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得而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习得母语与学习外语是一对紧密联系的矛盾,一方面它们在习惯、环境、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它们都是以人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二语习得理论,揭示了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应有的地位,从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的共性来促进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的推动作用,最大限度的利用母语思维的正面影响,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二语习得;母语;正迁移;负迁移
The Teaching Study on Second Language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other Tongue
Chen Yami Jin Xiaoli
【Abstract】The mother tongue is mastered by the acquisition, while the foreign language is mastered by learning, that is, it is learned consciously under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Acquiring the mother tongue and learning the foreign language is a pair of contradictions. On the one h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 of the habit, environment, and method;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the process of the learning which takes the human being 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rough the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the acquisi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position of the thought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 in order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utilize the general characters of the language to advance the promoting role of the mother tongue on the learning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and to the excess, making use of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mother tongue to increas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Key words】the acquisi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mother tongue;positive transfer;negative transfer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56-02
作者简介:陈雅蜜(1981-),女,华北科技学院外语系教师,现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外语教学中,人们最注意的就是教与学的矛盾,认为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就是老师的讲授。把外语教学的成败的全部原因都归结为教学法的问题。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认为人的语言知识是不可能全靠后天的学习和归纳而获得,人先天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得而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习得母语与学习外语是一对紧密联系的矛盾,一方面它们在习惯、环境、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它们都是以人为主体的学习过程。通过分析二语习得理论,我们可以探索到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 正迁移与负迁移
习惯就是人对某个特殊的刺激和某个特殊的反应之间建立起有规律的联系,语言也是习惯形成的过程。所以母语作为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必然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母语口音对外语发音的影响,以英语为例,中国人讲英语时多少带有中国口音。而母语习惯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还会造成所谓国式外语的现象,比如中国学生所常犯的中式英语的毛病。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这种干扰又称为负迁移,由于负向迁移,使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把母语的特征转移到二语学习中去,从而产生错误。所以二语学习的过程也可看成是克服母语的干扰,逐渐用二语的特征来取代母语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二语学习的环节中,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去。因此,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两种语言相似的地方,学习便会更加容易,起着促进的作用,这是母语的正迁移。所以,克服母语的干扰并不是意味着在二语的学习中完全抛弃母语,而是要把这种干扰看成一种认知过程或一种策略。
2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母语既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从属于思维,它决定不了思维,但却可以影响人们的一些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母语能力是与他的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发展起来的。母语是一个人思维活动的第一语言反应系统,是在没有任何别的语言系统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而二语是习得者的第二语言系统,是在母语系统已经建立,思维能力已形成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是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母语知识以及通过母语获得的各种信息和抽象思维能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二语习得的重要知识基础,也是产生新思想的源泉。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母语思维模式或习惯已经内化,并已具相当母语交际能力之后才开始外语学习的。因此,二语习得者在学习外语时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母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并利用学习母语时获得的经验来指导自己掌握新的语言。也就是说,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另外,人类的思维是有共性的,因此用来表达思维的语言也具有共性。世界上的语言种类繁多,分属不同的语素、语族和语支。尽管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差异,但从本质上说语言是人类共有的属性,与人类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人类实现思维最有效的手段。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多种语言之间被揭示出来的共同点也越来越多。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在学习和掌握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否已经意识到,他对语言的共同性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当他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时,就会把他通过母语而获得的对语言共性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外语学习过程中,从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并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为他的外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此可见,外语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和技能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促进因素。
在外语学习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学习中,模拟外语环境,运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要绝对避免使用母语。有些人认为真正的外语课堂不应该使用母语,这对于那些生活在以汉语为母语语言环境的学习者来说,抛掉汉语来学习外语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味追求外语思维,强调母语思维的负面影响,这既忽视了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应有的地位,也没有遵循语言学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对两种语言进行必要和恰当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的共性来促进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的推动作用,最大限度的利用母语思维的正面影响,提高目的语学习的效率。
3 结论
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它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人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语言的天赋和才能,而这种天赋和才能在人出生初是经过长时间与外界语言环境大量接触不自觉地习得母语及其规则的。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只要有机会人们就会无意识地在头脑中把所学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我们的教学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认识和运用语言习得的这些规律,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英语的内在化过程,努力创造适应语言习得的课堂环境,培养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采取各种刺激手段去激发释放学生头脑内的巨大潜能,使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获得语言习得的效应,从而学好英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7-40
[2] 谢玉珍.论母语与第二语言跨语言间的迁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4)
[3] 杨波,王增文. 从二语习得理论看母语在教学中的应用[J].双语学习,2007.3,13-14
[4] 梁伟涛.了解二语习得规律.优化大学英语教学[J].聊城大学学报,2006.3,141-142
[5] 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 吕灿.浅谈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双向迁移作用.争鸣与探究[J].2007.1,67-68
[7] 程玉琴.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教学与管理[J].2006.8,92-93
【关键词】二语习得;母语;正迁移;负迁移
The Teaching Study on Second Language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other Tongue
Chen Yami Jin Xiaoli
【Abstract】The mother tongue is mastered by the acquisition, while the foreign language is mastered by learning, that is, it is learned consciously under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Acquiring the mother tongue and learning the foreign language is a pair of contradictions. On the one h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 of the habit, environment, and method;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the process of the learning which takes the human being 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rough the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the acquisi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position of the thought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 in order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utilize the general characters of the language to advance the promoting role of the mother tongue on the learning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and to the excess, making use of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mother tongue to increas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Key words】the acquisi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mother tongue;positive transfer;negative transfer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56-02
作者简介:陈雅蜜(1981-),女,华北科技学院外语系教师,现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外语教学中,人们最注意的就是教与学的矛盾,认为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就是老师的讲授。把外语教学的成败的全部原因都归结为教学法的问题。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认为人的语言知识是不可能全靠后天的学习和归纳而获得,人先天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得而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习得母语与学习外语是一对紧密联系的矛盾,一方面它们在习惯、环境、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它们都是以人为主体的学习过程。通过分析二语习得理论,我们可以探索到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 正迁移与负迁移
习惯就是人对某个特殊的刺激和某个特殊的反应之间建立起有规律的联系,语言也是习惯形成的过程。所以母语作为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必然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母语口音对外语发音的影响,以英语为例,中国人讲英语时多少带有中国口音。而母语习惯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还会造成所谓国式外语的现象,比如中国学生所常犯的中式英语的毛病。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这种干扰又称为负迁移,由于负向迁移,使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把母语的特征转移到二语学习中去,从而产生错误。所以二语学习的过程也可看成是克服母语的干扰,逐渐用二语的特征来取代母语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二语学习的环节中,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去。因此,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两种语言相似的地方,学习便会更加容易,起着促进的作用,这是母语的正迁移。所以,克服母语的干扰并不是意味着在二语的学习中完全抛弃母语,而是要把这种干扰看成一种认知过程或一种策略。
2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母语既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从属于思维,它决定不了思维,但却可以影响人们的一些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母语能力是与他的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发展起来的。母语是一个人思维活动的第一语言反应系统,是在没有任何别的语言系统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而二语是习得者的第二语言系统,是在母语系统已经建立,思维能力已形成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是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母语知识以及通过母语获得的各种信息和抽象思维能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二语习得的重要知识基础,也是产生新思想的源泉。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母语思维模式或习惯已经内化,并已具相当母语交际能力之后才开始外语学习的。因此,二语习得者在学习外语时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母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并利用学习母语时获得的经验来指导自己掌握新的语言。也就是说,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另外,人类的思维是有共性的,因此用来表达思维的语言也具有共性。世界上的语言种类繁多,分属不同的语素、语族和语支。尽管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差异,但从本质上说语言是人类共有的属性,与人类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人类实现思维最有效的手段。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多种语言之间被揭示出来的共同点也越来越多。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在学习和掌握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否已经意识到,他对语言的共同性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当他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时,就会把他通过母语而获得的对语言共性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外语学习过程中,从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并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为他的外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此可见,外语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和技能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促进因素。
在外语学习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学习中,模拟外语环境,运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要绝对避免使用母语。有些人认为真正的外语课堂不应该使用母语,这对于那些生活在以汉语为母语语言环境的学习者来说,抛掉汉语来学习外语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味追求外语思维,强调母语思维的负面影响,这既忽视了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应有的地位,也没有遵循语言学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对两种语言进行必要和恰当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的共性来促进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的推动作用,最大限度的利用母语思维的正面影响,提高目的语学习的效率。
3 结论
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它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人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语言的天赋和才能,而这种天赋和才能在人出生初是经过长时间与外界语言环境大量接触不自觉地习得母语及其规则的。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只要有机会人们就会无意识地在头脑中把所学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我们的教学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认识和运用语言习得的这些规律,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英语的内在化过程,努力创造适应语言习得的课堂环境,培养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采取各种刺激手段去激发释放学生头脑内的巨大潜能,使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获得语言习得的效应,从而学好英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7-40
[2] 谢玉珍.论母语与第二语言跨语言间的迁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4)
[3] 杨波,王增文. 从二语习得理论看母语在教学中的应用[J].双语学习,2007.3,13-14
[4] 梁伟涛.了解二语习得规律.优化大学英语教学[J].聊城大学学报,2006.3,141-142
[5] 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 吕灿.浅谈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双向迁移作用.争鸣与探究[J].2007.1,67-68
[7] 程玉琴.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教学与管理[J].2006.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