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春秋三千载 不尽天下善和音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6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儒家三大代表人物音乐美学思想的分析比较以及儒家学派的三部经典之作的简单介绍,探讨了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与内涵。旨在探寻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精髓。
  关键词:儒家;孔孟荀、音乐美学思想;异同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重要流派,儒家历来都把“诗”、“乐”、“艺”看作“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重要手段,视之为定国安邦的必由之道。因此,儒家音乐美学在儒家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作一番整体性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儒家学说的整体思想,也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中国音乐美学和中国艺术文化的根本特征。
  
  一、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他们的音乐美学思
  
  1.孔子和他的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是儒家美学的创始人,后人把它称之为“圣人”。他继承和发挥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乐传统、以“仁学”作为分析和解决美和艺术的根本立场,为儒家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出“尽善尽美”;二是提出“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准则;三是提出正乐①主张,认为治理国家必须用《韶》、《武》一类的雅乐;四是高度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说到孔子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审美标准,最先应提到他对《诗经》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②。“无邪”,就是“正”、“中正”,是孔子整理、鉴赏作品时的道德,维护奴隶主的统治放在第一位,可以批评政治上的弊端,但要“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温柔敦厚”。
  此外,孔子还依据他的美学基本原则,即美善统一的要求,提出美学批评的“中庸”尺度,以“过犹不及”为准则,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心理效果。他认为诗和乐的情感表现应该是适度的,如果超出适度,欢乐的情感表现就成了放肆的享乐,悲哀的情感表现就成了无限的伤痛。艺术情感表现中只有情与理的和谐统一才是最理想的,超度的情感表现不符合“中庸”原则,达不到美善统一的标准。
  2.孟子和他的音乐美学思想
  孟轲(约公元前372~约前289)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③之称。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包括个方面:一是提出"与民同乐",反对暴政下的一夫独乐;二是主张"乐以天下",认为作乐应体现仁、义之美德,推己及人,推恩于民;三是“仁声”的提出。他认为, 音乐教育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通过音乐去启迪人、引导人、鼓舞人, 比用单纯的语言进行道德说教作用更大, 也更能打动人心。
  孟子认为在音乐欣赏上,应该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故“耳之于声,有同听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民同乐”的观点,他还认为“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因而提出了“与民同乐”的著名论题,以使天下得治。它冲破了以往音乐欣赏上的等级观念,对其积极的一面,我们也应予以肯定。
  孟子认为,音乐就是快乐,是内心欢乐之情不可抑制的自然外露;人生来就有享受音乐的欲求和能力,人对音乐的欣赏具有共同的美感。孟子音乐的内容,应是仁、义之德,因而闻乐则可以知德、知政。在孟子看来,任何音乐的体验,都要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为基础,否则,将是没有价值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这是孟子的“性善”说与仁政思想在音乐领域的具体表现。
  3.荀子和他的音乐美学思想
  荀子(约前313—前238)主张“性恶”,从“礼”的方面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它的音乐美学思想集中反映于《乐论》。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论音乐的特征,认为音乐的表现形态的特征是“审一定和”④;二是批判墨子的“非乐”⑤思想,充分肯定音乐的社会功能;三是明确提出“中和”范畴,强调“中和”必须以礼为本;四是强调区分审美层次的高下,认为重在得“欲”的是小人,重在得“道”的是君子。主张用道德引导欣赏活动约束享受音乐的欲求,使人通过欣赏,既感受到音乐之美,也感受到音乐之善,从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性恶论”为主导,通过物欲关系来论述核心思想。他倡导以乐导人,以礼治人,礼乐并举,内外兼治,使之化性起伪、由恶向善、国泰民安。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荀子对美学的主要贡献表现在:肯定人的审美要求的现实感性的自然基础;肯定符合礼义前提下的自然欲望的满足。他企图把“欲”和“礼”统一起来,认为符合礼义的心理欲望的满足是合理的。他认为帝王的最大快乐在于能最好地满足各种欲望。荀子这种美学基本观点与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一致的,它把美引向现实,表现了乐观进取的开拓精神,对《易传》及汉儒的美学思想有重大影响。
  
  二、孔、孟、荀在音乐美学思想上的异同
  
  1.孔子与孟子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
  孔子对美善统一的艺术基本原则的阐述以及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美学命题,为儒家美学建构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从根本上规定了儒家美学的基本特征的形成。但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因受恢复周礼的制约,有明显的保守色彩,且过多地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强调美统一于善。
  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冲破了以往在音乐欣赏上的森严等级观念,既重视君臣、百姓之间的情感交流、谐和,又重视音乐艺术“悦人心”、“致人和”、“达世治”的特殊功能,这些都与先秦时代尚“和”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可见, 音乐艺术的育人功效, 并不仅仅针对个别人而言, 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我们学习音乐及后世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孟子和荀子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
  孟子和荀子作为孔子美学在先秦的最重要的继承人,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孔子的学说作了发展。孟子和荀子虽然都继承仁学、都主张推行“礼”。都强调实行仁义,都是儒家美学的杰出代表,但他们的观点有重大区别,发展方向大相径庭:孟更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荀则更重视天人关系;孟持“性善”说,所关心的主题是人格修养,荀主“性恶”论,所兴趣的主题是实用功利;孟发展了孔子关于人格的思想,荀则发展了孔子关于人的自然本性的观点。在美学思想方面,孟子更多的是以先天的道德规范去改造和制约人的感性欲望,使美服从于善;荀子则更多的是以现实的人间规则去同化和统一人的功利欲望,想以善来兼容美。孟子希望能修养成一种“浩然之气”,以理想的人性来实现“礼”;荀子则力图把功利需要的“人之情欲”与“礼”统一起来。显然,儒家美学的美善统一原则在孟、荀的美学学说中的表现是明显不同的。
  从以上对儒家美学基本特征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儒家美学的种种理论观點都围绕着这样一个基本点:以氏族血缘传统为根基,追求美善统一境界,体现美学与伦理学的一体化。儒家美学理论的这一基本特征在中国美学史上是非常显著的,它不像道家美学旨在无为追遥,“乘物以游心”,也不同于楚骚美学追求人间情趣与浪漫理想的统一,更不同于禅宗美学强调直觉、顿悟,“非悟无以入其妙”。
  
  三.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乐记》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记》的突出贡献在于深刻地论述了艺术的本质和社会功能。《乐记》明确地提出艺术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现,认为:“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生于人心,而“音”还不是“乐”,只有包含着伦理的内容才是“乐”,“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乐记》一方面把“乐”、把艺术看成是情感的表现,这是对先秦儒家美学的发展,它更深刻地抓住艺术的本质。另一方面,《乐记》的作者是站在儒家立场上的,所以仍然强调美善关系,强调“乐”的伦理政治价值。《乐记》肯定艺术的社会功能,并区分了“礼”与“乐”的不同作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通过内心情感引导人们相亲为善,“礼”通过外部规范使人们的行为庄敬,所以“致乐以治心”,而“致礼以治躬”。“乐”在某种意义上比“礼”更有伦理功效,它能“反情以和其志”,使人归情于正道,以符合伦理要求,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结 语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奠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成熟的标志便是提出“中和”、“礼乐”这两个范畴。从孔子直到宋明理学,儒家美学有其完整的逻辑发展过程。儒家美学的思想学说,有其保守的方面,常常过分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而忽视艺术的独立特性,重善轻美,重“理”轻“文”。然而,儒家美学也有刚健、进取的一面,它与道家美学的自然无为的超脱态度成为互补关系,与禅宗美学的顿悟直感观念成为对抗和对立,对中国艺术和人生有巨大影响。中国艺术理论中的“比德说”、“明道说”、“美刺说”、“中和之美说”以及“文”以载道说”等,都直接是儒家美学的体现或从根本上受其影响,中国艺术基本上都具有美善统一的风格。中国文人历来在为人处世上追求一种“儒学风范”,这是儒家美学对人格美理想的重要影响。华夏民族的文化风采,有着儒家美学的深刻印记。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M】,人民音乐出版.
  [2]蒋孔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钱穆,《论语新解》【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4]李翔海,《生生和谐——重读孔子》【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5]王佳,试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中的“礼”与“仁”【J】,《音乐探索》,2003.
  [6]白奚·规范·教化·秩序——儒家礼制思想漫谈【J】,《北京社会科学》,1998,(2).
  
  注释:
  ①整顿音乐.
  ②出自《论语?为政》.
  ③赵岐在《孟子注》书前的总序《孟子题辞》中赞扬“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士大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励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有風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这是“亚圣”一词最早的出现。
  ④选择一个中声作为基础,用以产生并组织其他各音,使乐曲和谐发展
  ⑤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
其他文献
摘 要:坚持科学理财是提高部队财经管理水平的前提。当前,应进一步创新财经管理理念,统筹配置部队财力资源,坚持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积极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和资金支付改革,推动部队财经管理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军队财务;科学理财;主要措施    近几年来,全军各部队积极贯彻落实军委总部有关加强财经管理文件精神,在财经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随着军队转型建设步伐的加快,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必须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情况下,市场用工制度和用工形式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由此将带来劳动争议案件大量呈现,由于劳动争议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最主要方式,其仲裁时效成为解决劳动争议的首要焦点问题,往往直接决定案件处理结果。但是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重要地位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不够和相对滞后,影响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和司法的权威,因此有必要对有
期刊
摘 要:古代汉语在中文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如今在教学过程中遭遇到多重困境。要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兴趣的激发。兴趣可以对学习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来提出在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三个大的方面下的六项具体的古汉语教学变革。  关键词:古代汉语;困境;兴趣;教学方法变革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其下属应用性学科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是阅读我国
期刊
摘 要:徐志摩的诗一向为人称颂,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志摩在诗理论方面虽然没有像闻一多那样系统的主张和见解,但他以自己的诗写作实践证明了他的诗是有独特的美的,而且这种美已经征服了读者和研究者。读过他的诗的人不难发现,他的诗普遍具有音乐美,意象美,语言美等特征。  关键词:自然;雅与俗;意象    徐志摩生前共出版过三部诗集,分别是《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志摩的诗
期刊
摘 要:对军械物资管理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其储存质量管理现状。综合考虑影响库存军械物资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建立了相应的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军械物资;管理质量    为了保证军械物资的储存质量,需要對库存军械物资质量体系进行综合、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工作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
期刊
摘 要:很多评论者都认为,张的影片和文学隔离的越来越远了,而更专注于影像的画面盛宴以及给麻木的人群带来视觉的冲击力,这也可说是张导的一次次转型。本文从张艺谋自2002年以来他在电影与其他类型的融汇、从电影转变和观众的期许几个方面来谈张艺谋电影叙事策略的转变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电影叙事策略     研究中国当代电影的叙事策略问题,绕不开张艺谋,而他的影片这些年也是不断发生变化,可是不论人们对其的
期刊
摘 要:大众作为工业文明时代的新生产物,其本身综述利弊相生、优劣并存,从而,导致文化主体-人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从而使人怀疑大众文化中人的主体性的存在。而事实上,在大众文化与人的对立中,人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能动的、有意识的存在物。他无论是对自然,还是对自身、对文化都具有主体能动性,这种主体能动性深刻的体现在文化的人本规定性中。  关键词:大众文化;主体性;属人;为人     由工业革命引发的
期刊
摘 要: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预结算审核的详细内容,并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工程预结算审核技巧方面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审核技巧    一、合同方面    做任何工程预结算审核,最早基本的着手点就应该从合同出发。合同条款繁杂,有些施工企业在对文明安全施工措施费、材料价差、取费标准等方面找空子,忽略某些对
期刊
摘 要:随着物业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服务投诉不断增多,顾客满意度徘徊不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应用于物业服务行业,提出了改善物业服务质量的途径与措施,对物业服务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物业服务质量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基本内容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见图1 )是美国学者Parasuraman、Zeihaml和Berry(P
期刊
近年来,税收法规宣传工作已明显得到加强,为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的执法环境、提升税务部门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些新的税收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也有力推进了税收法制化建设的进程,然而广大纳税人对这些新法律又了解多少呢?从工作实践中证明,由于税收法规宣传的馈乏,在很大程度上已影响了税务管理部门依法治税的步伐,是当前和今后税务部门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税收法规宣传存在的问题    经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