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观察在英国期间的访问学习,反思湖北民族学院经管类专业的本科教学,发现当前民族高校在保持并发扬少数民族特色、明确自身的办学特色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因而就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提出一点思考。
[关键词]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5-0189-02
1 引 言
民族高校的教学改革一直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高校教师应认真思考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任教于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年初公派至英国格林多大学进行访学,期间完整旁听经管类本科专业的几门课程,并咨询请教该校教师有关本科教学的相关问题。格林多大学位于威尔士的东北部,当地使用英语和威尔士语两种语言。格林多大学是英国最年轻的高校之一,也是全英国际学生比例最大的高校之一[1],因此教学中的一些理念、经验和方法对于我国民族高校的工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将中英两校进行对比后,本文就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问题做出一点思考。
2 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
中英两国都是有着悠久优良教育传统的国家,在重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上有着很多共同之处。然而近几百年来英国的教育在全世界独树一帜,遥遥领先,光是剑桥和牛津两所高校,就足以让人信服英国高等教育的卓越[2]。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为祖国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各种高等人才。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在中国已经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民族高校生源的民族结构多元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比重较高。因此立足民族高校的独特,探讨本科教育改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首先,民族高校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够显著,和非民族高校逐渐同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格林多大学所有公共标示乃至学校网站都使用英语和威尔士语2种语言,与威尔士本地的情况一致。本地人中相当一部分会讲英语和威尔士语,并保持使用威尔士语的习惯。湖北民族学院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乃至武陵山片区唯一的民族高校,承担着传承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的重任。土家族是片区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苗族其次,即使土家族和苗族有语言而无文字,试想结合高度发达的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汉语、土家语、苗语表达不是不可能。少数民族文化是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衰退是可怕的,重视民族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传承文化,延续并光大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民族高校在这方面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其次,民族高校办学的特色不够鲜明。办学特色是民族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标识,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湖北民族学院是一所以本科为主的教学型民族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有7个,还有1个硕士点。格林多大学是一所在课程设置上以产业为导向的教学型大学,商学院的本科专业侧重商业、财务、企业管理,两校在经管类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差别很大。湖北民族学院的课程、课时更多,有一定量的通识课,专业课程安排上理论课程偏多且较深,实践课程较少。在教学手段上,两校都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湖北民族学院教材选定,以课堂讲授为主;评价标准上,多以闭卷笔试的期末成绩为主要参考,辅以出勤率、课堂发言等平时成绩。而格林多大学不仅以产业为导向设置课程,还将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和专长反馈到课程,确保为学生提供最相关的技能[3]。授课上更加灵活,注重思想的交流和互动,考核体系更加多元化。
两所高校主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就业工作对教学的反向促进值得重视。湖北民族学院在办学特色上的突破尝试已初见端倪:与本地龙头企业及企业集团合作,将学生送到管理第一线“学以致用”地提高其专业水平,学校的一个基地还获得了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称号;并与周边的乡村建立长效联系,让学生利用假期协助村干部的工作,并深入专业合作社和基层农户进行跟踪调查。学生在接纳民族文化、通晓民族政策、农村政策,熟悉基层工作时,又取得研究的第一数据,使课堂学到的经济管理理论得以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反向促进教学。学校鼓励教师把对科研感兴趣的本科生加入研究团队,提高立志考研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民族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有待多元化。目前教师几乎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工作,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理论功底较深厚而经济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较欠缺。导致高校毕业生像流水线生产的“标准件”,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缺乏,应届毕业生求职往往被“工作经验”门槛拦住。作为人才供给方的高校亟待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上做出调整,需要更多的“双师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给学生更多的实战模拟,更丰富逼真的场景呈现和现实可行的案例讲解。校企应该增强合作,请企业家进高校给学生教授部分课程,同时企业家也在高校中得到理论提升,有助其企业管理工作,实现双赢。
3 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随着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民族高校的重视和扶持,民族高校近年来发展很快,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工作也日渐提高。本文基于笔者在格林多大学访问期间的旁听和咨询,就民族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思考。
首先,重视保持民族高校的民族特色,经管类专业亦该重视。我们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中更多服务地方和民族地区,因此应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继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本民族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早、更有效地定位未来的发展,避免虚度光阴。
其次,进一步明确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办学特色。在财经类高校本科办学趋同的背景下[4],民族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应进一步明确办学特色。围绕服务地方、服务民族地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加大实践课程的分量,提供更便利、更合理的实践学习机会。对于立志深造的学生则应充分利用师资、图书资料等多种资源,帮助他们在专业学习上进一步提升。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不仅“能教、会教”,还肩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少数民族人才的重担。在学历教育继续推行的同时,应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双语教学能力,有助于把民族文化、民族经济推向国际舞台。此外还应引入更多的“双师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增强民族高校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部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顺畅地对接岗位,提升学生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3]数据来源:http://www.glyndwr.ac.uk/en/AboutGlyndwrUniversity/Whoweare/[2014-03-07].
[2]王亮,柯玉贞.基于我国本科教育改革的中英高等教育差异比较[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6(10):182-188.
[4]徐静鏐.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办学趋同现象解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8):117-120.
[关键词]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5-0189-02
1 引 言
民族高校的教学改革一直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高校教师应认真思考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任教于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年初公派至英国格林多大学进行访学,期间完整旁听经管类本科专业的几门课程,并咨询请教该校教师有关本科教学的相关问题。格林多大学位于威尔士的东北部,当地使用英语和威尔士语两种语言。格林多大学是英国最年轻的高校之一,也是全英国际学生比例最大的高校之一[1],因此教学中的一些理念、经验和方法对于我国民族高校的工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将中英两校进行对比后,本文就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问题做出一点思考。
2 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
中英两国都是有着悠久优良教育传统的国家,在重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上有着很多共同之处。然而近几百年来英国的教育在全世界独树一帜,遥遥领先,光是剑桥和牛津两所高校,就足以让人信服英国高等教育的卓越[2]。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为祖国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各种高等人才。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在中国已经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民族高校生源的民族结构多元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比重较高。因此立足民族高校的独特,探讨本科教育改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首先,民族高校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够显著,和非民族高校逐渐同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格林多大学所有公共标示乃至学校网站都使用英语和威尔士语2种语言,与威尔士本地的情况一致。本地人中相当一部分会讲英语和威尔士语,并保持使用威尔士语的习惯。湖北民族学院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乃至武陵山片区唯一的民族高校,承担着传承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的重任。土家族是片区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苗族其次,即使土家族和苗族有语言而无文字,试想结合高度发达的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汉语、土家语、苗语表达不是不可能。少数民族文化是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衰退是可怕的,重视民族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传承文化,延续并光大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民族高校在这方面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其次,民族高校办学的特色不够鲜明。办学特色是民族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标识,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湖北民族学院是一所以本科为主的教学型民族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有7个,还有1个硕士点。格林多大学是一所在课程设置上以产业为导向的教学型大学,商学院的本科专业侧重商业、财务、企业管理,两校在经管类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差别很大。湖北民族学院的课程、课时更多,有一定量的通识课,专业课程安排上理论课程偏多且较深,实践课程较少。在教学手段上,两校都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湖北民族学院教材选定,以课堂讲授为主;评价标准上,多以闭卷笔试的期末成绩为主要参考,辅以出勤率、课堂发言等平时成绩。而格林多大学不仅以产业为导向设置课程,还将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和专长反馈到课程,确保为学生提供最相关的技能[3]。授课上更加灵活,注重思想的交流和互动,考核体系更加多元化。
两所高校主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就业工作对教学的反向促进值得重视。湖北民族学院在办学特色上的突破尝试已初见端倪:与本地龙头企业及企业集团合作,将学生送到管理第一线“学以致用”地提高其专业水平,学校的一个基地还获得了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称号;并与周边的乡村建立长效联系,让学生利用假期协助村干部的工作,并深入专业合作社和基层农户进行跟踪调查。学生在接纳民族文化、通晓民族政策、农村政策,熟悉基层工作时,又取得研究的第一数据,使课堂学到的经济管理理论得以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反向促进教学。学校鼓励教师把对科研感兴趣的本科生加入研究团队,提高立志考研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民族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有待多元化。目前教师几乎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工作,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理论功底较深厚而经济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较欠缺。导致高校毕业生像流水线生产的“标准件”,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缺乏,应届毕业生求职往往被“工作经验”门槛拦住。作为人才供给方的高校亟待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上做出调整,需要更多的“双师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给学生更多的实战模拟,更丰富逼真的场景呈现和现实可行的案例讲解。校企应该增强合作,请企业家进高校给学生教授部分课程,同时企业家也在高校中得到理论提升,有助其企业管理工作,实现双赢。
3 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随着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民族高校的重视和扶持,民族高校近年来发展很快,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工作也日渐提高。本文基于笔者在格林多大学访问期间的旁听和咨询,就民族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思考。
首先,重视保持民族高校的民族特色,经管类专业亦该重视。我们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中更多服务地方和民族地区,因此应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继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本民族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早、更有效地定位未来的发展,避免虚度光阴。
其次,进一步明确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办学特色。在财经类高校本科办学趋同的背景下[4],民族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应进一步明确办学特色。围绕服务地方、服务民族地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加大实践课程的分量,提供更便利、更合理的实践学习机会。对于立志深造的学生则应充分利用师资、图书资料等多种资源,帮助他们在专业学习上进一步提升。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不仅“能教、会教”,还肩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少数民族人才的重担。在学历教育继续推行的同时,应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双语教学能力,有助于把民族文化、民族经济推向国际舞台。此外还应引入更多的“双师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增强民族高校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部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顺畅地对接岗位,提升学生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3]数据来源:http://www.glyndwr.ac.uk/en/AboutGlyndwrUniversity/Whoweare/[2014-03-07].
[2]王亮,柯玉贞.基于我国本科教育改革的中英高等教育差异比较[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6(10):182-188.
[4]徐静鏐.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办学趋同现象解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8):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