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不仅可以增强体魄,还可以增长知识,调节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
  
  在体育锻炼的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它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某种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学生就会经常从事这项活动,从而发展其相应能力。如果这项活动进行得很顺利,能使学生从中得到满足,就会使学生的某种能力在适应这项活动中得到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体育锻炼内容的多样化、讲课要生动、引人入胜,锻炼中巧妙运用游戏和竞赛等,使学生产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机。如:跑是体育锻炼的基础,但单纯的沿着跑道跑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次数多了还会产生厌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对跑的积极性呢?我设计了“闯迷宫”。在操场上画数量不等的几条线,当学生看到这种场地布置的时候都想尽快去闯一闯,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迷宫”虽然不怎麽迷,但探索欲望占据了学生的心理,肌体的疲劳相对减少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了。
  
  二、传授学生基本体育知识
  
  教师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基础,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锻炼能力就是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指导体育实践的本领。教师不能把体育看成单纯的技术动作学习,而必须同时进行体育基本知识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及效果等。给学生重点讲清体育锻炼过程的新陈代谢原理、运动负荷的价值的理论、人体适应环境能力的动态平衡理论和重复锻炼法、间歇锻炼法、变换锻炼法、循环锻炼法等。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阶段教育特点,采取专门理论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等多种形式,将上述知识机动灵活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由被动到主动,由盲目到自觉,把增强体质的获得由必须王国引向自由王国的境界,以适应终身锻炼身体的需要。
  
  三、发挥主体作用,给学生自我锻炼的空间
  
  学生掌握了体育基本知识,并不等于具备了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教师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在锻炼活动中培养能力。要让学生唱主角,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因为,活动本身要求相应的能力,活动提供了应用和锻炼一定能力的机会。一个人只要有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那么,活动对活动者不断提出的能力要求,就是跟活动者现有的能力水平处于矛盾之中,人如果不是放弃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那么人的能力就会在解决这对矛盾过程中得以提高。例如,在学习篮球变向运球技术课上,我设计出这样的情景:假如我们正进行篮球比赛,试试看你用什么方法突破防守?接着安排一对一攻防练习。练习结束,我让学生总结动作要领。学生根据以往的感性认识和刚才的切身实践,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最终归纳出动作要领。
  
  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坚强意志
  
  自我锻炼过程是一个终身过程,不能因为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教师除结合长跑等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述锻炼的方法和意义外,还应在日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意志:(1)要求学生认真遵守课堂常规,要求在分成多组活动的情况下也要遵守,使学生通过对自己的约束来培养自己的意志;(2)帮助学生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并经常督促检查,同学间相互监督,以使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困难,都努力完成锻炼计划,以此逐步培养自己的意志。(3)典型的引导,用著名运动员的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事迹陶冶学生的意志,或从周围熟悉的人中选出典型,为他们树立具有坚强意志的榜样。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健全体魄的合格人才。
  (作者联通:553201贵州省赫章县白果中学)
其他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思维能力中增添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这项内容,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我从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培养数学猜想思维途径和方法。    一、直觉猜想    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和动手实验,根据观察、理解和分析,在已有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直觉思维的重要机制之一,如讲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时,老师先出示等腰三角形的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在我省试教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体现了改革精神,切实可用。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对新教材茫然不适。觉得教材顺序乱了套,经验失灵,内容简单没讲头。初中毕业会考命题时,物理学科反映试题难命,按传统方式,拟题不是太容易就是超纲,这说明现行教材的确不合应试教育的口味。因此,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使我省初中物
期刊
在我们高山农村小学,一提起引导小学生作文,不少老师都感到头疼。的确,山区农村小学生视野狭窄,信息闭塞,见识短少,只要把课文读熟,生字写会,就算学习不错。那里还能去练写作文。再说学校老师在教学中也只是重视熟读、背诵、默写生字,很少重视听和说的能力培养。如何引导学生步入作文大门,我在教学中最深的体会就是:切实抓好学生的听说训练,利用课堂内外的一切有利时机,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听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所充当的角色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等教学观念已不再适应现阶段的客观要求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竣话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善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的探究研究型,如何当好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设计、安排和组织。根据《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注重
期刊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实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原理和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观察、阅读、分析、完成教学任务。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    1、探究性实验教学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慧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更是一门知识应用面极广的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学重心要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运用知识考试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转化。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有意地采取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向这个方向转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这些是我近几年的尝试探究,现在承出,以求大家一同探讨。 
期刊
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创新教育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材。作为生物学科,提高学生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放思想,适应社会变革对生物课教学的要求,加强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要求教育不再以传授现有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师生共同探索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创造力
期刊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现实的、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实际的内部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课堂设疑新颖、恰当,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兴趣的源
期刊
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诸要素中,需要的是“实”精神,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决定的因素是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我的体会有三条: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踏实地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实实在在训练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应用题的思维能力。不管教学方法怎样改革,这三条是无论如何要落实的。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竣其泉源”。以上三条真正求实了,
期刊
比较法是中小学各科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把相近、相似、相对或相反的事物加以对比,从而清晰地分辨事物的差异和特征。比较法也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一、比较法是教师教的最基本方法     中学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基本成因等。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首先是形成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比较,认识地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