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民间艺术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城距兰州以北百余里,俗称条城。坐落在黄河岸边,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埠码头和水路交通要道,兴盛于明清时期,得益于水烟产业。一度成为西北及黄河流域商贾云集的地方,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给青城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教育的兴盛。南北文化的互动和交融,多元经济的并存与发展使这里人才辈出,先后涌现了一批陇上名人,给青城本土文化奠定了基础,也给青城民间艺术以丰富的滋养。
   探询青城,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书香门第,很多老宅子至今还保留着几百年前文进武举的匾榜,明清建筑端庄秀丽,祠堂书院保存尚好,古时家具,家家都有,几乎连片的商人会馆,富人豪宅昭示着昔日的辉煌。这里就像一个自然的古代博物馆。当我们感受这一切时,不难体会到这里最值得赞扬的是人们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愿望和纯朴的心灵以及洋溢着的聪明才智。无论从诗词书画、剪纸刺绣或砖雕木刻、戏曲小调,在创作内容上表达人们对理想和愿望的追求;如传统的吉祥符号“福、禄、寿”、“琴棋书画”、“麒麟送子”、虎、狮、牛、羊等,反映民俗民情、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的“十二生肖”、“唐僧取经”、“吉庆有余”、“渔樵耕读”、“教五子”、“暗八仙”等,其中以吉祥辟邪、农耕苦读为内容的最有特色。由此看出青城民间艺术创作的意识是崇高而理想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
   青城民间艺术虽然门类繁多,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他们和任何艺术作品一样,都具有鲜明的主题表现;大到一座建筑,一尊雕塑,一块木刻,小到一只荷包,一对枕顶或一格剪纸,无论任何地方,任何形式都能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愿。砖雕作品《教五子》、《渔樵耕读》,刺绣作品《百鸟朝凤》、《威震四方》,剪纸作品《朵朵葵花向太阳》,地方小曲子《西厢调》等等,每一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青城民间艺术的创作,大多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来寻求合理的造型形式,它不受自然现象的约束,进行大胆的取舍,选以典型的形象和情节加以表达,使生活中原本无声无色的东西,变得活灵起来,给几千年传统、概念化的审美观念赋予时代的色彩、生活的气息。青城书院大门两侧竖有两个石雕的石鼓,高家祠堂大门两侧则有两座石雕狮子,周姓的前门两侧卧有两个巨形的黄河石,六柱木刻大门前肘墙下砌有两块长方形石板,还有一处被叫作四扇门的大门前放置着两个青色的刻有纹样图案的石墩。无论破旧的,新近建成的,水泥的或者木刻的,几乎所有大门前须安置两个石头。这一乡俗源于传统文化,其取意保家太平,用作镇宅辟邪。围绕这一主题,民间匠人们创作了雄伟而逼真的石雕狮子,二龙戏珠的双面石鼓,自然形态的黄河巨石,微施雕琢的青色石板,原始笨拙的黑色石墩,以及碗口大小的各种卵石。
   在青城的庙宇、祠堂、民居或生活日常用具、用品上都能找到大量的装饰图案。如高家祠堂的木刻,民宅大门的砖雕、照壁图案,民宅窗户上的剪纸、彩绘、刺绣肚兜、枕顶的装饰等等。装饰在青城的民间艺术中被各种体裁所采用,而且达到了巧夺天工,妙笔生花的境界;在装饰纹样和形象的设计上他们大胆地传承古代吉祥图案,边饰图案、锦花图案、画像石、画像砖等,并依据风俗或部位的不同,借用莲花、牡丹、飞禽走兽、仙果花草、云气纹、回旋纹等图形做为装饰符号,装饰结构多以对称和展开,纹样组合巧妙,线形变化多样,布局有疏有密,整体形象大方而合理。
   民建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装饰图案。从这些大小不同、形式不同、手法不同、样式不同、位置不同的图案来看,应用者独具匠心;作者强调装饰效果,但更加注重装饰效果之后的功利,即装饰的趣味性。作者通过概括、洗练的造型,目的是将具有象征、寓意性的符号通过比较简便的手法表现出来,像砖雕门楼上的小匾,有些是直接用汉文书写,而更多的则是用形象来表达,同样是“荣华富贵”,如果用形象来表现,则雕一盛开的牡丹,上舞凤凰,既有装饰效果,又有耐人寻味之处。装饰艺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不仅在砖雕上刺绣、剪纸、木刻等都有大量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到青城民间艺术中暗含的中国古代原始哲学观念,和青城文化的渊博与深厚。
其他文献
  
期刊
神奇美丽的土地,要军人来守护。   世界教科文组织界定海拔3 700米以上为生命禁区,中国军队在生命禁区的师级单位共有三个,果洛军分区即为其一。果洛州府所在地年均气温- 4℃,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的60%,地表1米之下即永冻层,属于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劣、环境最苦的一个州。在这里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然而,军分区大院却有草坪,也有树林,远方蓝天雪峰,近
期刊
庆阳地处黄河中游流域甘肃东南端,习称“陇东”,古称“北豳”,是宁夏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古有“控振萧关,襟带秦岭”之誉。这块沃土曾养育先民,是华夏农耕文明和中医药的源头所在,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黄帝在这里都留下了足迹。在这里歧伯开创了中华医学,范仲淹留下了“不为良相,亦为名医”的千古绝唱。   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庆阳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由于交通不便,
期刊
中国、朝鲜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朝两国更是用鲜血凝成了真挚的友谊。在与中国政府交往中,精致典雅的漆器成为友谊的使者,传递着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展示了朝鲜漆艺的古老传统。   1953年11月,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朝鲜首相金日成来华进行正式友好访问。金日成此行访华对三年来中国政府对朝鲜的无私援助表示真诚的感谢,转达了朝鲜人民对伟大的中国人民的
期刊
蔡家寺在甘肃甘谷县东北渭水峪火车站(陇海线)以西,渭河北面的二级台地上,寺、村同名,寺在村北一山丘上,依山而建,直达山顶。据清乾隆《伏羌县志》(甘谷旧名伏羌)记载,寺庙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70),至今已有650年左右的光景。至于何时有村,县志语焉不详,实难详考;而何以村、寺同名,亦不得而知。最奇怪者,蔡家寺村,顾名思义,村人大率当为蔡姓,就像河对岸斜对的蒋家寺村,其村民多为蒋姓一样,
期刊
阴历2003年底,我到达西海固,这里已经举行了晨礼———邦答。   从火车站到汽车站,寒冷的天气让我觉得,西海固还是那个西海固,只是温度比去年更加让人恐惧,语言比兰州更加耳熟。   “小伙子,你走啊达哩?”一个胡子很长的回族老者问道,顺便抽出插在袖筒里的双手,揭开小小的蒸笼,“吃笼包子再走。”一团雾气突然散开,香气扑鼻而来。   在固原汽车站,这个老者已经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的西北地区相对贫穷落后、文明不发达,但近年的一些考古发现对此提出了否定,地处中国青海省和甘肃省交界处的喇家遗址则是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据。大量而精美的文物出土,不仅证明了早在4 000多年前的史前时代,中国西北的黄河上游地区就曾经有古人类活动,而且他们还创造了相当灿烂的古文明,因此喇家遗址考古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已有的考古证据来看,也就是在 4 000年前
期刊
藏族学者阿芒班智达的著作中,这样描述藏民心中的极乐园:香巴拉是人类文明的圣地,状如八瓣莲花,中心的边缘及叶子两边环绕着雪山,叶子之间由流水或雪山分开,雪山和秃山、石山和草山、林山和花果山、湖泽、林木及园林等都安排得令人陶醉倾心,中间顶端有国都噶拉洼,中心柔丹王宫,十分美妙。其食物及享用等,天上玉皇也难以相比……   长久以来,香巴拉就是藏民心中的极乐世界、梦境中的家园,但一直宛若天堂
期刊
           
期刊
寻一湾月牙泉,  洗我心上尘;  寻一面三危山,  栽下沙枣林;  寻一只九色鹿,  驾起绿洲云;  寻一曲箜篌引,  舞作胡旋风。  寻一卷边塞诗,  按剑夜长吟;  寻一座玉门关,  手摘天狼星;  寻一个牧羊女,  赠我李广杏;  寻一队驼铃响,  挥别夕阳红。  丝绸路啊,朝圣的人,  心虔诚啊,出彩虹。  万里跋涉惟一念,  敦煌寻梦梦成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