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手段的多样化,电教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地扩容和升级,使得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教学手段下的全新教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都有新的跨越。能否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这还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多的学习和尝试。笔者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应立足以下几点:
一、全面掌握信息技术中各媒体的特征
信息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通过使用课件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然后通过图片、音频、文字资料、板书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其显著特征有:①灵活多变,节省时间。教师在以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下,往往在写板书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上课时常有内容讲不完、时间不够用的感觉。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后,节省了板书时间,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与讲述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扩大了信息量;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衔接情况来灵活组织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②内容丰富,激发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既有图像又有声音,能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进行辅助教学,比让学生通过黑板上的全部板书和教师的讲授来学习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光,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产生学习的快感,从而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千方百计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高二语文必修《春江花月夜》一诗时,为使学生能领会作者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读出诗歌的意蕴,我为学生播放了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并配有贝多芬的《月光曲》,通过悠扬的旋律,美妙的画面,带着学生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兴趣盎然的境界,课堂气氛活跃。
三、合理选择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如多媒体使用不恰当,其教学功能发挥也会受到影响,犹如画蛇添足,会产生相反的教学效应。所以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与选择,是获得成功效应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我们应注意根据课文不同的文体特征选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进行优化搭配,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探索总结,对于记叙文、戏剧、诗歌等单元内容适合运用视频短片和音乐,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通过音乐和音视频中的朗诵,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字所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境,从而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
四、信息技术运用的思考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受到观念的冲击、设备的滞后、技术的阻碍,教师体验着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引发的思考是广泛而深刻的,笔者现择其要点探讨:
1.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运用中,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法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2)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此外教师在音乐、美术和理科方面亦应有不俗的素养。
2.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运用中,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已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因此有部分学生很容易在信息海洋中迷失,甚至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出现两极分化。所以,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的自觉性,探究的主动性,知识的迁移性。
3.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运用中,对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由于资源量大、片段多、形式多样,容易忽视师生的直接交流和掩盖学生的分析思维过程,甚至一些基础知识也被人为削弱了。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吃透教材,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松弛有度,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各不相同,作为从事语文课堂教学的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这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中共同努力、不懈追求,找到其最佳切入点。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第二中学)
一、全面掌握信息技术中各媒体的特征
信息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通过使用课件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然后通过图片、音频、文字资料、板书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其显著特征有:①灵活多变,节省时间。教师在以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下,往往在写板书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上课时常有内容讲不完、时间不够用的感觉。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后,节省了板书时间,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与讲述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扩大了信息量;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衔接情况来灵活组织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②内容丰富,激发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既有图像又有声音,能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进行辅助教学,比让学生通过黑板上的全部板书和教师的讲授来学习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光,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产生学习的快感,从而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千方百计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高二语文必修《春江花月夜》一诗时,为使学生能领会作者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读出诗歌的意蕴,我为学生播放了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并配有贝多芬的《月光曲》,通过悠扬的旋律,美妙的画面,带着学生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兴趣盎然的境界,课堂气氛活跃。
三、合理选择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如多媒体使用不恰当,其教学功能发挥也会受到影响,犹如画蛇添足,会产生相反的教学效应。所以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与选择,是获得成功效应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我们应注意根据课文不同的文体特征选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进行优化搭配,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探索总结,对于记叙文、戏剧、诗歌等单元内容适合运用视频短片和音乐,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通过音乐和音视频中的朗诵,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字所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境,从而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
四、信息技术运用的思考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受到观念的冲击、设备的滞后、技术的阻碍,教师体验着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引发的思考是广泛而深刻的,笔者现择其要点探讨:
1.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运用中,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法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2)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此外教师在音乐、美术和理科方面亦应有不俗的素养。
2.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运用中,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已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因此有部分学生很容易在信息海洋中迷失,甚至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出现两极分化。所以,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的自觉性,探究的主动性,知识的迁移性。
3.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运用中,对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由于资源量大、片段多、形式多样,容易忽视师生的直接交流和掩盖学生的分析思维过程,甚至一些基础知识也被人为削弱了。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吃透教材,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松弛有度,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各不相同,作为从事语文课堂教学的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这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中共同努力、不懈追求,找到其最佳切入点。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