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随之而产生。留守儿童群体在人格上存在诸多方面的缺失,探究培养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方法,不仅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留守儿童;健全人格;人格塑造;心理问题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比例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进一步转移而逐年增大。留守儿童由于亲情与教育的缺失,在人格上表现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心理状况十分堪忧。农村学校一方面应增加留守儿童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塑造,使其拥有健全的人格,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留守儿童人格缺陷的表现及原因
(1)远离父母,缺关爱。迫于生计,很多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或者经商,将子女留在家中让祖辈抚养。由于时间和交通的不便,很多家长一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与孩子见面的机会很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内心的孤独感十分强烈。当他们被他人欺负、受了委屈的时候,内心往往产生抱怨的情绪,埋怨父母不关心自己,觉得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当这种情绪爆发时,其行为上往往会表现为行为孤僻、焦虑易怒、不服管教等。
(2)独立性差,怕吃苦。隔代监护更容易滋生溺爱,在农村,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监护,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文化层次比较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往往是一味地迁就和溺爱,时时精心照顾,事事盲目替代,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在这种监护模式下,留守儿童养成了慵懒的坏习惯,生活不能独立,不会自理,怕吃苦,逐渐形成了惰性和懒散作风。
(3)自私心重,难合群。现如今,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贯彻,大多数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占有欲强,不喜欢与他人分享,喜欢我行我素,不善于与人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养成自我、自私、自闭的习惯,当父母亲人远离自己的时候,留守儿童的这一人格特征就被进一步激化,变得唯我独尊,霸道骄横,远离群体,社会意识差。
(4)内心敏感,怕挫折。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内心比较敏感,内心的消极情绪很容易被激发起来,不能客观地评价他人与自己,行为容易走向极端。
二、留守儿童行为矫正的策略分析
(1)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加强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与一般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更加渴望呵护与关爱,内心也更为敏感。教师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的温暖。教师应想办法打开学生的心门,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使留守儿童愿意将内心的苦闷与委屈向自己倾诉。只有建立起了友谊,彼此有了互信,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深入地进行。这能够很好地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当留守儿童感觉到被理解和被信任之后,他们也能够学会对人、对事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多一分信任和友爱,其行为也将更加规范化。
(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温室里的花朵禁不住风吹雨打,只有让留守儿童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让其克服无助带来的困扰,继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教师要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一方面让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帮助年迈的祖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技能大赛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起劳动观念,做一个勤奋、爱劳动、爱生活的少年。
(3)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现代社会要求人具备集体意识和团队概念。针对留守儿童自我封闭、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特点,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形成团队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如感恩教育、协作活动、集体观念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关心和尊重他人,如何与人合作,善于与人相处。
(4)培养留守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内心充满阳光,人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内心脆弱、情绪消极的状况,教师要努力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激情和希望。笔者常常给学生讲身残志坚的主题故事,讲孤儿勇敢生活的主题故事,让学生反思,虽然自己不能享受与父母朝夕相处的幸福时光,但是比起很多人的不幸,自己仍然是幸福的,至少自己有健康的身体,有完整的家庭,有疼爱自己的父母。让学生认识到短暂的分别是为了长时间的幸福生活,使留守儿童始终保持对光明前途的希冀,消除心中的负面情绪,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关爱,每一名教学工作者都要满怀爱心,持有恒心,坚定信心,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留守儿童;健全人格;人格塑造;心理问题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比例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进一步转移而逐年增大。留守儿童由于亲情与教育的缺失,在人格上表现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心理状况十分堪忧。农村学校一方面应增加留守儿童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塑造,使其拥有健全的人格,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留守儿童人格缺陷的表现及原因
(1)远离父母,缺关爱。迫于生计,很多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或者经商,将子女留在家中让祖辈抚养。由于时间和交通的不便,很多家长一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与孩子见面的机会很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内心的孤独感十分强烈。当他们被他人欺负、受了委屈的时候,内心往往产生抱怨的情绪,埋怨父母不关心自己,觉得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当这种情绪爆发时,其行为上往往会表现为行为孤僻、焦虑易怒、不服管教等。
(2)独立性差,怕吃苦。隔代监护更容易滋生溺爱,在农村,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监护,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文化层次比较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往往是一味地迁就和溺爱,时时精心照顾,事事盲目替代,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在这种监护模式下,留守儿童养成了慵懒的坏习惯,生活不能独立,不会自理,怕吃苦,逐渐形成了惰性和懒散作风。
(3)自私心重,难合群。现如今,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贯彻,大多数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占有欲强,不喜欢与他人分享,喜欢我行我素,不善于与人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养成自我、自私、自闭的习惯,当父母亲人远离自己的时候,留守儿童的这一人格特征就被进一步激化,变得唯我独尊,霸道骄横,远离群体,社会意识差。
(4)内心敏感,怕挫折。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内心比较敏感,内心的消极情绪很容易被激发起来,不能客观地评价他人与自己,行为容易走向极端。
二、留守儿童行为矫正的策略分析
(1)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加强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与一般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更加渴望呵护与关爱,内心也更为敏感。教师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的温暖。教师应想办法打开学生的心门,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使留守儿童愿意将内心的苦闷与委屈向自己倾诉。只有建立起了友谊,彼此有了互信,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深入地进行。这能够很好地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当留守儿童感觉到被理解和被信任之后,他们也能够学会对人、对事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多一分信任和友爱,其行为也将更加规范化。
(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温室里的花朵禁不住风吹雨打,只有让留守儿童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让其克服无助带来的困扰,继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教师要注重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一方面让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帮助年迈的祖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技能大赛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起劳动观念,做一个勤奋、爱劳动、爱生活的少年。
(3)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现代社会要求人具备集体意识和团队概念。针对留守儿童自我封闭、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特点,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形成团队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如感恩教育、协作活动、集体观念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关心和尊重他人,如何与人合作,善于与人相处。
(4)培养留守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内心充满阳光,人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内心脆弱、情绪消极的状况,教师要努力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激情和希望。笔者常常给学生讲身残志坚的主题故事,讲孤儿勇敢生活的主题故事,让学生反思,虽然自己不能享受与父母朝夕相处的幸福时光,但是比起很多人的不幸,自己仍然是幸福的,至少自己有健康的身体,有完整的家庭,有疼爱自己的父母。让学生认识到短暂的分别是为了长时间的幸福生活,使留守儿童始终保持对光明前途的希冀,消除心中的负面情绪,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关爱,每一名教学工作者都要满怀爱心,持有恒心,坚定信心,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