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雀东南飞》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拓展模块)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授课过程中采纳了教参的教学建议,但在授课过程中又与教参中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本文论述了由音乐和故事导入、感知课文、分析主旨及层次、拓展延伸等四方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建议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诗歌较长,所以就需要语文教师灵活地安排课文的内容,下面就如何上好这节课做一些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新课导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悠久,文化古韵深厚,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由楚辞到乐府民歌,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诗歌的发展脉络。中华民族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愿望是众人向往的,如果生前不能为夫妻,死后也要葬在一起。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白蛇传》、《梁祝化蝶》、《天仙配》、《钗头凤》、《田螺姑娘》等等。都展现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曲曲寸断心肠的千古绝唱。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梁祝化蝶、钗头凤的故事梗概,简介乐府汉乐府,利用这些知识引入,有利于学生理解故事主题,营造学习气氛。
二、通读全诗,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
由于詩歌较长,不宜课堂教学时串讲,稳重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可自行疏通字词并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只需要适当对情节进行梳理。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阅读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思考题,仔细阅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提示问题如下:文章写了什么样故事?2.人物性格和情感是怎样的?3.这个故事具有什么社会意义?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好,只要教师认真备课,不拘于泥,学生一定可以达到主题感知的教学目标
三、分析课文
在学生全面阅读与思考后,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首先,组织大家讨论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教师综合归纳出整体概念。本文的中心主旨:本诗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焦仲卿刘兰芝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其中描述的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刁蛮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课文。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当时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故事情节:按照焦仲卿、刘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进行叙述的。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这部分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提出问题,展开矛盾。夫妻本恩爱,愿白头偕老,此情永恒。婆婆且不容,硬逼迫他们离异。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话别,发誓要接兰芝回家。这里分三个层次,分别叙述了三个内容。第一个层次: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其母训斥,只好说服兰芝暂且回家,待到日后接兰芝回府,还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第二个层次: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表现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向婆婆和小姑子告别。 第三个层次: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的情景。再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表现了兰芝坚决的态度。这部分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写兰芝母亲刚开始不理解女儿,经过女儿的叙述,终于体谅女儿的处境。第二个层次:写兰芝的哥哥势力霸道,毫不顾忌兄妹之情,一定要逼着妹妹改嫁。第三个层次: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展现了焦仲卿刘兰芝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表达了诗人及大众强烈的愿望。这首诗的结尾构思了焦仲卿刘兰芝双双化做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自由恋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四、拓展练习
考虑到封建家长制与封建礼教制度对人们美好情感的摧残影响深远,文学、文化价值高,所以拓展延伸以课后练习五为主,两题均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练习的基本要求:背诵课文重点段落,总结全文。特殊要求:写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我国的古典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未来的事业、家庭、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孔雀东南飞》作为古代史“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纳教参的建议,但是要有取舍,不必拘泥于教学参考书,教师可以将自己阅读的心得、感受、体验与程序、规律、方法等一并教拿来与学生共享。发现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问题,产生出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好的,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就可以达成了。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建议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诗歌较长,所以就需要语文教师灵活地安排课文的内容,下面就如何上好这节课做一些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新课导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悠久,文化古韵深厚,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由楚辞到乐府民歌,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诗歌的发展脉络。中华民族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愿望是众人向往的,如果生前不能为夫妻,死后也要葬在一起。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白蛇传》、《梁祝化蝶》、《天仙配》、《钗头凤》、《田螺姑娘》等等。都展现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曲曲寸断心肠的千古绝唱。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梁祝化蝶、钗头凤的故事梗概,简介乐府汉乐府,利用这些知识引入,有利于学生理解故事主题,营造学习气氛。
二、通读全诗,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
由于詩歌较长,不宜课堂教学时串讲,稳重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可自行疏通字词并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只需要适当对情节进行梳理。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阅读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思考题,仔细阅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提示问题如下:文章写了什么样故事?2.人物性格和情感是怎样的?3.这个故事具有什么社会意义?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好,只要教师认真备课,不拘于泥,学生一定可以达到主题感知的教学目标
三、分析课文
在学生全面阅读与思考后,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首先,组织大家讨论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教师综合归纳出整体概念。本文的中心主旨:本诗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焦仲卿刘兰芝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其中描述的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刁蛮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课文。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当时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故事情节:按照焦仲卿、刘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进行叙述的。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这部分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提出问题,展开矛盾。夫妻本恩爱,愿白头偕老,此情永恒。婆婆且不容,硬逼迫他们离异。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话别,发誓要接兰芝回家。这里分三个层次,分别叙述了三个内容。第一个层次: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其母训斥,只好说服兰芝暂且回家,待到日后接兰芝回府,还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第二个层次: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表现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向婆婆和小姑子告别。 第三个层次: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的情景。再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表现了兰芝坚决的态度。这部分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写兰芝母亲刚开始不理解女儿,经过女儿的叙述,终于体谅女儿的处境。第二个层次:写兰芝的哥哥势力霸道,毫不顾忌兄妹之情,一定要逼着妹妹改嫁。第三个层次: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展现了焦仲卿刘兰芝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表达了诗人及大众强烈的愿望。这首诗的结尾构思了焦仲卿刘兰芝双双化做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自由恋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四、拓展练习
考虑到封建家长制与封建礼教制度对人们美好情感的摧残影响深远,文学、文化价值高,所以拓展延伸以课后练习五为主,两题均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练习的基本要求:背诵课文重点段落,总结全文。特殊要求:写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我国的古典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未来的事业、家庭、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孔雀东南飞》作为古代史“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纳教参的建议,但是要有取舍,不必拘泥于教学参考书,教师可以将自己阅读的心得、感受、体验与程序、规律、方法等一并教拿来与学生共享。发现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问题,产生出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好的,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就可以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