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卓越的成果,人才辈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的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始于绘画专业,由于先前的基础不牢,长期以来都是以西方的教育为模版,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形式下,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使命,所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在下文中我们将分三部分论述了如何在高校进行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1 注重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前的艺术设计是为了解决人类最基本的要求,现阶段的艺术设计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目前人类已经跨入信息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如不及时调整,将难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社会需求。就全球角度来看,综合化设计市场已经形成:即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产品注册商标标志、产品包装到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包括产品广告策划、产品展示设计、产品环境设计)等一条龙的综合性服务。从企业的运行来说,产品从开发与设计到市场销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没有哪一个企业愿意由许多设计师来分别完成这一系统设计的某一个局部。因此,艺术设计教育走综合化发展道路成为无可回避的发展趋势。
2 使创新能力为综合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2.1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有适于创新能力发展的外部客观环境条件。学校教育是学生走向成人生活的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定时的课程、定量的知识、严格的教导、定向的发展等,这种社会化的方式培养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不免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压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但是,我们不可能因为社会化消磨掉了创造力而废除社会化,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如何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并且把这些由独立思考而来的创造力引导到有用的方面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赖于合理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
2.2教学模式的改变
2.2.1过去教学模式的缺点。过去,典型的设计教学模式是“三段式”,即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三大块。但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设计重新走向综合时,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培养具有综合性创造力人才的严重障碍。因为在“三段式”教育下获取的知识都是被相对割裂、各成体系的,学生很难在这样一些缺乏相互有机联系的知识基础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设计创造。
2.2.2实行综合化教学。为了实施设计教育综合化,过去以教材为基础的分门别类的课程教学方法,已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只有以课题教学来代替课程教学,即以一个个由易渐难的课题,有机地将系统设计所需的知识,通过教学课题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使其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得以消化和吸收,才有可能实现培养专业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适应综合性教育发展趋势,建立综合性的设计教育模式,强调的是以设计为中心,即以系统的课题为核心,有机地编排相应的知识,使学生在这些课题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和造就综合的设计能力,包括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相应能力。
2.2.3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从创造思维训练和素质能力培养两个基本点着手。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努力方向都要从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探索。
3 提高教师的素质
综合化的设计教育除了教学结构本身的变革之外,很重要的是任课教师的素质需要全面提高。设计教育的师资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有多学科的知识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那些既有专业教学经历、又有多学科知识,并且有跨学科实践背景的教师,将是当前设计教学最为理想的师资。真正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师队伍结构应该是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组成的。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艺术设计同其他许多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成果形式的直观性、通俗性、社会性。艺术设计教师的创新能力,必须在实际设计中才能到锻炼。创新型高素质的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复合型、交叉型的;在政治素质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技能上掌握现代的艺术设计手段和教育方法。具体而言,艺术设计的教师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对工业生产、材料科学、消费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方法等具有较深厚的理解。当然,这样一类理想型的教师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任课教师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综合性设计与教学能力,以适应当前教育变革的需要。
进入 21 世纪,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综合化设计教育模式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全新的策略。我们需要有一个全新开放的管理理念:要交流、要变革、要创新。创新是艺术设计教育进步的前提,只有不断的创新,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才会不断地自我更新,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高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地方,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的创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的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要引起各高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郭有适.创造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杨恩国.探索现代设计教育训练课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3]過山.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杭州工学院学报,2004,(1)
作者简介:
陈少杰,陕西省商洛市人,就读于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20801班。
1 注重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前的艺术设计是为了解决人类最基本的要求,现阶段的艺术设计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目前人类已经跨入信息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如不及时调整,将难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社会需求。就全球角度来看,综合化设计市场已经形成:即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产品注册商标标志、产品包装到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包括产品广告策划、产品展示设计、产品环境设计)等一条龙的综合性服务。从企业的运行来说,产品从开发与设计到市场销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没有哪一个企业愿意由许多设计师来分别完成这一系统设计的某一个局部。因此,艺术设计教育走综合化发展道路成为无可回避的发展趋势。
2 使创新能力为综合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2.1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有适于创新能力发展的外部客观环境条件。学校教育是学生走向成人生活的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定时的课程、定量的知识、严格的教导、定向的发展等,这种社会化的方式培养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不免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压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但是,我们不可能因为社会化消磨掉了创造力而废除社会化,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如何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并且把这些由独立思考而来的创造力引导到有用的方面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赖于合理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
2.2教学模式的改变
2.2.1过去教学模式的缺点。过去,典型的设计教学模式是“三段式”,即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三大块。但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设计重新走向综合时,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培养具有综合性创造力人才的严重障碍。因为在“三段式”教育下获取的知识都是被相对割裂、各成体系的,学生很难在这样一些缺乏相互有机联系的知识基础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设计创造。
2.2.2实行综合化教学。为了实施设计教育综合化,过去以教材为基础的分门别类的课程教学方法,已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只有以课题教学来代替课程教学,即以一个个由易渐难的课题,有机地将系统设计所需的知识,通过教学课题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使其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得以消化和吸收,才有可能实现培养专业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适应综合性教育发展趋势,建立综合性的设计教育模式,强调的是以设计为中心,即以系统的课题为核心,有机地编排相应的知识,使学生在这些课题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和造就综合的设计能力,包括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相应能力。
2.2.3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从创造思维训练和素质能力培养两个基本点着手。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努力方向都要从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探索。
3 提高教师的素质
综合化的设计教育除了教学结构本身的变革之外,很重要的是任课教师的素质需要全面提高。设计教育的师资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有多学科的知识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那些既有专业教学经历、又有多学科知识,并且有跨学科实践背景的教师,将是当前设计教学最为理想的师资。真正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师队伍结构应该是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组成的。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艺术设计同其他许多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成果形式的直观性、通俗性、社会性。艺术设计教师的创新能力,必须在实际设计中才能到锻炼。创新型高素质的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复合型、交叉型的;在政治素质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技能上掌握现代的艺术设计手段和教育方法。具体而言,艺术设计的教师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对工业生产、材料科学、消费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方法等具有较深厚的理解。当然,这样一类理想型的教师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任课教师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综合性设计与教学能力,以适应当前教育变革的需要。
进入 21 世纪,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综合化设计教育模式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全新的策略。我们需要有一个全新开放的管理理念:要交流、要变革、要创新。创新是艺术设计教育进步的前提,只有不断的创新,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才会不断地自我更新,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高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地方,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的创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的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要引起各高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郭有适.创造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杨恩国.探索现代设计教育训练课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3]過山.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杭州工学院学报,2004,(1)
作者简介:
陈少杰,陕西省商洛市人,就读于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208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