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本文谈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内容。
【关键词】教学反思 内容 活动顺序 感悟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它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
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如何确定教学反思的内容呢?
1.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1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何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学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同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况、设计哪些练习可以巩固新知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切性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1.2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统一的过程。从“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理性精神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特别要反思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情况如何。
(3)是否启发了学生提问,学生提问的质量如何。
(4)问题是否恰时恰点,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
(5)核心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准确、到位。
(6)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活动是否高质高效,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有没有抓住这种机会。
(7)是否渗透和强调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8)教学内容的“价值观因素”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并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展示。
(9)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
(10)教师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有什么反应。
(11)各种练习是否适当。
(12)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1.3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对双基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方法的掌握,科学、人文价值的认识,以及理性精神的养成等诸方面;后者主要考察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的变化,个人教学经验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1.4 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经历,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归纳和概括,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使之成为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可以使用“反思档案”,其中包括:一是忠实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使之成为文本形式的经验;二是对文本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2.根据教师教学感悟中确定教学反思
2.1 记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2 牢记失败之处: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敗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2.3 捕捉瞬间灵感: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断融洽,此时,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教学是个师生相长的过程,灵感是师生相互碰撞时的精彩火花。
2.4 珍视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2.5 进行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反思,这节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教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关键词】教学反思 内容 活动顺序 感悟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它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
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如何确定教学反思的内容呢?
1.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1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何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学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同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况、设计哪些练习可以巩固新知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切性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1.2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统一的过程。从“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理性精神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特别要反思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情况如何。
(3)是否启发了学生提问,学生提问的质量如何。
(4)问题是否恰时恰点,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
(5)核心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准确、到位。
(6)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活动是否高质高效,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有没有抓住这种机会。
(7)是否渗透和强调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8)教学内容的“价值观因素”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并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展示。
(9)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
(10)教师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有什么反应。
(11)各种练习是否适当。
(12)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1.3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对双基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方法的掌握,科学、人文价值的认识,以及理性精神的养成等诸方面;后者主要考察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的变化,个人教学经验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1.4 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经历,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归纳和概括,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使之成为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可以使用“反思档案”,其中包括:一是忠实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使之成为文本形式的经验;二是对文本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2.根据教师教学感悟中确定教学反思
2.1 记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2 牢记失败之处: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敗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2.3 捕捉瞬间灵感: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断融洽,此时,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教学是个师生相长的过程,灵感是师生相互碰撞时的精彩火花。
2.4 珍视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2.5 进行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反思,这节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教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