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以夯实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所以,形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环境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东西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新学习的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开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结论
教师素质是创新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阎立钦教授一再强调,要重视“教师创新问题研究。江苏省苏州市教委专门把“开发教师创造力”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他们把构建教师创新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合理配置教师、课程中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作为研究内容;马鞍山市七中则把“初中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四川新都一中,通过班集体建设来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等。创新学习确实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对教师进行培养训练,使他们逐步提高創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真正成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成英姿. 自主探索式教学与中学生创新心理发展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 (01) .
[2]石碧希. 论创新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8) .
[3]宋亦飙,贺淑华.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说略[J]江西教育, 2003,(04) .
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以夯实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所以,形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环境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东西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新学习的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开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结论
教师素质是创新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阎立钦教授一再强调,要重视“教师创新问题研究。江苏省苏州市教委专门把“开发教师创造力”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他们把构建教师创新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合理配置教师、课程中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作为研究内容;马鞍山市七中则把“初中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四川新都一中,通过班集体建设来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等。创新学习确实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对教师进行培养训练,使他们逐步提高創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真正成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成英姿. 自主探索式教学与中学生创新心理发展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 (01) .
[2]石碧希. 论创新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8) .
[3]宋亦飙,贺淑华.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说略[J]江西教育, 20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