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i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6-0055-02
  【摘要】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理解了什么是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其次提出了理想的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所具备的特征;再次,分析了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构建大学教育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教育;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两个基本要素,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一切环节。“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其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将会有极大的裨益。”[1]同样,对教师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 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大学的师生关系是小学教师关系与中学师生关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除了具有一般师生关系特点外,更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大学教育是大学教师对大学学生“教”,是大学学生对大学教师的“学”,是具体了的两者关系,为此,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是指大学教师与大学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基本的大学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大学学校里的教育教学关系与人际心理关系的综合,其中大学学校的教育教学关系是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而大学学校的人际心理关系则是大学教育教学关系的基础与条件。换句话说,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从单一性来说,它就是大学的教育教学关系,从多层次来说,它就是大学的教学关系与人际心理关系的综合。
  
  2 理想的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建构新型的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的理性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建构新型的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方向。理想的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2.1 民主与平等。大学教师与大学学生在教学中应建立平等、民主信赖的良好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重视大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大学学生的主动精神,二者协同合作。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坦白,即大学教师与大学学生诚实与无欺;关心,即大学教师与大学学生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独立及个体性,即大学学生不依赖大学教师,大学教师允许大学学生发展其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彼此适应对方的要求,即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
  2.2 尊重与互动。尊重和信任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求。作为大学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其次,大学教师要信任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会取得成功,因为大学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校园学习,从某方面来说,它们是有能力的,尽管他们之间有着差别,但作为教师应该相信他们的实力。同时,从互动来说,作为学生也应该尊重与信任自己的老师。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社会,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可能比自己的老师强,在某些方面的知识有可能比自己的老师懂得多。虽然如此,作为学生也应该尊重、信任自己的老师,因为老师毕竟在很多方面比自己要强,特别他们所研究的学科方向与所教知识范围方面。
  2.3 沟通与合作。在大学教育中,师生间不是支配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双向的良性沟通,彼此互相真诚对待,交换意见和想法,互相合作的关系。师生沟通合作是在大学教育中为达成教育好学生的目标,大学教师将信息、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并获得反馈的过程,最后达到双方合作的境界。同时,大学教师也应该有着于自己学生沟通合作的态度,以便能够接近学生,使学生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在同他们一起学习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关心自己的。
  
  3 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不断的扩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思维变化,教师与学生对自己角色的不同定位,导致了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专制。长期以来,社会期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所谓“师徒如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要求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的服从。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关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等等。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就是教师的专制,由于教师的过于严格,使得学生不敢表达发表自己对教师教学的看法,更不敢讨论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管理中,采用“领导式”的管理手段,使得师生关系形式上下级,管与被关等不平等关系,造成学生心理受抑,创新思维受限,潜力得不到开发,学生对老师唯唯诺诺,或阳奉阴违。
  在大学教育中形成教师专制型的师生关系,主要因为是大学教师没有摒弃传统的师道观念,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师道尊严”,是处理师生关系的最好标准,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是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责大任,其地位也应格外的受到重视与尊敬,同时,所谓的“天地君亲师”,“师严然后道尊”等传统的师道观念深深植根了他们的思想意识之中,使得他们认为,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绝对的上对下的关系,而不是平等的朋友关系。
  3.2 师生关系的放任。师生关系的放任相对专制型的师生关系而言,它是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从教师单方面表现的。从教师方面来说,在大学教育中,他们对自己的责任只是放在知识的传授上(不管学生接受与不接受),至于其他方面与他们无关。从学生方面来说,在大学教育中,他们对自己的教师也是持放任的态度,具体表现如他们喜欢上课就上课,喜欢逃课就逃课,经常找出各种理由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他们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在课堂上老师讲老师的,自己做自己的,一切都随自己的意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就像匆匆的过客关系一样,只是短时间的一种“陌生”的关系,彼此间没有任何感情。
  产生师生关系的放任就是教师与学生只是注重了他们之间的“教学关系”(这种教学关系式单向的,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时彼此分离的),而忽视了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种人际心理关系,即彼此之间没有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还有就是在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增大,人际关系的冷漠所致。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对大学教师而言,他们每天忙着自己的学术问题,忙着申报课题,忙着培训,忙着参加各种会议等等,同时,由于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限,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对大学学生而言,他们为了适应社会的竞争,他们也忙着考各种各样的证,忙着在社会实践中的各项工作,忙着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在大学中的学习任务只求60分,对于努力学习,他们则不以为然,从而为自己能提供更多的课余时间。总之,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放任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的要求对教师与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还有就是教师与学生忽视了他们之间的人际心理关系,彼此忽视了对方,从而使得产生了师生关系放任的问题。
  3.3 师生关系的冷漠。在城市化不断扩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漠不关心,也是深刻的影响着大学校园中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冷漠首先是师生之间实际交往时间很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不畅,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师生交往只有在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有放任的态度在内),除此就没有更多的接触。正在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的关系才愈来愈疏远与冷漠。其次是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传统文化师道尊重的思想和意识影响,导致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心理上较强的优越感,不愿主動接近学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这样也影响了师生关系。最后是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大学学生的身心发育基本成熟,独立性增强,自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也自然减少。
  
  4 建构新型的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针对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可以以理想的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为理性基础,构建新型的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
  4.1 转变专制型师生观,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当放下架子,摆正师生之间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从维护他们的利益出发,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感受成功的喜悦,真正意义上和学生平等相处,以情感人。其次,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惯例,彻底摒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专制主义思想观念。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在教学中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情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心理环境。再次,师生双方都要新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因为角色定位可以唤起相应的行为。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之后,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使之在参与教学时由被动参与想主动参与过渡,逐渐形成自主参与意识。最后,要敢于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课堂营造一种积极合作的氛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要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引发思索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或提出假设,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还要“艺术地运用点拨,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质疑、批评乃至争辩”。[2]
  4.2 促师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形成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借助各种中介而形成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间的交往是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的结合点,整个课堂是师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多边、多向、多种形式交互作用的人际关系网络。大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关系与人际心理关系的综合,其中,教育教学关系是核心,人际心理关系是基础与条件。因此,在面对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放任与冷漠,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从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入手,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心理沟通,强调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3]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师生的积极交往,如在创设更多的师生交流的机会与心灵沟通时,使这种积极的交往为建立一种教学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在这种积极交往中,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同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的。同样,学生也应该理解、尊重老师,在教学中配合他们,与教师建立起合作的关系。事实证明,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无疑能够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交往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得以增强。
  4.3 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在大学教育教学中,作为教育活动双方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实际上已构成活动的双主体。现代心理学表明,师生关系并不是单一的“刺激-反应”的结构,师生之间实际是一种互动的反射环结构。“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认识关系,是一种双向的、直接的、互为主客体的认识关系”。[4]所谓双向,即指教师要了解和认识学生,学生也要了解和认识教师;他们之间的了解及认识,是在相互的交往中产生的的,不许借助中介,是在交往过程中,互为主客体。以往过多的强调教师对学时要多了解,备课也要“备好学生”,实际上也是将学生放在被研究的客体的位置上,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沟通,更谈不上通过了解教师的个性差异及教学风格的不同去更好的把握知识。因而教师极少通过学生的反馈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发挥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也就过分强调社会的需求级学生的共性。同样,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认识,可以向教师对自己输出期望一样将自己对教师的期望反馈给教师,激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及对自己发展的关爱。这种双向的师生关系的确立,唤起了双方主体意识,确保双方在教学中的积极协作,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供必要的保证条件
  此外,这种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铺垫。虽然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和间接尽心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实现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时,大学教师在关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为学生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帮助,以师生之间的移情为中介,从享受学生获得发展的喜悦之中,感受到自身教学方法及思想的提升,并从中体验到一种与学生共创共享教育的幸福,达到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齐放.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9(6)
  [2] 潘涌.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吉林教育科学,1999(4)
  [3] 联合国教科委组织编著.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 冯建军.论交往的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0(2)
  [5] 刘宣文.论未来师生关系的人本主义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1996(6)
  [6] 陶新华.师生关系理论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2001(6)
  [7] 田国秀.1980年以来我国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评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0(7)
  [8] 苏扬.对师生民主关系问题在实践范畴上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3)
  [9] 徐浩.民主、平等、对話: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7)
  [10] 黎琼锋.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师生关[J],教育探索,2001(6)
其他文献
如果从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1872年对塔里木盆地的考察开始算起,自沙俄、瑞典、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西方探险家,对塔里木盆地地理和考古探险长达近70年。在这些探险家中,瑞典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斯文·赫定的成就和地位是最为令人注目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发现了消失近千多年的楼兰王国的旧址-楼兰古城,而且是因为他是众多探险家中在塔里木河流域全境进行过考察的唯的西方地理学家,考察的时间跨度为40多年(18
期刊
当地百姓称塔河尾间是“风头水尾”,水断风起,下游生态恶化已三十多年。2000年5月至2008年底,从博斯腾湖向塔河尾闾间断应急输水9次,使已经失望的“焦土”绿色一现。然而,输水能由应急变为持续吗?    新疆有一首歌,歌词大意是“塔里木河,故乡的河,你用乳汁把我养育母亲河……”  我们无法知晓居住在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村的百岁罗布老人热合曼是否听过这首脍炙人口的歌,但我曾看到他坐在家门口摆放的“卡盆”
期刊
上个世纪90年代,猫儿山南麓的晓锦村发掘出了史前的炭化稻米与大量石器陶片、果核等,其中1万多粒炭化稻米,经专家鉴定,属人工栽培稻。晓锦古人类文化遗址,地处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两大水系交汇处,因其文化遗物丰富,已被命名为“晓锦文化”。  静静的,竹影风中,一千文明的传承在岁月的底层渗透着深厚,中原文明与南岭文明的交汇在这个并不起眼的地域中言传着,中国的历史在这里固守出一个顽强的精彩。  听,这是飞扬在
期刊
我们是在沿河一片缺水声中走完塔河的全程,然而到达塔河源流库马拉克河的出山口时得知,源头多年来水有增无减。那么在自然来水不缺的情况下塔河出现缺水的症结在哪里?或者说塔河缺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走访了几位长年倾心塔河研究的专家。    宋郁东:塔里木属于极端干旱区,水是命脉,其他因子都从属于水。新疆的文明是绿洲文明,荒漠绿洲,灌溉农业说到底是个水文明。水体,对人类的行为最敏感,水出了问题才有生物多样性等的
期刊
与下游河段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自从进入尉犁县后,植被明显丰茂起来。我们的车开上生态堤坝,塔河就在眼前。没想到的是,干涸的河床里只有淤沙,最窄的河道不到10米宽,偶尔能看到的水也是色作深绿、浑浊不堪的回归水。回归水是在河床表面已经没水的情况下,地下水位高于河床的地方,就会慢慢回渗出来,其中盐碱含量固然高,却也成了无水河段老百姓们的救命水。          一个与塔河共衰荣的村落    喀尔曲尕,意为
期刊
从垦荒走向缺水    随着大块条田的出现,我们开始进入阿拉尔范围。这里属于农一师,当初是一片荒原,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奉命进驻阿拉尔屯垦成边。这支部队就是著名的开垦了南泥湾的359旅。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开垦田地120万亩,它的历史被总结为“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    兵团的规模化劳作果然与一般地方上的田地完全不同,几乎看不到边际的大块条田,之间以碗口粗的新
期刊
世界上最大的一片胡杨林  Niels Thevis  在塔里木河沿岸的确胡杨林保护区内,树林非常茂密,简直成了丛林,人都很难走进去,据说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有老虎……                2008年6月,塔里木河——新疆南部的生命线再度断流,约1D00公里的河床干旱无水,我第一次见到塔里木河和那些珍贵的胡杨林也是在6月,但那是2000年。我们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桥上,看着塔里木河
期刊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6-0019-02  【摘要】面对当前国际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我国的金融体系,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建设面临着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就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制度化建设作简要分析,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更好的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关键词】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制度化    
期刊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6-0004-02  【摘要】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的岗位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以信息时代商业银行岗位工作变化的实质分析入手,提出了在信息环境下,通过“岗位与素质相匹配、岗位与报酬相匹配、岗位与职称相匹配、岗位与绩效相匹配、岗位与管理相匹配”的基本思路构建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
期刊
喀尔曲尕乡位于尉犁县的西南部,离尉犁县城大概有110公里左右,这个乡和它所在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样,管辖面积大得惊人,总面积有15000平方公里,可人口只有3900多人,每4平方公里才摊上1个人。巴州因其管辖面积有40多万平方公里而号称“华夏第一州”,喀尔曲尕乡的人是否也会把故多称为“华夏第一乡”?村子里的许多老人听到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脸上都露出不解的神情。  塔里木河水流到这里时,已经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