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玩儿的英语课
Are you happy today?
Please clap your hands if you feel happy.
Please stomp your feet if you feel happy.
Please wink your eyes if you feel happy.
……
这是发生在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巨家镇中心小学课堂上的常见一幕,拍手、跺脚、眨眼睛,孩子们嘻嘻嘻哈哈地和高宝利互动着。这些来自农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能够练习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偏弱是他们的通病,英语教师高宝利便有意识地在课前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互动。刚开始,孩子们不愿意开口,他就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大家通过肢体语言参与进来,慢慢地,大家的参与积极性起来之后,慢慢引导他们开口讲。他在课堂上极富感染力,孩子们在他的带动下,变得自信大方。
“我会千方百计地去设计一些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的环节。”高宝利说,在设计课程时,自己首先考虑的便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提高孩子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下,他鼓励学生见面打招呼尽量使用英语,进办公室也要使用英语,让孩子们自己创设一个使用英语口语的氛围。
高宝利在微信上建立了一个“巨家镇中心小学英语群”,将自己所带的两个年级三个班的孩子们都拉进来,要求他们每天在群里进行英语练习和朗诵。慢慢地,大部分孩子们都能自觉地诵读,养成了很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通过每天的指导和监督,孩子们的语音语调变得越来越好。不仅如此,高宝利还通过学校的英语社团,给孩子们教授了许多歌曲、绕口令、英语趣味知识,带领孩子们排练了英语话剧,其中六一儿童节展演的《白雪公主》《灰姑娘》《骄傲的孔雀》等英语话剧获得了师生的好评。
从“好玩儿”到“有用”,孩子们慢慢喜欢上了英语课,也变得喜欢讲英语。“英语课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知识,更带给了他们欢乐和成长。”高宝利观察到,孩子们的英语成绩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自信心也增强了不少。在2016年教育部一师一优课的微课视频里,教研员评价他的课堂:“激情有趣,高效实用,配合默契,师导生主,合作探究。关注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法,不拘形式。”
“我从事乡村教育已有将近八年时间,在这八年里,我接触到了太多可爱的乡村孩子,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我以一个老师的责任心,想要真正地为孩子们做点事情,为家乡的基础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高宝利介绍,巨家镇以前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英语课都是由其他的老师兼职,教学资源贫乏,孩子们并没有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高宝利原来在延安的一所学校教授英语,2013年,为了响应家乡的号召,他回到家乡,成了乡村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
四个孩子的老师
尽管做好了回乡吃苦的准备,但现实比高宝利想象中还要艰苦。还记得2014年正值第30个教师节的时候,他突然接到学校的委托,去离所在学校8里地的一所更为偏僻的常家初小代课。
“我一听就傻了,那个学校总共只有几个孩子,离我所在的学校远不说,而且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以直达。”高宝利说,起初自己其实是很不情愿去,因为自己还承担着本校两个年级四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同时管理微机室,指导计算机兴趣小组,担任早操、党建等诸多任务,工作负担本来就重。但转念一想,那所小学校相当偏僻,让另一位教英语的女老师去的话,面临的困难一定比自己大。
这时候,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责任心说服他勇敢地承担下了这一艰巨任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他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就出发了。一路格桑花,徜徉在美景中,他安慰自己:就当成一次短途旅行吧,其实出来透透气也是不错的。
一边努力地蹬着自行车一边唱着歌给自己打气,问了好几次路,拐了好几个弯,沿着山沟边一直奋力蹬着自行车。大约四十分钟后,到达了传说中的那座学校。
学校坐落在沟边,虽然只有几间旧平房,但是整个校园干净整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幽静极了。偌大的教室里摆着四张旧的布满裂纹的桌子,窗户上缺几块玻璃。风吹过窗棂,墙上皱皱巴巴的手抄报像从巢里掉落的鸟儿般扑棱着翅膀,每一下都打在了高寶利的心上。教室里面只有四个小朋友,已经端坐在教室里,水灵灵的眼睛带着急切而又期盼的目光羞涩地上下打量着他,急切而又窘促的目光期待着上本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
据学校的张老师说,这所学校只有两名年老教师,都不会带英语,其他学校又没有人愿意来这么偏远的地方,于是一直拖着。听了这番话,高宝利心里更不是滋味,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目光,身为人师的责任感促使着他毫不含糊地带着孩子们走进英语的世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过来为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英语课,让他们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上完课,回去的路上大雨倾盆,无处躲避的高宝利只好在风雨里奋力地蹬着自行车,但沟边风太大,雨太急,带着近视眼镜的他无法骑车继续前行,只好下车推着自行车继续前行。
“大雨遮挡了我的眼睛,前方的路也顿时在眼中模糊不堪了。没带雨衣和雨伞,只好任雨水劈头盖脸地袭击,也一并冲刷了之前不想来的羞愧。”高宝利记得,回到学校,全身湿透了,大病了一场。但一想到四个小朋友那渴望的眼睛以及学习英语的快乐,他心里顿时也美滋滋的。从那以后,他便每个星期都去给这四个孩子上英语课,风雨无阻,直到后来学校被合并到中心校,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英语老师。
七年时间,行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高宝利开始明白,既然选择了教育,留给世界的只能是忙碌的背影。高宝利在延安大学度过了四年宝贵的青春,他说,青春时期浇筑的“延安精神”也一直影响和鼓励着自己,他将会一如既往地践行艰苦奋斗、勇挑重担的“延安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教师。
“我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当好排头兵,发挥好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投身到乡村基础教育事业中来,去关爱更多的乡村儿童。”谈到未来,高宝利坚定地说。
Are you happy today?
Please clap your hands if you feel happy.
Please stomp your feet if you feel happy.
Please wink your eyes if you feel happy.
……
这是发生在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巨家镇中心小学课堂上的常见一幕,拍手、跺脚、眨眼睛,孩子们嘻嘻嘻哈哈地和高宝利互动着。这些来自农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能够练习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偏弱是他们的通病,英语教师高宝利便有意识地在课前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互动。刚开始,孩子们不愿意开口,他就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大家通过肢体语言参与进来,慢慢地,大家的参与积极性起来之后,慢慢引导他们开口讲。他在课堂上极富感染力,孩子们在他的带动下,变得自信大方。
“我会千方百计地去设计一些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的环节。”高宝利说,在设计课程时,自己首先考虑的便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提高孩子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下,他鼓励学生见面打招呼尽量使用英语,进办公室也要使用英语,让孩子们自己创设一个使用英语口语的氛围。
高宝利在微信上建立了一个“巨家镇中心小学英语群”,将自己所带的两个年级三个班的孩子们都拉进来,要求他们每天在群里进行英语练习和朗诵。慢慢地,大部分孩子们都能自觉地诵读,养成了很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通过每天的指导和监督,孩子们的语音语调变得越来越好。不仅如此,高宝利还通过学校的英语社团,给孩子们教授了许多歌曲、绕口令、英语趣味知识,带领孩子们排练了英语话剧,其中六一儿童节展演的《白雪公主》《灰姑娘》《骄傲的孔雀》等英语话剧获得了师生的好评。
从“好玩儿”到“有用”,孩子们慢慢喜欢上了英语课,也变得喜欢讲英语。“英语课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知识,更带给了他们欢乐和成长。”高宝利观察到,孩子们的英语成绩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自信心也增强了不少。在2016年教育部一师一优课的微课视频里,教研员评价他的课堂:“激情有趣,高效实用,配合默契,师导生主,合作探究。关注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法,不拘形式。”
“我从事乡村教育已有将近八年时间,在这八年里,我接触到了太多可爱的乡村孩子,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我以一个老师的责任心,想要真正地为孩子们做点事情,为家乡的基础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高宝利介绍,巨家镇以前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英语课都是由其他的老师兼职,教学资源贫乏,孩子们并没有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高宝利原来在延安的一所学校教授英语,2013年,为了响应家乡的号召,他回到家乡,成了乡村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
四个孩子的老师
尽管做好了回乡吃苦的准备,但现实比高宝利想象中还要艰苦。还记得2014年正值第30个教师节的时候,他突然接到学校的委托,去离所在学校8里地的一所更为偏僻的常家初小代课。
“我一听就傻了,那个学校总共只有几个孩子,离我所在的学校远不说,而且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以直达。”高宝利说,起初自己其实是很不情愿去,因为自己还承担着本校两个年级四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同时管理微机室,指导计算机兴趣小组,担任早操、党建等诸多任务,工作负担本来就重。但转念一想,那所小学校相当偏僻,让另一位教英语的女老师去的话,面临的困难一定比自己大。
这时候,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责任心说服他勇敢地承担下了这一艰巨任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他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就出发了。一路格桑花,徜徉在美景中,他安慰自己:就当成一次短途旅行吧,其实出来透透气也是不错的。
一边努力地蹬着自行车一边唱着歌给自己打气,问了好几次路,拐了好几个弯,沿着山沟边一直奋力蹬着自行车。大约四十分钟后,到达了传说中的那座学校。
学校坐落在沟边,虽然只有几间旧平房,但是整个校园干净整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幽静极了。偌大的教室里摆着四张旧的布满裂纹的桌子,窗户上缺几块玻璃。风吹过窗棂,墙上皱皱巴巴的手抄报像从巢里掉落的鸟儿般扑棱着翅膀,每一下都打在了高寶利的心上。教室里面只有四个小朋友,已经端坐在教室里,水灵灵的眼睛带着急切而又期盼的目光羞涩地上下打量着他,急切而又窘促的目光期待着上本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
据学校的张老师说,这所学校只有两名年老教师,都不会带英语,其他学校又没有人愿意来这么偏远的地方,于是一直拖着。听了这番话,高宝利心里更不是滋味,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目光,身为人师的责任感促使着他毫不含糊地带着孩子们走进英语的世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过来为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英语课,让他们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上完课,回去的路上大雨倾盆,无处躲避的高宝利只好在风雨里奋力地蹬着自行车,但沟边风太大,雨太急,带着近视眼镜的他无法骑车继续前行,只好下车推着自行车继续前行。
“大雨遮挡了我的眼睛,前方的路也顿时在眼中模糊不堪了。没带雨衣和雨伞,只好任雨水劈头盖脸地袭击,也一并冲刷了之前不想来的羞愧。”高宝利记得,回到学校,全身湿透了,大病了一场。但一想到四个小朋友那渴望的眼睛以及学习英语的快乐,他心里顿时也美滋滋的。从那以后,他便每个星期都去给这四个孩子上英语课,风雨无阻,直到后来学校被合并到中心校,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英语老师。
七年时间,行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高宝利开始明白,既然选择了教育,留给世界的只能是忙碌的背影。高宝利在延安大学度过了四年宝贵的青春,他说,青春时期浇筑的“延安精神”也一直影响和鼓励着自己,他将会一如既往地践行艰苦奋斗、勇挑重担的“延安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教师。
“我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当好排头兵,发挥好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投身到乡村基础教育事业中来,去关爱更多的乡村儿童。”谈到未来,高宝利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