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和而不同,對中国人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艺术创作者必须继承好、发扬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所谓继承,也不是一味的全盘吸收,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发扬,其中还包含了以创新性的形式去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就与艺术家密切相关,艺术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和继承与创新就与艺术家的素养紧密相连。
【关键词】继承与创新;中华文化;辩证统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在历史文化的继承过程中不断向前推动的,对于这种历史的继承,不仅要有思想内容的继承、作品形式的继承,还有对艺术种类和创作方法的继承。当代的很多艺术作品都是对前人的艺术作品中的进步思想的继承,例如,对于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正义的讴歌、对和平的追求、对幸福的渴望等等。这些作品的形式对内容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继承关系表现的更加突出。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常莎娜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的壁画以及传统装饰图案的研究和临摹,她的作品是对敦煌壁画的一种传承,她一生都在致力于对于传统壁画的研究。她对于敦煌壁画的继承其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临摹的性质。我国的书法艺术从晋代的王羲之父子、唐代的颜、柳、欧到宋代的苏、黄、米、蔡四大家和元代的赵孟頫,他们对书法艺术的追求都是骨肉相称、动静皆宜的用笔美,平衡对称、疏密相间的结构美,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意境美,表明他们之间的相互继承的关系。张大千也曾说过“首先应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由临摹的功夫中方能熟悉勾勒线条,进而了解规矩法度”。艺术的创作方法也在体现着继承,从诗经到杜甫,从曹雪芹到鲁迅、茅盾,形成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历史传统,从屈原到李白,从吴承恩到郭沫若,形成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漫漫长河。
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包豪斯为视觉传达设计奠定了很深的根基,而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速度很快,在我们的这门学科中,也是被外来文化影响最深的一门学科,如何在世界各种艺术潮流相互影响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之下,既结合好自己本民族文化又紧跟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这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哪个设计方向,传统图案样式、古代图腾、古代书法、雕塑、各民族所特有的文化,都是我们创作时的素材以及灵感来源,我们可以汲取这些艺术形式其中的精髓部分。在历史的继承方面,不得不提及的是日本的视觉传达设计,日本在这一领域,虽然很善于借鉴外来文化,但它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几乎贯穿在了所有的设计中,很多平面作品中一直保留着绘画中的浮世绘的影响。另外,它的双轨并行制度、民族传统性与现代意识并重、本土文化内涵与个性文化俱佳以及审美的民族性表现强烈形成了日本平面设计发展的基本特征。
革新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必要条件。革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所谓革新,分开来讲,首先突出一个“革”字,“革”也包含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对于历史的继承。要“革”的也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中过时的、陈旧、腐朽的观点。所谓“新”也是指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要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来进行,而且离不开创作的主体,实际上是艺术家对艺术高度的一种不懈地追求。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其中革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总书记提出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了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任务是反映生活。生活是不断发展的,这也决定了艺术也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艺术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地去创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是不断变化的,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著名的诗人、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把文艺称作是“发明的事业”。一八二五年,海涅写成他的第一部诗集《北海集》,在诗坛敲出“新的声音”。他说“我写的这部诗的内容有它的独特之处。你可以看到,每一年的夏天我都脱茧,孵化出一个新的漂亮的蝴蝶来。”可见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
西方十九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艺术作品内容是进步的、革命的、形式却是保守的。他甚至认为古希腊艺术是艺术发展的巅峰,是一切艺术的典范。更不能完全摒弃历史,表现为虚无主义。例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后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化派”,认为无产阶级的文化与过去时代的文化“不需要继承的关系”等。这些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明确的去反对。并找到能够引领专业向前发展的切入点。
总而言之,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统一的,正如李可染的一句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
总结:
作为新一代的视觉艺术工作者,我们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要牢牢铭记历史,坚持正确的导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的进步,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1]许福源,孟光伟.学校之识-视觉文化特色建设[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3.
[2]王宏建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7
作者简介:孙娅萍(1993.11---),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7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关键词】继承与创新;中华文化;辩证统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在历史文化的继承过程中不断向前推动的,对于这种历史的继承,不仅要有思想内容的继承、作品形式的继承,还有对艺术种类和创作方法的继承。当代的很多艺术作品都是对前人的艺术作品中的进步思想的继承,例如,对于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正义的讴歌、对和平的追求、对幸福的渴望等等。这些作品的形式对内容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继承关系表现的更加突出。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常莎娜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的壁画以及传统装饰图案的研究和临摹,她的作品是对敦煌壁画的一种传承,她一生都在致力于对于传统壁画的研究。她对于敦煌壁画的继承其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临摹的性质。我国的书法艺术从晋代的王羲之父子、唐代的颜、柳、欧到宋代的苏、黄、米、蔡四大家和元代的赵孟頫,他们对书法艺术的追求都是骨肉相称、动静皆宜的用笔美,平衡对称、疏密相间的结构美,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意境美,表明他们之间的相互继承的关系。张大千也曾说过“首先应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由临摹的功夫中方能熟悉勾勒线条,进而了解规矩法度”。艺术的创作方法也在体现着继承,从诗经到杜甫,从曹雪芹到鲁迅、茅盾,形成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历史传统,从屈原到李白,从吴承恩到郭沫若,形成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漫漫长河。
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包豪斯为视觉传达设计奠定了很深的根基,而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速度很快,在我们的这门学科中,也是被外来文化影响最深的一门学科,如何在世界各种艺术潮流相互影响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之下,既结合好自己本民族文化又紧跟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这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哪个设计方向,传统图案样式、古代图腾、古代书法、雕塑、各民族所特有的文化,都是我们创作时的素材以及灵感来源,我们可以汲取这些艺术形式其中的精髓部分。在历史的继承方面,不得不提及的是日本的视觉传达设计,日本在这一领域,虽然很善于借鉴外来文化,但它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几乎贯穿在了所有的设计中,很多平面作品中一直保留着绘画中的浮世绘的影响。另外,它的双轨并行制度、民族传统性与现代意识并重、本土文化内涵与个性文化俱佳以及审美的民族性表现强烈形成了日本平面设计发展的基本特征。
革新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必要条件。革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所谓革新,分开来讲,首先突出一个“革”字,“革”也包含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对于历史的继承。要“革”的也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中过时的、陈旧、腐朽的观点。所谓“新”也是指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要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来进行,而且离不开创作的主体,实际上是艺术家对艺术高度的一种不懈地追求。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其中革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总书记提出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了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任务是反映生活。生活是不断发展的,这也决定了艺术也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艺术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地去创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是不断变化的,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著名的诗人、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把文艺称作是“发明的事业”。一八二五年,海涅写成他的第一部诗集《北海集》,在诗坛敲出“新的声音”。他说“我写的这部诗的内容有它的独特之处。你可以看到,每一年的夏天我都脱茧,孵化出一个新的漂亮的蝴蝶来。”可见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
西方十九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艺术作品内容是进步的、革命的、形式却是保守的。他甚至认为古希腊艺术是艺术发展的巅峰,是一切艺术的典范。更不能完全摒弃历史,表现为虚无主义。例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后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化派”,认为无产阶级的文化与过去时代的文化“不需要继承的关系”等。这些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明确的去反对。并找到能够引领专业向前发展的切入点。
总而言之,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统一的,正如李可染的一句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
总结:
作为新一代的视觉艺术工作者,我们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要牢牢铭记历史,坚持正确的导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的进步,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1]许福源,孟光伟.学校之识-视觉文化特色建设[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3.
[2]王宏建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7
作者简介:孙娅萍(1993.11---),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7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