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
我们常把学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关怀体贴、理解尊重。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如何使后进生转化为合格的学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提到学困生,我们经常形容为“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我们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表现出来的多少有差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用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表扬比批评效果更好,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当你与后进生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以前你没察觉到,那是因为你缺少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等等。此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够使后进生重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老师不光是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每个闪光点,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平时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三、同心协力,在互助中寻求共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 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为此,我频频走访这类后进生家长,通过谈话,推荐其阅读一些教育刊物,力求纠正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其达成教育共识,与学校步调一致,协调地促使其子女发展,并及时反映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其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四、循循善诱,耐心期待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要知道凡事不能一蹴而就,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对于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反复或倒退,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允许学生犯错误,让他们在失败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教师应既要看到后进生的进步,也要正确看待后进生的反复现象,不断给他们敲响警钟,不断鼓舞他们进行自我竞争、自我挑战,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后进生引上前进之路。
五、创设条件,享受成功的欢乐
目前在各种奖励中,“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只有少数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受此殊荣,一般的后进生、“差生”只能“望奖兴叹”,很少受到奖励。如何奖励后进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在实际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设立多种单项奖,故意降低一些项目的标准使得这些后进生也有争取奖励的目标,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产生跃跃欲试的努力愿望。同时,我还有目的地发扬后进生的特长和“阳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朝着好的方向转化,逐渐使“闪光点”变成“闪光面”,使后进生赶上来甚至变成优秀生。
总之,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我们教师充满爱心、坚持不懈地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信心、磨练意志、发展能力,坚实地迈向成功。
我们常把学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关怀体贴、理解尊重。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如何使后进生转化为合格的学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提到学困生,我们经常形容为“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我们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表现出来的多少有差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用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表扬比批评效果更好,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当你与后进生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以前你没察觉到,那是因为你缺少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等等。此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够使后进生重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老师不光是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每个闪光点,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平时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三、同心协力,在互助中寻求共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 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为此,我频频走访这类后进生家长,通过谈话,推荐其阅读一些教育刊物,力求纠正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其达成教育共识,与学校步调一致,协调地促使其子女发展,并及时反映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其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四、循循善诱,耐心期待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要知道凡事不能一蹴而就,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对于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反复或倒退,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允许学生犯错误,让他们在失败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教师应既要看到后进生的进步,也要正确看待后进生的反复现象,不断给他们敲响警钟,不断鼓舞他们进行自我竞争、自我挑战,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后进生引上前进之路。
五、创设条件,享受成功的欢乐
目前在各种奖励中,“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只有少数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受此殊荣,一般的后进生、“差生”只能“望奖兴叹”,很少受到奖励。如何奖励后进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在实际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设立多种单项奖,故意降低一些项目的标准使得这些后进生也有争取奖励的目标,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产生跃跃欲试的努力愿望。同时,我还有目的地发扬后进生的特长和“阳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朝着好的方向转化,逐渐使“闪光点”变成“闪光面”,使后进生赶上来甚至变成优秀生。
总之,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我们教师充满爱心、坚持不懈地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信心、磨练意志、发展能力,坚实地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