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课堂练习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合作探索。在此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日益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基本认知和共同心愿。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当做容纳知识的机器,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其主体性的发挥。而要想使小学数学教学由低效走向高效,教师就需及时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及水平的基础上对传统数学教学的理念、模式、过程与方法进行大胆革新,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
一、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课堂导入设计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并在准确把握学生思维水平和教学实际需要的前提下,优化课堂打入设计,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目的,进而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内容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先是向学生问道:“春天是旅游的最佳时节,同学们喜欢春游吗?”学生齐声说道:“喜欢!”之后,笔者继续说道:“老师也喜欢。去年春游的时候我看见一个美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看?”随后,利用课件出示了春游时拍摄的照片,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答道:“风车!”接着追问道:“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学生答道:“旋转。”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旋转现象,并顺势引入了新课:“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旋转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一定的数学知识呢?”如此导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融入生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课堂教学目标不应仅仅停留于知识的层面上,还应当将知识与技能有机整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对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的契合点进行充分挖掘,以使数学教学得以处处彰显生活气息,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对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内容时,笔者先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红十字会前往地震灾区的画面,并出示了三角形的纱巾。基于此,笔者向学生提问道:“在救援工作中,假设需要20000条纱巾,那么在生产纱巾时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等学生交流讨论过后,笔者继续说道:“要想准确地计算出10000条纱巾的价钱和用料,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一块纱巾的面积。图中的纱巾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答道:“三角形。”于是,笔者继续引导道:“没错,我们必须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只要知道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这样,通过将数学教学融入学生生活,既拉进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又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数学问题解决,提升数学思想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性为主,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过,借助转化思想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例如,小学数学中的一种经典的题型——“两辆小汽车A车和B车,从两地中间出发,以不同的车速向相反的方向驶去,三小时之后,A车率先抵达目的地。这时B车还需要走三十千米才能到达。已知,B车的速度是A车的四分之三,据此求得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如果我们不运用转化思想直接进行计算,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将题干中“B车的速度是A车的四分之三”这一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变为“B车与A车车速的比是3:4”,也就等于是,在相同的时间内B车的速度为3份,则A车的速度为4份,B车比A車少行驶1份,即少行驶30km。换个说法就是1份相当于30km,这样货车甲三个小时就行驶了120km,而货车乙则行驶了90km,两地之间的距离就是120+90+30=240km。通过这道经典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转化思想是如何运用的,并如何将复杂知识转化成容易被学生理解的简单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积极适应教改要求,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注意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并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平衡,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亚健.对提高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才智,2020(03):154.
[2]王继奎.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39.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当做容纳知识的机器,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其主体性的发挥。而要想使小学数学教学由低效走向高效,教师就需及时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及水平的基础上对传统数学教学的理念、模式、过程与方法进行大胆革新,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
一、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课堂导入设计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并在准确把握学生思维水平和教学实际需要的前提下,优化课堂打入设计,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目的,进而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内容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先是向学生问道:“春天是旅游的最佳时节,同学们喜欢春游吗?”学生齐声说道:“喜欢!”之后,笔者继续说道:“老师也喜欢。去年春游的时候我看见一个美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看?”随后,利用课件出示了春游时拍摄的照片,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答道:“风车!”接着追问道:“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学生答道:“旋转。”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旋转现象,并顺势引入了新课:“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旋转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一定的数学知识呢?”如此导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融入生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课堂教学目标不应仅仅停留于知识的层面上,还应当将知识与技能有机整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对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的契合点进行充分挖掘,以使数学教学得以处处彰显生活气息,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对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内容时,笔者先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红十字会前往地震灾区的画面,并出示了三角形的纱巾。基于此,笔者向学生提问道:“在救援工作中,假设需要20000条纱巾,那么在生产纱巾时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等学生交流讨论过后,笔者继续说道:“要想准确地计算出10000条纱巾的价钱和用料,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一块纱巾的面积。图中的纱巾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答道:“三角形。”于是,笔者继续引导道:“没错,我们必须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只要知道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这样,通过将数学教学融入学生生活,既拉进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又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数学问题解决,提升数学思想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性为主,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过,借助转化思想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例如,小学数学中的一种经典的题型——“两辆小汽车A车和B车,从两地中间出发,以不同的车速向相反的方向驶去,三小时之后,A车率先抵达目的地。这时B车还需要走三十千米才能到达。已知,B车的速度是A车的四分之三,据此求得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如果我们不运用转化思想直接进行计算,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将题干中“B车的速度是A车的四分之三”这一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变为“B车与A车车速的比是3:4”,也就等于是,在相同的时间内B车的速度为3份,则A车的速度为4份,B车比A車少行驶1份,即少行驶30km。换个说法就是1份相当于30km,这样货车甲三个小时就行驶了120km,而货车乙则行驶了90km,两地之间的距离就是120+90+30=240km。通过这道经典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转化思想是如何运用的,并如何将复杂知识转化成容易被学生理解的简单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积极适应教改要求,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注意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并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平衡,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亚健.对提高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才智,2020(03):154.
[2]王继奎.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