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FBI制造的冤案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捕风捉影
  “9•11”恐怖袭击后短短几天内,一些装着炭疽粉末的信件纷纷寄达NBC新闻、《纽约邮报》、《太阳报》等媒体办事处的邮箱里。这些信件至少造成五人死亡,全美上下一片恐慌。美国人差点把警察局的电话打爆,他们都觉得自己收到的信件非常可疑。
  美国安全部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动用各种手段寻找“高人”破案。其中一个“高人”叫唐•福斯特,是瓦萨学院的英文教授,自诩“文学侦探”,能通过用词习惯找到某本书的作者。福斯特曾在亚特兰大奥运村爆炸案中给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出谋划策,在业界小有名气。
  福斯特认为凶手是名美国人。能够接触到炭疽杆菌的只有少数几名美国科学家,曾在美国陆军传染病学研究所工作的史蒂文•哈特菲尔就这样进入他的视野。
  福斯特秘密搜集哈特菲尔的个人材料,发现哈特菲尔研究过如何利用简单设备制造黑死病瘟疫。就连哈特菲尔未发表的小说,也被福斯特从旮旯里找了出来。小说描述的正是华盛顿遭遇生化袭击的故事。更让这个侦探震惊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爆发炭疽疫情时,哈特菲尔就在当地的医学院读书。这一切让福斯特觉得,哈特菲尔怎么看怎么像凶手。
  与此同时,反生物武器主义者芭芭拉•罗森伯格也认为发动炭疽袭击的凶手是名美国人。罗森伯格曾担任克林顿总统的生物武器顾问,她的文章《炭疽凶手素描》一度风靡网络。她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有关犯罪分子的细节,和哈特菲尔非常相似。
  2002年4月,福斯特和罗森伯格见面,他们对有关炭疽恐怖分子的看法不谋而合。在两人的轮番劝说下,FBI把臆想和巧合当做证据,开始对哈特菲尔纠缠不休。
  
  合伙绑架
  哈特菲尔从小痴迷科学和军事类图书。1971年,他报考教会开办的西南学院,研究生物学。第二年,他休学去了非洲,在刚果一家医院找到一份工作,并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血液化学、寄生虫学、血液学等课程。1997年9月,哈特菲尔进入美国陆军传染病学研究所担任医生兼血液专家,研究各种古怪的血液疾病。
  “9•11”恐怖袭击当天,哈特菲尔刚做完鼻部手术,在家中休息。看到新闻播报这场灾难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会牵涉其中。
  一般情况下,有感染病毒风险的人都要服用抗生素西普洛来保护自己。这种药在炭疽恐怖袭击期间成了热卖品。不巧的是,哈特菲尔由于工作需要,当时也在服用西普洛。更重要的是,哈特菲尔对炭疽很熟悉,帮助某军工企业编写过一份如何处理炭疽邮件的防范手册。
  炭疽袭击十个月后,FBI探员找哈特菲尔谈话。他以为所有曾在陆军传染病学研究所工作的科学家都会接受调查,没想到这仅仅是开始。
  2002年6月,FBI要求检查哈特菲尔的公寓。哈特菲尔觉得没什么好隐瞒的,就答应了。
  6月25日,哈特菲尔下班回家,发现家门口挤满记者,电视台的直升机在空中盘旋。一名探员告诉他,有人走漏了消息。为躲避媒体追击,哈特菲尔躲进酒店,哭笑不得地观看了调查人员检查他的公寓的电视现场直播。
  不久,FBI进行了第二次搜查。这次,他们带来了警犬。哈特菲尔友好地拍拍其中一条狗,那条狗似乎对他表示出兴趣,没想到,牵狗的探员突然宣布:“它认出你是投放炭疽邮件的人!”
  哈特菲尔随即被公司解雇,从此没人敢雇用这个连面试都有FBI全程监控的人。
  2002年8月,FBI开始逐个审问哈特菲尔的朋友,监听他的电话,在他的住处安装摄像头,布下天罗地网日夜监视他,以期发现任何可以逮捕他的证据。朋友们害怕受到牵连,都不再跟他往来。
  哈特菲尔走到哪里,FBI的探员跟到哪里。更可怕的是,FBI还故意放风给媒体,记者们也加入跟踪队伍。电视上的主持人频频指着哈特菲尔的照片说:“这是不是投放炭疽的禽兽,谋杀无辜的凶手?”
  渐渐地,街上的人开始认出哈特菲尔,对他指指点点。哈特菲尔不得不放弃一切公共场所的活动,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不幸的是,就连电视里也在连篇累牍地谈论他的“罪行”。
  美国最强大的两个集团,政府和媒体,合伙绑架了一个无辜的人。
  坚持到底
  FBI布下天罗地网,却没有发现任何直接证据,甚至无法证明哈特菲尔接触过炭疽杆菌。备受折磨的哈特菲尔想自杀,但自杀无异于认罪。
  一个周五,哈特菲尔在回家的路上被警察拦住,理由是他转换车道时没有亮灯。刚走了两条街,他又被警察拦住,理由是他转弯时没有亮灯。警察问他是否喝了酒,他说只喝了一杯鸡尾酒。结果,他在监狱里度过那个周末,还被勒令参加戒酒学习班。
  一次,联邦调查人员为跟踪他闯了红灯。哈特菲尔跳下车,拍摄他们闯红灯的照片。汽车呼啸而过时,将他撞倒。哈特菲尔拒绝坐救护车去医院,失业的他早就没了医疗保险。警察赶到后,以“干扰交通安全”为名给他开了一张罚单,逃逸的调查人员却未受到任何处罚。
  为了不让自己崩溃,哈特菲尔找出书本,开始专心研究病毒。“我的注意力又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这也算是一种心理疗法吧。”哈特菲尔说,“我相信,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要做的就是忍受FBI的迫害,然后等待。”
  2007年,FBI开始相信哈特菲尔是无辜的,调查焦点随即转移到另一个可以接触炭疽杆菌的人——微生物学家布鲁斯•爱德华•埃文斯。他受到和哈特菲尔同样的“礼遇”: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对私人信息的刨根问底。2008年7月,埃文斯因抑郁和焦虑而自杀。
  埃文斯自杀两周后,美国司法部宣布哈特菲尔无罪。此时,他已经被FBI“调查”了六年。随后,美国司法部和哈特菲尔秘密谈判,给予了他582万美元的赔偿。
  2010年2月,美国司法部正式终止对2001年炭疽袭击案的调查。FBI网站上有大量关于炭疽案的内容,步调一致地吹捧FBI如何神勇地发现真凶。可笑的是,在长达96页的案件总结报告中,没有一處提到史蒂文•哈特菲尔。
  (摘自《海外文摘》2010年第8期图/贾雄虎)
其他文献
曹启泰大学毕业后,成为台湾两大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后来渐渐坐上台湾大型晚会主持人的第一把交椅。接着,他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创业。所有人都向他投来艳羡的目光。但上天似乎并不宠爱他,不久,公司倒闭了,还欠下1.6亿元的债务。所有人都认为,曹启泰肯定完蛋了。家人时刻守在他身边,生怕他站在阳台上,一跃而下。他也想过如果有一天实在撑不下去了,采用哪种方式自杀会让自己舒服些。  但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不能
期刊
有人说,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我们都不懂怎样恋爱,也许在不经意间,爱情就这样溜了。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一次,我把她约出来。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们一起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某女当年约我,悄悄对我说:“×××等人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斜,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年,有个我暗恋的女孩给我
期刊
巴顿将军为了彰显他对部属生活的关心,突击检查士兵食堂。进入食堂后,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口大汤锅前。  “让我尝尝这汤。”他命令道。  “可是,将军……”  “没什么可是不可是的,快给我汤勺!”  巴顿拿过汤勺喝了一口后,大声怒斥:“太不像话了,怎么能给士兵喝这个?这简直就是刷锅水!”  士兵立刻立正:“报告将军,我正想告诉您这是刷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尝出来了。”  (摘自《中國文化报》)
期刊
中央芭蕾舞团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芭蕾舞团,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太平街三号,已有几十年了。大铁门内外是两个世界,外面车水马龙,门内悄无声息。推开大楼的玻璃门,当你一步步走近时,脚尖鞋擦地的声音,演员排练的呼吸声,向你宣告这是她们自己的世界。  芭蕾舞演员从头到脚,是从尺子的丈量开始的。在她们十岁左右去考舞蹈学院附中的考场上,软尺就搁在考官面前的长桌上。初试中专门有一项是丈量孩子身体的比例,腿比上身至少得
期刊
一天,负责作息管理的老师气急败坏地跟杨少奎老师发牢骚:“有几个授课老师演出去了,他们的学生总是晚来早走,不好好练功,这将来怎么交代呀?我得向团领导反映,除名几个。”  我師傅一听,笑着说:“没事,孩子们晚来早走的事儿我负责。”  他可真够绝的,也不开会,也不找孩子们谈话。从第二天开始,他上课时给我们先讲十分钟笑话,结尾时留“扣子”,下课前用一两分钟解“扣子”,凡授课老师没在的学员都可以来听。他的笑
期刊
一次,我喝多了,走路回家,怎么也找不到宿舍区的大门,晕晕乎乎地在马路上转悠,后来见到一个大门似乎是宿舍的大门,就进去了。门卫拦住我说不是。我怏怏地退了出来。两个多小时后,我实在找不到,就在路边买了一包香烟,借此问路:“请问,某某宿舍在什么地方?”烟贩抬头看我,笑了,我也笑了。我们是熟人。小贩大笑:“你捣什么乱?”我一抬头,心中暗道一声惭愧,宿舍大门就在眼前。  一次,我喝多了,踉踉跄跄地回家,上楼
期刊
楚国有个人好吃懒做,整天思谋着怎样不出力气或少出点儿力气就可以拣到大便宜。他想,养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养鱼鹰的人能得到鱼,我为什么不养些猴子呢?猴子会采果子。  他买了一群猴子,把它们关在空房子里,又买了好多装果子的篓子,教猴子扛篓子。他买了许多果子,教猴子将果子装进篓子。他手拿皮鞭,严加训练。哪个猴子吃上一口果子,或者毛手毛脚地把果子碰伤了,他便举起皮鞭,乱抽一顿。没多久,他把猴子整治得服服帖帖
期刊
2010年3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发布。墨西哥电信老板卡洛斯斯利姆赫鲁以535亿美元的身家登上首富宝座,曾经连续13次被评为全球首富的比尔盖茨屈居第二。  消息传来,墨西哥国内一片欢腾。记者蜂拥而至,聚集在卡洛斯斯利姆赫魯的豪宅门外。两个门卫不停地说:“对不起,先生们,赫鲁先生一向不喜欢接受采访。不好意思……”  这些记者怎么舍得轻易离开,纷纷嚷着要见赫鲁先生。  这时,管家走出来,说:“尊敬的
期刊
在法国乡村酒馆,你可能会和法国人及苍蝇共进午餐。面对美食,国人这时会难以下咽,一直生活富足的法国人却面不改色,照吃不误。  有次和一个法国银行家到饭店吃饭,苍蝇频频光临,我觉得挺烦人的,习惯性地挥手轟了两次,没有让侍者来帮忙赶走苍蝇。我知道他们不是干这个的,也不把这当回事。  可能是法国菜太诱人了,那只固执的绿头苍蝇不肯离去。我也懒得再轰。毕竟是对方请客,我要是表现出一点儿不满的话,他会觉得招待不
期刊
狗仗人势,想必人所共知。可要说人仗狗势,却未必有人相信。不过,我最近遇到几起人仗狗势的怪事,不免哑然。第一起是这样的:我居住的小区外有一片绿地,面积有近十个篮球场大,上空有高压线,四周围了铁栏杆。里面的花花草草很诱人,还有些珍贵的树木和假山,加上部分铁栏杆年久失修锈蚀坍塌,旁边也没提示牌说不允许居民进入,于是,每天总有些市民进去散步。久而久之,绿地被踩出了一条路。大半年如此,没有任何人来过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