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有效指导应增强学生的需要意识
[案例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举起一朵大红花给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大红花。
师:(板书:大红花)下面的红带上写的是什么字?
生:文明少年。
师:这朵花该献给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呢?请你们推荐一下。
生:我推荐刘一秋。
师:同意献给她的举手。(有一半学生举手)请你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学生板书:刘一秋)
师:有不同意见吗?(找一男生)你说该献给谁?
生:该献给唐鑫。
师:同意献给他的举手。(举手的不少)请你把唐鑫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唐鑫)
(接着,学生又推荐了周建聪和石鑫甜同学,也把两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师:四个人已经不少了。我这里只有一朵红花。刘一秋,请你过来。你看,好多同学建议把这朵花献给你,我真为你自豪。唐鑫,请你也过来(唐鑫昂首挺胸地走上讲台),你看唐鑫走路多有精神啊!(被推荐的四位同学都被请上了台)祝贺你们四位同学,可究竟这朵花献给哪一位呢?请大家发表意见,讲讲理由,看哪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就献给谁。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谁上台来讲?(学生先后上台发言,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写作顺序:1 点明推荐的是谁;2 具体陈述理由,侧重于事例。最后,学生写出推荐材料,也就是习作草稿。)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想说”,就是有表达的欲望、要求。要想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习作中,就要激发学生产生“想说”的动力需要。然而,我们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习作没有积极性。也就是说,学生在生活中不需要习作。因为不需要。所以没有动力,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学生在生活中真的不需要作文吗?当然不是!
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学生需要写的内容其实是非常多的。心中的不快,可以通过习作发泄;心中的欢喜,可以通过习作与人分享;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可以通过习作来化解;对老师的要求,可以通过习作提出;与父母有了隔阂,可以通过习作来实现沟通……
小学生并不缺少为需要而写作的机会。恰恰相反,只要方法、时机得当,习作内容几乎都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要”。案例中,推荐“好朋友”当“文明少年”,就要把他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就要通过自己的介绍帮他得到大红花。这不就是需要吗?课堂上,学生说得多主动,多投入呀!试想,这节课如果这样来引导:“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习作,题目是《记一位文明少年》。先分组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效果将是如何呢?
因此,教师有效的习作指导,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需要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巧妙地创设“需要”之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想写的动力,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习作中去,进行积极有效的表达,从而实现“写”以致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习作当成“自我需要”,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习作热情,促使习作兴趣高涨。
二、有效指导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案例二]
师:(出示一块红砖,作自我介绍)同学们请看,我是一块红砖,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聪明的同学,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做人要正直,有个性。
师:你是从外形联想的。还能从其他角度联想吗?
生:颜色——砖烧出来是红色的,砌上墙一直到墙倒塌,它仍然是红色的。做人要像红砖一样,永不变色,永不变质。
生:制作——砖的制作要经过冲压、火烧。人的成长要经历磨练。
生:作用——一块砖可能没有多少作用,但许多砖却能建成高楼大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许多人却能创造美好生活。
师:同学们从红砖的外形、颜色、用途展开丰富的联想,联想的人、事、理都与砖的某些特点有相似之处。(板书:相似联想)
师:还能从它相关的方面展开联想吗?(板书:相关联想)
生:最早的砖是青砖,后来是红砖,现在是五颜六色应有尽有。砖的色彩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化,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生活的多姿多彩。
生:还可以从红砖联想到建筑工人,他们天天与砖打交道,是那样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是那样的平凡却是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师:能不能从它相反(或相对)的方面联想呢?(板书:相对联想)
生:砖是方正的,鹅卵石却是圆滑的。做人要像砖,不要学鹅卵石。
生:做人要像砖,为人正直有原则,但办事有时要像鹅卵石那样有灵活性,不拘泥死板。
师:联想巧妙,也很辩证。一块砖就可以从各方面联想,其实取一个角度和综合几个角度,就能写成一篇短文。同学们。赶快拿起笔,开始习作吧!
小学生作文,我们称之为习作,即使再简单,也并非感觉材料的涂抹和原始材料的堆砌。无论是立意布局、编列提纲,还是情意酝酿、思路展开,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而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又离不开形象思维。因此,在习作训练中,思维积极性的调动,思维方法的指点,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写好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不够强。加上生活范围比较狭窄。习作时又容易受到例文束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知识面的逐步扩大,对事物认识也日趋成熟。可见,习作训练的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会写什么就写什么。这种貌似尊重学生的行为其实是教师的失职。
新课标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有效的习作指导,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冲破习惯定势。不是从固定不变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不同对象去思考,让学生在自身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拓展、总结、反思、提炼、升华。在上述案例中,通过一块普通的红砖,以小见大,以平见奇,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经过多种不同联想,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知识丰富了。认识提高了,从而使习作训练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案例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举起一朵大红花给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大红花。
师:(板书:大红花)下面的红带上写的是什么字?
生:文明少年。
师:这朵花该献给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呢?请你们推荐一下。
生:我推荐刘一秋。
师:同意献给她的举手。(有一半学生举手)请你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学生板书:刘一秋)
师:有不同意见吗?(找一男生)你说该献给谁?
生:该献给唐鑫。
师:同意献给他的举手。(举手的不少)请你把唐鑫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唐鑫)
(接着,学生又推荐了周建聪和石鑫甜同学,也把两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师:四个人已经不少了。我这里只有一朵红花。刘一秋,请你过来。你看,好多同学建议把这朵花献给你,我真为你自豪。唐鑫,请你也过来(唐鑫昂首挺胸地走上讲台),你看唐鑫走路多有精神啊!(被推荐的四位同学都被请上了台)祝贺你们四位同学,可究竟这朵花献给哪一位呢?请大家发表意见,讲讲理由,看哪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就献给谁。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谁上台来讲?(学生先后上台发言,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写作顺序:1 点明推荐的是谁;2 具体陈述理由,侧重于事例。最后,学生写出推荐材料,也就是习作草稿。)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想说”,就是有表达的欲望、要求。要想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习作中,就要激发学生产生“想说”的动力需要。然而,我们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习作没有积极性。也就是说,学生在生活中不需要习作。因为不需要。所以没有动力,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学生在生活中真的不需要作文吗?当然不是!
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学生需要写的内容其实是非常多的。心中的不快,可以通过习作发泄;心中的欢喜,可以通过习作与人分享;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可以通过习作来化解;对老师的要求,可以通过习作提出;与父母有了隔阂,可以通过习作来实现沟通……
小学生并不缺少为需要而写作的机会。恰恰相反,只要方法、时机得当,习作内容几乎都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要”。案例中,推荐“好朋友”当“文明少年”,就要把他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就要通过自己的介绍帮他得到大红花。这不就是需要吗?课堂上,学生说得多主动,多投入呀!试想,这节课如果这样来引导:“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习作,题目是《记一位文明少年》。先分组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效果将是如何呢?
因此,教师有效的习作指导,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需要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巧妙地创设“需要”之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想写的动力,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习作中去,进行积极有效的表达,从而实现“写”以致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习作当成“自我需要”,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习作热情,促使习作兴趣高涨。
二、有效指导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案例二]
师:(出示一块红砖,作自我介绍)同学们请看,我是一块红砖,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聪明的同学,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做人要正直,有个性。
师:你是从外形联想的。还能从其他角度联想吗?
生:颜色——砖烧出来是红色的,砌上墙一直到墙倒塌,它仍然是红色的。做人要像红砖一样,永不变色,永不变质。
生:制作——砖的制作要经过冲压、火烧。人的成长要经历磨练。
生:作用——一块砖可能没有多少作用,但许多砖却能建成高楼大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许多人却能创造美好生活。
师:同学们从红砖的外形、颜色、用途展开丰富的联想,联想的人、事、理都与砖的某些特点有相似之处。(板书:相似联想)
师:还能从它相关的方面展开联想吗?(板书:相关联想)
生:最早的砖是青砖,后来是红砖,现在是五颜六色应有尽有。砖的色彩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化,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生活的多姿多彩。
生:还可以从红砖联想到建筑工人,他们天天与砖打交道,是那样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是那样的平凡却是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师:能不能从它相反(或相对)的方面联想呢?(板书:相对联想)
生:砖是方正的,鹅卵石却是圆滑的。做人要像砖,不要学鹅卵石。
生:做人要像砖,为人正直有原则,但办事有时要像鹅卵石那样有灵活性,不拘泥死板。
师:联想巧妙,也很辩证。一块砖就可以从各方面联想,其实取一个角度和综合几个角度,就能写成一篇短文。同学们。赶快拿起笔,开始习作吧!
小学生作文,我们称之为习作,即使再简单,也并非感觉材料的涂抹和原始材料的堆砌。无论是立意布局、编列提纲,还是情意酝酿、思路展开,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而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又离不开形象思维。因此,在习作训练中,思维积极性的调动,思维方法的指点,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写好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不够强。加上生活范围比较狭窄。习作时又容易受到例文束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知识面的逐步扩大,对事物认识也日趋成熟。可见,习作训练的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会写什么就写什么。这种貌似尊重学生的行为其实是教师的失职。
新课标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有效的习作指导,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冲破习惯定势。不是从固定不变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不同对象去思考,让学生在自身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拓展、总结、反思、提炼、升华。在上述案例中,通过一块普通的红砖,以小见大,以平见奇,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经过多种不同联想,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知识丰富了。认识提高了,从而使习作训练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