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改革也进入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和“涉险滩”的深水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抓落实的任务之重、压力之大也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广大领导干部必须主动担负起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三种角色,积极进取,不辞艰辛,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任何一项事业都是由人干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途,更是离不开人尽其才。当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发现、挖掘并发挥好每个事业参与者的才能,使之成为富有战斗力的改革团队并加以有效运营,是领导干部开展新时代改革工作的根本职责所在。
一要有识才的慧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不是人才并不会写在脸上,需要领导干部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掘真正的可造之材,为改革事业所用。一方面,人无完人,要多看优点,避免“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使人才难受重用却“墙内开花墙外香”;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用人失察,把纸上谈兵者推上一线,给改革事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必须健全人才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
二要有爱才的诚意。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从思想上珍视人才,从感情上贴近人才。寻觅人才应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应如获至宝,举荐人才应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应各尽其能。否则,非但不惜才爱才,还压抑、限制、打击人才,最终只会离心离德。
三要有用才的胆识。老子云“有才不难,能善用其才则难”。苏轼在《贾谊论》中则说“非才之难, 所以自用者实难”,可见施展才能比拥有才能本身更难。在识别人才、培养人才的同时,富有胆识、准确合理地把人才运用起来,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事关改革事业成败,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四要有容才的雅量。“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对领导干部而言,看待人才贵乎正,使用人才贵乎当,培养人才贵乎周,吸纳人才贵乎广。具有容才的雅量与否,是一名领导干部学识、气度、胸襟的集中表现。历史上,对人才拥有恢弘度量、从善如流的例子很多,唐太宗和魏徵谱写的佳话就与其开创的“贞观之治”相映成趣。
五要有聚才的良方。不同的历史时期,代表新兴力量的社会精英们怀着几乎相同的价值取向,奔赴心中翘企的人才高地。无论是革命圣地延安,还是科技胜地硅谷,无不如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坚持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事业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把各类人才聚集到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来,为团队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提供广阔舞台。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改革发展理应是“干”出来的。领导干部不仅是优秀的本职事业规划者,更应是务实的国家战略执行者,换句话说,“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那么,领导干部如何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首先,直面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理解吃透新一轮改革
的新任务。也就是十九大指出的,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 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等。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从 主观精神面貌和客观工作能力两方面,树立改革战略執行者的角色担当。也就是说,参与改革的意愿和操作改革的能力,二者必须同时兼备。这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多变,用千头万绪来形容并不为过。既有常规事务性工作,又有突发紧要的事情,领导干部能否驾驭复杂局面,无疑成为日常需要经受的基本考验。如果不能始终保持积极工作的热情,同时又能理性沉着地应对自如,就难以保证改革事业的平稳推进。因此,需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的能力。
第三,抓好改革落实要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 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在此过程中,必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发扬钉钉子精神。如果说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是促进派,那么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在改革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深化改革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对于“新事物新做法,只要是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规律,就要给予支持,鼓励试、大胆改”。
无论是团队运营还是战略执行,都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与各种力量协同创新。作为领导干部,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资源、挖掘资源、创造资源,关键在于整合好各种资源和力量,理顺和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为团队和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中, 求新与解危,构成了两个相辅相成的着力点。
着力点之一,在于“求新”,也就是以上率下奋勇破冰,创新改革发展事业。“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四梁八柱的重大改革举措纷纷出台,领导干部要大刀阔斧、敢打敢拼,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地将改革刻写在新时代的年轮深处。具体而言,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适时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团队创新力和竞争力。通过整合组织内外资源,形成人人创新的巨大能量场,并从制度上保障创新与试错,真正将改革进行到底。
着力点之二,在于“解危”,也就是积极主动未雨绸缪,应对化解各种危机。“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缺乏危机感往往是最大的危机。如何认识和化解危机,是衡量领导干部优秀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领导干部必须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在此过程中,资源整合变得更为重要。各种力量和各方关系都需要更有效地协调,方能在莫衷一是时定分止争,在杂音噪音的干扰中勇往直前,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方能使局面不失控、团队不涣散、改革不止步。
此外,作为资源整合者,领导干部应主动拥抱新技术。在新经济环境下,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推进跨领域、跨平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提升政策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更好地服务民生社会事业,才能为改革寻求到最大公约数
知人善用的团队运营者
任何一项事业都是由人干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途,更是离不开人尽其才。当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发现、挖掘并发挥好每个事业参与者的才能,使之成为富有战斗力的改革团队并加以有效运营,是领导干部开展新时代改革工作的根本职责所在。
一要有识才的慧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不是人才并不会写在脸上,需要领导干部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掘真正的可造之材,为改革事业所用。一方面,人无完人,要多看优点,避免“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使人才难受重用却“墙内开花墙外香”;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用人失察,把纸上谈兵者推上一线,给改革事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必须健全人才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
二要有爱才的诚意。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从思想上珍视人才,从感情上贴近人才。寻觅人才应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应如获至宝,举荐人才应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应各尽其能。否则,非但不惜才爱才,还压抑、限制、打击人才,最终只会离心离德。
三要有用才的胆识。老子云“有才不难,能善用其才则难”。苏轼在《贾谊论》中则说“非才之难, 所以自用者实难”,可见施展才能比拥有才能本身更难。在识别人才、培养人才的同时,富有胆识、准确合理地把人才运用起来,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事关改革事业成败,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四要有容才的雅量。“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对领导干部而言,看待人才贵乎正,使用人才贵乎当,培养人才贵乎周,吸纳人才贵乎广。具有容才的雅量与否,是一名领导干部学识、气度、胸襟的集中表现。历史上,对人才拥有恢弘度量、从善如流的例子很多,唐太宗和魏徵谱写的佳话就与其开创的“贞观之治”相映成趣。
五要有聚才的良方。不同的历史时期,代表新兴力量的社会精英们怀着几乎相同的价值取向,奔赴心中翘企的人才高地。无论是革命圣地延安,还是科技胜地硅谷,无不如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坚持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事业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把各类人才聚集到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来,为团队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提供广阔舞台。
务实担当的战略执行者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改革发展理应是“干”出来的。领导干部不仅是优秀的本职事业规划者,更应是务实的国家战略执行者,换句话说,“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那么,领导干部如何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首先,直面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理解吃透新一轮改革
的新任务。也就是十九大指出的,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 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等。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从 主观精神面貌和客观工作能力两方面,树立改革战略執行者的角色担当。也就是说,参与改革的意愿和操作改革的能力,二者必须同时兼备。这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多变,用千头万绪来形容并不为过。既有常规事务性工作,又有突发紧要的事情,领导干部能否驾驭复杂局面,无疑成为日常需要经受的基本考验。如果不能始终保持积极工作的热情,同时又能理性沉着地应对自如,就难以保证改革事业的平稳推进。因此,需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的能力。
第三,抓好改革落实要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 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在此过程中,必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发扬钉钉子精神。如果说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是促进派,那么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在改革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深化改革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对于“新事物新做法,只要是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规律,就要给予支持,鼓励试、大胆改”。
求新解危的资源整合者
无论是团队运营还是战略执行,都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与各种力量协同创新。作为领导干部,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资源、挖掘资源、创造资源,关键在于整合好各种资源和力量,理顺和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为团队和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中, 求新与解危,构成了两个相辅相成的着力点。
着力点之一,在于“求新”,也就是以上率下奋勇破冰,创新改革发展事业。“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四梁八柱的重大改革举措纷纷出台,领导干部要大刀阔斧、敢打敢拼,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地将改革刻写在新时代的年轮深处。具体而言,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适时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团队创新力和竞争力。通过整合组织内外资源,形成人人创新的巨大能量场,并从制度上保障创新与试错,真正将改革进行到底。
着力点之二,在于“解危”,也就是积极主动未雨绸缪,应对化解各种危机。“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缺乏危机感往往是最大的危机。如何认识和化解危机,是衡量领导干部优秀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领导干部必须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在此过程中,资源整合变得更为重要。各种力量和各方关系都需要更有效地协调,方能在莫衷一是时定分止争,在杂音噪音的干扰中勇往直前,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方能使局面不失控、团队不涣散、改革不止步。
此外,作为资源整合者,领导干部应主动拥抱新技术。在新经济环境下,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推进跨领域、跨平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提升政策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更好地服务民生社会事业,才能为改革寻求到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