灵活、敏捷。
此外,舞蹈是舞者用其肢体动作语汇来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向往,通过动作语汇表现人类的内心境界。一个舞者在完成某个动作的过程时,要经过一个模仿、感知、理解、吸收、创造和发挥的过程,此过程本身就需要舞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舞者只有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舞蹈的内涵。因此,舞蹈时一种对生活的理解、提炼、加工、再升华的过程,是人类智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出色表现。可见,舞蹈的语汇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舞蹈训练在体育方面的作用(舞蹈训练对增强身体素质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为了更准确到位的表现舞蹈内涵,为了更长久轻松的保持良好的体型,为了更柔和精致的表现舞蹈美感,舞者必须进行形体训练。这种训练与日常的体育训练有相同之处,比如热身训练、耐力训练以及协调性方面的训练,但有严格区别与体育训练,表现在对身体专门素质的训练,如力量、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这一整套全身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全面发展,自身体会及研究均可证明,挺胸抬头可使胸部得到充分发展、胸围扩张、吸氧量增大,能保证肌体氧气的充分供应;腹腰动作可以促进肝内血液循环,提高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特别是可以消耗腹腔内多余的脂肪,对于舞者特别是女性舞者来说是倍受青睐的运动方式。又比如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可使肌肉的化学成分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肌肉的收缩力,促进肌肉的发展,使肌肉强壮,均匀丰满,柔韧而有弹性,而且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和新城代谢的增强,使骨骼的形態,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变坚固,关节的稳定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加强、骨骼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性能提高。
总之,舞蹈以其特有的运动方式,使人的五脏六腑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使人的四肢百骸到特殊的训练,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和健美的功效。舞蹈使运动的一种形式,更有一种形式高雅,讲究美感的运动,所以说舞蹈教育具有提升学生体育素质与行为水平的功效。
3.舞蹈训练在美育方面的作用
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艺术,强调形象美、姿态美、线条美、韵律美、动作美等,需要舞蹈演员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舞蹈还具有音乐、美术、体育所不具备的美育功能。舞蹈使一种视听相结合的动态艺术,它将外在形体与内在活动和谐统一。
当动情的舞蹈把各种形式的美的形象呈现在众人面前,比较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使他们从音乐、舞姿、舞蹈情节以及情境中感知主人公的崇高的人格以及美好的心灵,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美、理解美、把握美、表现美,进而达到净化灵魂、提高境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美育目的,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日常的舞蹈训练过程中,当人体律动与音乐、动作形式真正吻合时,不光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美感,还同时伴有快感,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感。这时人的心理活动会离开其他事物而集中到这种感觉上,于是,想象展开了一个无限美妙的世界。这种沉迷的状态,使人的情感得到充分宣泄,使人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满足,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舞蹈是从生活中发现美,在学习中理解美,在舞台中表现美,在内心欣赏美的一个过程,所以说舞蹈教育是一个美育教育的过程。
4.舞蹈训练在德育方面的作用(即舞蹈在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断完善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作用)
作为观众,当在台下看到光鲜亮丽的表演者以及他们精彩绝伦的舞姿,该是多大的赞美与羡慕,但也肯定不可置否舞蹈者们经历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与汗水。显然,舞蹈者为保持优美的体形和舞姿,必定经历艰苦的训练,疼痛的折磨,迁移默化的造就他们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
长期的实践证明,舞蹈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解特征的形成与发展,诸如诚实、正直、自尊、自信、自制、自主、独立、镇定、顽强、果断、认真、负责、热情、奔放、细致、敏锐、幻想、敢为等个性特征。舞蹈的节奏、姿态、动作能够塑造健美的形体,培养端庄的举止,净化整个心灵世界。舞蹈注重形、神、意的协调统一,以节律、姿态、动作的完美结合赋予舞者外在与内在独特的美感,气质和魅力。这一切都赋予了舞蹈独特的德育教育效果。
另外,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永远都是在追求高尚的人格形象、高艳的生活情操和完美的精神世界。真、善、美永远都是艺术的精髓。这种艺术的本性要求艺术家必须追求人格高度发展和情操的高度完善,特别是艺术成功的高峰体验和高雅的艺术环境对于陶冶艺术家的人格和情操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上这些都与品德训练和提升具有密切关系。
艺术的终极目标使恰如其分的凸现真、善、美!舞蹈艺术作物“人类艺术之母”,定能为达到这个终局目标而起到领军作用。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中,就舞蹈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意义之处:(1)可以使学生感受和发扬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培养。(2)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有爱的精神,加强纪律观念。(4)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的进去精神。(5)抒情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和对美的感受力。(6)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从而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发展智力。(7)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加辨别美丑的能力。(8)可以健身,有助于培养学生身体的匀称发展。
这应该使对舞蹈的功能所做的较为准确而全面的总结。可以看出,舞蹈训练和学习可以成为个人提升综合素质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它具有别的手段难以替代的“综合性”作用。
二、舞蹈学习的普及
舞蹈学习本身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专业舞蹈学习;二是全民普及舞蹈学习。本文以第二层面为基础展开以下论述,因为常言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舞蹈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就应该服务于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我们的生活。
但是,有了“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恶劣美学修养和艺术修养,更不意味着真正懂得什么是美,它需要通过对人进行不断的启发,长期的训练于熏陶才能逐渐获得美感能力。一方面,美育能力的提升需要自身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但从另一个方面看,美育是带有认识性质的一种教育活动,结合其独自的特点,需要较为专业人员的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将舞蹈学习的途径简单的归纳以下三种。
1.学校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百科辞典》是这样解释的:“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由此推理,舞蹈教育主要是指普通学校的舞蹈教育和群众性的舞蹈教育。在普通学校舞蹈教育和群众性舞蹈教育中,多数受教育者不是为了成为舞蹈家,而只是为了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舞蹈欣赏水平。所以学校的舞蹈教育,应该以舞蹈训练课为主,以舞蹈队活动为辅。各级各类学校,因受教学计划,教学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将舞蹈课开设为必修课。最有效的,可行的方式就是舞蹈活动课。舞蹈活动课具有它的灵活性,以舞蹈队活动带动舞蹈活动课的开展,从而引起学校和社会对舞蹈的重视。舞蹈提高综合素质为主,培养物倒装也能力为辅。
2.社会团体
素质教育的手段讲究“润物细雨声”,强调环境和活动对人整体身心的发展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一定的条件或生活限制下,可以选择参加社会舞蹈团体,进而达到通过舞蹈训练丰富文化生活、提升自身素养、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而且,社会舞蹈团体以其极大的灵活性,较强的亲和力、氛围的轻松自在赢得人们的信赖,使其更持久的参与,达到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互利互惠或良性循环。
3.自主训练与学习
我国著名舞蹈家邓肖认为:“凡借助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所以,舞蹈从本质上说,它的领域是无限的。正是由于舞蹈艺术本省具有如此广阔的自由性,为我们自由的进行舞蹈种类的选择,舞蹈基本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舞蹈学习虽具有极大的浪漫感,但也不乏规范性,所以在进行自主训练时,还是应该遵循必要的科學规律,制定有效健康的计划,因人而异的选择训练方式和舞蹈种类。而且舞蹈学习还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自觉性、自律性,所以持之以恒,勤奋好学还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是说要有很大的训练强度、很到位或专业的舞蹈动作,毕竟不是专业的舞蹈学习者。
舞蹈学习只表现在行动上应该说过于单一了,学会欣赏和评价也是比较心仪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训练:
(1)看是舞蹈欣赏活动的基础。舞蹈欣赏要用眼、用心、多看、细看。可以说,不用心看是看不出门道的;不用看、细看、是体味不出其中的美妙的
(2)听必不可少。舞蹈虽然是视觉艺术,主要以观看为主,但是舞蹈也是视听艺术,它可以凭借视听感官接受舞蹈时空意象。视听艺术比单一的视觉或听觉艺术包含更多的信息。要听舞蹈伴奏的音乐,因为舞蹈与音乐得结合是最早也是最完美的结合。以此帮助自身理解舞蹈的内涵,领略其中的意蕴和美感。
(3)要对舞蹈的形象、动作、构图、技巧、韵味、表情等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帮助自身更生动形象的理解舞蹈,同时培养广阔的想象力。高于舞蹈自身的想象必定带给自身更奇妙美丽的享受。
(4)说出对舞蹈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说不仅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而且能使欣赏从感性转为理性,步步深入,不断提高舞蹈欣赏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结
学校舞蹈教育和群众性舞蹈教育都是全民性舞蹈教育的有效形式,而群众性舞蹈教育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它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质,对于实施全民舞蹈审美教育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利于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增强人与人的了解和互动,可以引导人们朝着健康、活泼、充实的生活方向发展;它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给人们提供这样一个良好而健康的宣泄与放松途径,既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又获得了感官和精神的快慰。这充分凸现出舞蹈普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此看来,我们再不能把舞蹈教育单一地看成是培养专业舞蹈人才的途径与方法,我们必须对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和素质教育功能给以高度的重视,并给予更大的程度的推广和普及,为提高全民素质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安峻汝.试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
[2]平心.舞蹈教育——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
[3]平心.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兼谈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北京舞蹈教育学报,1999.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4.
[5]徐桂玲,庄希琛,徐广华.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04.
[6]张卫民. 改革传统的舞蹈欣赏教学模式. 舞蹈,2004,4.
[7]周浔闽,欧阳建.舞蹈教育的特性分析.九江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