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听一位老师执教《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这篇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做事必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希望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从而实现美好的理想。在初读课文以后,教者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启示,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作者的观点,即课文的论点。然后,引导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三个事例,告诉学生这就是论据。最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文章,我们称之为议论文。在课后评议时,听课的老师都认为,对小学生而言,文体没有必要过分强化,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淡化文体意识。
无独有偶,一位老师在执教《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告诉学生“相当于40层高地摩天大厦”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金字塔的高;“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工程浩大。教者过于强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也是强化文体意识的表现。且不说这样做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客观上也淡化了课堂的语文味,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我们知道,文体是指文章的风格或体裁,小学阶段常见的文体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去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就小学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文体意识不必过分强化,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要淡化文体意识。
首先,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在品词析句中提高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作为教师,要借助教材这个主要学习载体,引导学生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和人物进行深入对话,触摸高尚的灵魂,把语文学习引向深入。
其次,就小学课文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少课文本身就兼具几种文体特点。比如,苏教版教材经常出现的“文包诗”形式,实际是对诗歌的改写,兼有记叙文和诗歌的特点。多数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像上面提到的《滴水穿石的启示》,实际上也主要以记叙为主。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除了记叙文,大多数其它文体的课文,它们的文体特点不是非常明显,没有强化的必要。
再次,在小学阶段,一味强化文体意识,就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把学习的重点放到了文体表达特点上去。这样做,使学生过于注重文体形式,关注外在的特点,从而忽视了语言的表达。势必造成学习的肤浅,不能和文本深入对话,从而使语文学习走向形式主义。像上面提到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论据,学生实际上关注的是三个事例和论点的关系,而不是抓住文中语句去体会人物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文体意识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反而虚化了。长此以往,就会逐渐掏空学生语文学习的底子,弱化语文学习的能力。
实际上,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是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紧密相关的。对小学阶段而言,文体没有必要过分强化。让我们从学生和文本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儿童语言为根本,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归宿,以听说读写为手段,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无独有偶,一位老师在执教《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告诉学生“相当于40层高地摩天大厦”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金字塔的高;“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工程浩大。教者过于强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也是强化文体意识的表现。且不说这样做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客观上也淡化了课堂的语文味,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我们知道,文体是指文章的风格或体裁,小学阶段常见的文体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去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就小学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文体意识不必过分强化,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要淡化文体意识。
首先,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在品词析句中提高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作为教师,要借助教材这个主要学习载体,引导学生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和人物进行深入对话,触摸高尚的灵魂,把语文学习引向深入。
其次,就小学课文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少课文本身就兼具几种文体特点。比如,苏教版教材经常出现的“文包诗”形式,实际是对诗歌的改写,兼有记叙文和诗歌的特点。多数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像上面提到的《滴水穿石的启示》,实际上也主要以记叙为主。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除了记叙文,大多数其它文体的课文,它们的文体特点不是非常明显,没有强化的必要。
再次,在小学阶段,一味强化文体意识,就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把学习的重点放到了文体表达特点上去。这样做,使学生过于注重文体形式,关注外在的特点,从而忽视了语言的表达。势必造成学习的肤浅,不能和文本深入对话,从而使语文学习走向形式主义。像上面提到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论据,学生实际上关注的是三个事例和论点的关系,而不是抓住文中语句去体会人物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文体意识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反而虚化了。长此以往,就会逐渐掏空学生语文学习的底子,弱化语文学习的能力。
实际上,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是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紧密相关的。对小学阶段而言,文体没有必要过分强化。让我们从学生和文本的实际出发,以发展儿童语言为根本,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归宿,以听说读写为手段,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