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理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与实践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ophe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农林院校的物理类公共课教学过程中,本文探索将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创新发展理念等思政人文元素与物理知识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并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思政;农业物理学;物理农业
  中图分类号:O4-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一重要论述为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农业物理学课程是福建农林大学面向农林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部分是大学物理基础理论,包括力、热、光、电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内容富有逻辑性和方法性,具有深刻的科学和哲学内涵。另一部分是物理技术在现代农林科技中的应用,介绍了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一、农业物理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等院校的立身之本。大学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做好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农业物理学属于公共基础课,相比一般专业课程,其面向的授课对象更加广大,因此在农业物理学课程中传播人文价值和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先天优势。农业物理学在大方向上是物理类课程,而物理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日常的吃、穿、住、用、行,都离不开物理,因此,物理课程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元素和价值。如果把物理知识和人文思政元素适当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枯燥的物理知识讲授变得生动有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价值情感。另外,农业物理学课程将物理知识与现代物理农业的技术应用联系起来,培养了他们运用学科交叉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科技创新的潜力。总之,开展农业物理学课程思政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合理安排农业物理学课程中知识讲授与思政内容的关系
  要做好农业物理学课程思政,首先要处理好课程中知识讲授与思政价值引领的关系。不能把农业物理的内容与思想政治的内容简单相加,课程思政不是每节课讲完农业物理知识后给学生上的政治课。相比人文类课程,物理类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的直接联系不强,但是可以在讲授农业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从物理知识自然延伸到相关的人文思政内容。比如讲到某些物理定律时,从它们在科技上的应用延伸到讲述中国科学家运用相关技术实现科技报国的奋斗事迹;由农业物理讲座内容中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引出学科交叉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巧妙地将农业物理内容与思政内容搭上互通的桥梁,才能同时达到知识传授和教化育人的目的。
  三、农业物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一)用爱国物理学家的奋斗事迹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高新技术等领域的进步都有中国物理学家的身影。比如,讲授力学基础内容时,可以引申到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的故事。1931年钱伟长先生考取了清华大学历史系,但就在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正在历史系就读的钱先生受到强烈触动,感到中国的科技落后造成了国弱受欺,毅然决定弃文从理,转学物理系,走科技救国的道路。出国留学期间,钱伟长逐渐成长为一名国际知名的力学家。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钱先生备受鼓舞,那时正担任加州理工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的钱先生决定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国内生活的窘迫丝毫未动摇钱伟长科技救国的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先生参与筹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他还创办了重要的学术期刊《应用数学和力学》,推动中国力学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的交流。他在建筑土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正是钱伟长一生爱国奉献的真实写照。
  (二)物理科学知识发现案例培育學生的科学精神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而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发展和构建过程正是这一原则的充分体现。比如,牛顿就是通过实验观测和分析,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的错误观点,进而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众所周知,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与空间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人们研究近光速运动的物质时,发现牛顿力学的理论无法解释实验现象。由此爱因斯坦发展出了狭义相对论,并提出相对的时空观,认为时间与空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经典的牛顿力学理论可以被看作是相对论在低速情况的一个近似。由此可见,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建立在实践事实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有所体现和运用。比如,牛顿第三定律蕴含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道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二者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它们又是同时产生或同时消失,是同一性质的力,这又说明它们具有统一性。另外,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物理学中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物理量关系的推导过程中充满了主次矛盾的分析。比如,力学中的质点模型和刚体模型就是忽略物理问题中次要矛盾(如物体的形状、大小、形变等),抓住主要矛盾来建立的物理模型,从而简化问题,抓住本质。又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当系统所受外力远小于系统内力时,忽略外力这一次要矛盾,系统看作动量守恒,进而列方程求解。此外还有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静电学中的点电荷模型等。以上这些例子都表明物理学中包含了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和方法论。   (三)通过介绍现代物理农业技术说明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0世纪50年代,以农药、化肥为标志的化学农业掀起了农业生产的革命,使得农产品产量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化学农业伴随大量农用化学用品的使用,引起水环境富营养化、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以中国为例,每年有近100万吨的农药流失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导致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50亿元以上[2]。因为化学农药的毒性高、残毒的影响时间长久、范围广大,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加剧了农村的生态危机。另外,化学农业的生产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为前提的,所以是不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由于化学农业生产模式的种种问题,以及现代物理技术的进步,为人们广泛深入地探索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提供了条件。于是将物理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就逐渐发展起来。现代物理农业是将物理学原理及相关技术通过一定的装备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并达到抗病、优质、高产等目的的一种新型农業生产模式。它是现代高新物理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系列基于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结出的硕果。但相比发达国家,目前中国现代物理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研究薄弱,自主创新比较缺乏,农业装备的研发实力也较弱。中国物理农业的总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通过以上内容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农业生产模式终究是不长久的,进而让他们明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好的生活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只有维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换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期持续发展,子孙后代才能更好的生活。另外,通过学习也使学生明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只有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取得进步,才可能实现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培养创新、创造的意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把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强大,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四、结语
  课程思政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核心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农业物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通过将中国物理学家的爱国奋斗事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
  参考文献:
  [1]朱琦晓.课程思政融入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1):55-57.
  [2]胡伟.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概论[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陈国华,程敏熙.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的综述[J].物理通报,2021(3):2-6+12.
  (责任编辑:董维)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国教育中,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开展的基础,能为其开展提供方向。儿童文学是指能够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十分符合儿童认知水平、适合儿童接受能力与审美需求的文学,一经出现就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现阶段,儿童文学作品已经被纳为小学语文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育有着良好的互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及价值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地位
摘 要: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成为必然要求。本文从提升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出发,提出核心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职业能力素养和科学研究素养,并从个人和学校两个层面详细阐述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
摘 要:排球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基础且重要的运动项目。排球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排球技能,还能培养其体育竞技精神,对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教育意义。因此,各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排球教学模式,打造高效体育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情,使学生通过排球运动强健体魄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素养。本文针对创新高校排球教学模式打造高效体育教学课堂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
摘 要: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1]。由于留守儿童会出现监护中心“缺位”,一些儿童极易成为网瘾留守儿童。学校作为网瘾留守儿童转化的主阵地,要积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对网瘾留守儿童从家庭情况、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获得心
摘 要:高校英语课程强调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英语互动对话场景中能够创设出符合现实需求的叙事和话题背景。传统的场景创设形式比较单一,且在逻辑的合理性和情感的渗透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逻辑场景、情感场景和个性场景等方面陈述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在创设中起到的作用,说明如何将VR技术运用于英语课堂互动对话教学。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互动对话;场景创设;高校英语  中图分类号:H3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旅游地理教学中,人文风情是旅游地理中非常核心的部分,也是很关键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地理教学中重视对人文风情的讲述,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目前高校旅游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人文素养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旅游地理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K901-4;G642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肇庆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建设者之一[1],应积极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提高对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能力,切实做好对旅游制度的创新、优化,提升新时代肇庆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力图基于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文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肇庆市旅游制度创新的必要性,提出加强肇庆市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构建跨地区旅游
摘 要: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和保障。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开展党建工作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就新媒体时代要如何有效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
摘 要:中国传统武术思想扎根于中国传统民族体育的同时融合养生理念,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结晶。中国传统武术体育思想的内涵包括身心一体、动静结合以及中庸思想。中国传统武术的这些内涵特点对当代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以及大众体育都具有重要价值。对当代竞技体育而言,中和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中庸思想,以防过激思想;对学校体育而言,促进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教育理论的完善,其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成为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