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心愿。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的前言谈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的确是这样的,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绝对是有改革的必要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怎样做才能上好语文课呢?通过我校青年教师有效课堂展示活动,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欣赏性鼓励的话语,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我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一课时,同学们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和“教育家为什么做这样的实验?”第二课时,我就带领大家围绕这两个问题体会课文主题。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体会出了小女孩的品质。但我觉得对大家的心灵深处的触及不够。特别是学习了课文后让大家交流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大家的发言很公式话,联系到自己的不多。主要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够。但是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危险面前是否所有的人都能先人后己呢?然后我列举了过马路时人们争先恐后抢着走、零八年地震发生时只顾着自己逃命的“范跑跑”等反面事例,让大家发表看法,加深体验,学生才有了深层的感悟。 课后我就在思考,在这一节课中是否就是以学生为本了呢?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活的,是能思考、能活动的。学生不是无条件的储存器,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的主动努力,他们的知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这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加入他们的世界,融入他们的情感,才会拥有与学生一样的快乐与收获!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不但能够提出问题,而且能自主解决问题。
我在教学《狮子和鹿》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会课文的寓意,我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鹿对它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当学生读到美丽的角差点让鹿送了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此时此刻,狮子会对它的角和腿说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他们的发言告诉我孩子们已经能比较鹿的角和腿的优点和缺点,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时机成熟,于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通过读说到感悟,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望天门山>>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我认为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心愿。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的前言谈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的确是这样的,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绝对是有改革的必要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怎样做才能上好语文课呢?通过我校青年教师有效课堂展示活动,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欣赏性鼓励的话语,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我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一课时,同学们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和“教育家为什么做这样的实验?”第二课时,我就带领大家围绕这两个问题体会课文主题。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体会出了小女孩的品质。但我觉得对大家的心灵深处的触及不够。特别是学习了课文后让大家交流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大家的发言很公式话,联系到自己的不多。主要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够。但是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危险面前是否所有的人都能先人后己呢?然后我列举了过马路时人们争先恐后抢着走、零八年地震发生时只顾着自己逃命的“范跑跑”等反面事例,让大家发表看法,加深体验,学生才有了深层的感悟。 课后我就在思考,在这一节课中是否就是以学生为本了呢?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活的,是能思考、能活动的。学生不是无条件的储存器,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的主动努力,他们的知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这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加入他们的世界,融入他们的情感,才会拥有与学生一样的快乐与收获!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不但能够提出问题,而且能自主解决问题。
我在教学《狮子和鹿》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会课文的寓意,我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鹿对它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当学生读到美丽的角差点让鹿送了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此时此刻,狮子会对它的角和腿说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他们的发言告诉我孩子们已经能比较鹿的角和腿的优点和缺点,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时机成熟,于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通过读说到感悟,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望天门山>>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我认为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