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情况,提出了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分级教学,教学内容上采取内容模块化,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有一定启发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分级教学;模块化
一、概述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已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与此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然而,在职业教育课堂上,经常出现不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完全忽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直接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中。因此,如何组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知识结构及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让高职计算机教育效果更加良好,使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并在各种应用研究领域中发挥作用,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包括:分级教学的方案;教学内容模块化;考试模式的改变。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其一,由于高校生源情况复杂,有城市有农村,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的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做出调整。其二,计算机技术更新快,而高校由于配套使用教材、硬件环境等因素限制,使教学内容更新步伐迟缓,从而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差甚远。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三、试行分级教学方案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适应当今时代的教学观念,老师们也就不能按照时代需要进行教学。要想进行教学的真正改革,其核心人物是教师,教师观念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本人从2012学年度上学期开始,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方式如下。
1.实行分级教学。所谓分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或水平而采取的分模块、分快慢等级的教学方式。
在开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自愿申请免修不免考手续,再对其他同学进行分级教学。如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根据学生水平拆分成二个组,不同等级教学内容不同。
经过分级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实施不同的教学,如学生水平较高,基础已经过关则以加强、提高为主,目前我们采用机房上课形式,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有些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并且多增加其上机课时。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分级教学,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提高、扩充,基础差的学生因加强了基础的操作,操作熟练了,学习的自信也增强了。分级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模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目的,使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目前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也不能很好地将知识点连贯。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师要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包括几个相关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然后根据各个子目标来设计教学,安排作业,教授学生的独立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上根据分级教学采用“一纲多本”模式,即在统一大纲的基本要求下,允许A级学生教学内容高于大纲,中级学生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而C级学生考试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大纲。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提高了,知识点一一攻破,起到了循序渐进作用。
3.使用新教材。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发展不断更新变化,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教材品种繁多,目前本校选择了新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作为教材。教材中增加新知识的补充,突出实用。配套的实验教材与教材紧密结合,让学生上机练习有所针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改革考核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实践应用。到底什么样的考试模式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在教学中考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考试方式的选取上应该坚持以下两点:
(1)坚持考计算机基本操作为主,考计算机原理知识为辅。学习计算机的目的除了掌握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外,主要的目的是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操作的考试才能很好的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
(2)坚持无纸化考试为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看学生的实际运用计算机的情况,通过无纸化考试能够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检验。
本院原来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都是统一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考试由笔试和机试组成。笔试用于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原理的掌握情况,上机考核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从2014年起取消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因此我使用全国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Windows系列)中级的模拟试题套题进行考核,该系统能实现随机抽取题库套题,自动评改考题并给出考试成绩,完全实现了考试的无纸化、自动化。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通过教学分级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成绩,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饶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J].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4(07).
[2]饶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J].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4(07).
[3]马建富. 职业教育学[J].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分级教学;模块化
一、概述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已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与此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然而,在职业教育课堂上,经常出现不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完全忽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直接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中。因此,如何组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知识结构及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让高职计算机教育效果更加良好,使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并在各种应用研究领域中发挥作用,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包括:分级教学的方案;教学内容模块化;考试模式的改变。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其一,由于高校生源情况复杂,有城市有农村,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的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做出调整。其二,计算机技术更新快,而高校由于配套使用教材、硬件环境等因素限制,使教学内容更新步伐迟缓,从而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差甚远。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三、试行分级教学方案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适应当今时代的教学观念,老师们也就不能按照时代需要进行教学。要想进行教学的真正改革,其核心人物是教师,教师观念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本人从2012学年度上学期开始,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方式如下。
1.实行分级教学。所谓分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或水平而采取的分模块、分快慢等级的教学方式。
在开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自愿申请免修不免考手续,再对其他同学进行分级教学。如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根据学生水平拆分成二个组,不同等级教学内容不同。
经过分级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实施不同的教学,如学生水平较高,基础已经过关则以加强、提高为主,目前我们采用机房上课形式,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有些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并且多增加其上机课时。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分级教学,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提高、扩充,基础差的学生因加强了基础的操作,操作熟练了,学习的自信也增强了。分级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模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目的,使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目前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也不能很好地将知识点连贯。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师要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包括几个相关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然后根据各个子目标来设计教学,安排作业,教授学生的独立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上根据分级教学采用“一纲多本”模式,即在统一大纲的基本要求下,允许A级学生教学内容高于大纲,中级学生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而C级学生考试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大纲。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提高了,知识点一一攻破,起到了循序渐进作用。
3.使用新教材。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发展不断更新变化,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教材品种繁多,目前本校选择了新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作为教材。教材中增加新知识的补充,突出实用。配套的实验教材与教材紧密结合,让学生上机练习有所针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改革考核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实践应用。到底什么样的考试模式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在教学中考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考试方式的选取上应该坚持以下两点:
(1)坚持考计算机基本操作为主,考计算机原理知识为辅。学习计算机的目的除了掌握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外,主要的目的是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操作的考试才能很好的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
(2)坚持无纸化考试为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看学生的实际运用计算机的情况,通过无纸化考试能够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检验。
本院原来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都是统一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考试由笔试和机试组成。笔试用于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原理的掌握情况,上机考核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从2014年起取消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因此我使用全国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Windows系列)中级的模拟试题套题进行考核,该系统能实现随机抽取题库套题,自动评改考题并给出考试成绩,完全实现了考试的无纸化、自动化。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通过教学分级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成绩,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饶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J].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4(07).
[2]饶兴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J].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4(07).
[3]马建富. 职业教育学[J].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