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开始逐渐走进中国大众的认知中,成为整个教育过程中坚实的基础。而新市民作为中国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流血流汗,理应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和待遇,但目前有关新市民的问题却层出不穷,在教育上面就尤其体现在了入学问题上面。综观各个省市,现在的新市民入园以积分制入园为主,或者说是现有针对新市民入园的唯一一条政策。有些地区甚至没有任何与新市民相关的部门,更别说是为解决新市民入园问题而制定相关政策了。
关键词:新市民;学前教育;教育资源配置
如今,新市民入园政策成为现在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也是新市民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因此,2017-2018年间,笔者从中国江苏省比较有代表性的四大市苏州、无锡、常州、常熟出发,了解现有的新市民入园政策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今后中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研究作基础性的补充。希望通过江苏四大市的新市民入园政策的调查比较分析,展现江苏境内新市民入学现状,并通过分析近年新市民政策的变化及其變化原因,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作一些相关性的建议,为之后的新市民政策的发展作一些前期的调研基础。
研究结果显示,各地新市民入园政策规定不一。常熟、无锡、苏州三地都有明确的入园政策说明文件,而常州尚无统一文件。
四地的新市民入学政策实施情况也有很大的不同,相较其他三地,常熟的政策宣传手段更加丰富,宣传效果也更好,但是调研结果显示四市仍然明显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并且相较于民办园,普惠性幼儿园等,家长对公办园的认可程度更高,相应的需求量也越高。而积分制不光在新市民心目中享有相对较好的评价,也给幼儿园的工作带来了便利,更为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
研究总结出影响新市民子女入园的因素如下:
1.统一入园政策的缺失和宣传不力
统一政策的缺位容易造成幼儿园招生条件的随意性,增加“走关系”等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不仅提高了新市民了解入园政策的难度而且也不利于社会公平。而政策如果没有较好的宣传,新市民了解程度低,也难以发挥其作用。
2.积分细则存在漏洞,操作复杂
调研结果显示,“积分政策”对于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新市民在积分的过程中普遍感到程序繁琐,需要多次往返于新市民事务中心。
3.地方保护,园所供不应求
在“二胎政策”放开的情况下,一些地区为了解决本地孩子的入学问题,不断拔高新市民入学的门槛,甚至规定只有“购房”之后,才能够进入公办园或某些民办园,这无疑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很多地区都在加紧建设新的幼儿园,但即使是这样,仍然供不应求。
4.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
长期以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得很多优质资源聚集于城市,财政投资体制的差异以及其他一些历史因素加大了城乡的经济差距,也最终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5.对各类幼儿园资金投入不均衡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民办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这使得政府将更多的人力、物力集中于少量的幼儿园,获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幼儿园越来越少。同时,因为民办幼儿园是自负盈亏的,其收支状况、教学质量的合理性都得不到保证。
针对以上发现,本研究就“新市民入园”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明确入园政策,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政策宣传
根据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常熟市的新市民入园政策宣传效果更好,此结果有赖于“新市民事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网络”这三个渠道的宣传,并且在访谈结果中得知这三者信息传递的精确度更高。因此建议各市落实宣传责任,提高上述三种渠道的宣传力度。
2.调整优化新市民入园政策细则,简化操作程序
积分政策中的积分细则需做一定的修改,针对部分新市民认为过程繁琐问题,可以设置网上的模拟申请平台或者在宣传手册上做好跳转的标注从而来方便新市民的自行查阅。
而不实行积分政策的各市,如果不能实行积分的话,可以设置一些合理的入园条件,控制新市民的数量,提高新市民的人口素质。
3.各部门协调配合,做好科学的长期规划
政府应当有足够的远见以及科学的预期,做好人口预测、城市规划等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而不是片面追求一时的利益,放弃了长远的承诺。
4.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对农村幼儿园的扶持力度
通过增加农村幼儿园基础设备的投入、城乡教师流动、农村教师培训等方式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缓解城市幼儿园的压力,避免出现农村的儿童都涌向城市的状况。
5.调整对各种类型的幼儿园的资金投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停止将绝大部分的教育资源集中于少量“重点幼儿园”,支持“非重点幼儿园”的发展;规范和指导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加强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以及相应的宣传。最终达到公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并举的效果。
接下来笔者还将进一步研究政策是否可以在人口调控和使儿童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格之间达到平衡以及如何平衡的问题。并探索怎样才算是教育的“公平”、学校的准入条件应该怎样设置才更为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城市规划等关于教育资源的问题。希望向国家、社会进一步展示现在的新市民入园问题,使更多的新市民得到公平的对待以及享有公平的权利,从而逐渐解决新市民问题。
关键词:新市民;学前教育;教育资源配置
如今,新市民入园政策成为现在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也是新市民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因此,2017-2018年间,笔者从中国江苏省比较有代表性的四大市苏州、无锡、常州、常熟出发,了解现有的新市民入园政策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今后中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研究作基础性的补充。希望通过江苏四大市的新市民入园政策的调查比较分析,展现江苏境内新市民入学现状,并通过分析近年新市民政策的变化及其變化原因,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作一些相关性的建议,为之后的新市民政策的发展作一些前期的调研基础。
研究结果显示,各地新市民入园政策规定不一。常熟、无锡、苏州三地都有明确的入园政策说明文件,而常州尚无统一文件。
四地的新市民入学政策实施情况也有很大的不同,相较其他三地,常熟的政策宣传手段更加丰富,宣传效果也更好,但是调研结果显示四市仍然明显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并且相较于民办园,普惠性幼儿园等,家长对公办园的认可程度更高,相应的需求量也越高。而积分制不光在新市民心目中享有相对较好的评价,也给幼儿园的工作带来了便利,更为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
研究总结出影响新市民子女入园的因素如下:
1.统一入园政策的缺失和宣传不力
统一政策的缺位容易造成幼儿园招生条件的随意性,增加“走关系”等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不仅提高了新市民了解入园政策的难度而且也不利于社会公平。而政策如果没有较好的宣传,新市民了解程度低,也难以发挥其作用。
2.积分细则存在漏洞,操作复杂
调研结果显示,“积分政策”对于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新市民在积分的过程中普遍感到程序繁琐,需要多次往返于新市民事务中心。
3.地方保护,园所供不应求
在“二胎政策”放开的情况下,一些地区为了解决本地孩子的入学问题,不断拔高新市民入学的门槛,甚至规定只有“购房”之后,才能够进入公办园或某些民办园,这无疑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很多地区都在加紧建设新的幼儿园,但即使是这样,仍然供不应求。
4.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
长期以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得很多优质资源聚集于城市,财政投资体制的差异以及其他一些历史因素加大了城乡的经济差距,也最终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5.对各类幼儿园资金投入不均衡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民办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这使得政府将更多的人力、物力集中于少量的幼儿园,获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幼儿园越来越少。同时,因为民办幼儿园是自负盈亏的,其收支状况、教学质量的合理性都得不到保证。
针对以上发现,本研究就“新市民入园”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明确入园政策,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政策宣传
根据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常熟市的新市民入园政策宣传效果更好,此结果有赖于“新市民事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网络”这三个渠道的宣传,并且在访谈结果中得知这三者信息传递的精确度更高。因此建议各市落实宣传责任,提高上述三种渠道的宣传力度。
2.调整优化新市民入园政策细则,简化操作程序
积分政策中的积分细则需做一定的修改,针对部分新市民认为过程繁琐问题,可以设置网上的模拟申请平台或者在宣传手册上做好跳转的标注从而来方便新市民的自行查阅。
而不实行积分政策的各市,如果不能实行积分的话,可以设置一些合理的入园条件,控制新市民的数量,提高新市民的人口素质。
3.各部门协调配合,做好科学的长期规划
政府应当有足够的远见以及科学的预期,做好人口预测、城市规划等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而不是片面追求一时的利益,放弃了长远的承诺。
4.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对农村幼儿园的扶持力度
通过增加农村幼儿园基础设备的投入、城乡教师流动、农村教师培训等方式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缓解城市幼儿园的压力,避免出现农村的儿童都涌向城市的状况。
5.调整对各种类型的幼儿园的资金投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停止将绝大部分的教育资源集中于少量“重点幼儿园”,支持“非重点幼儿园”的发展;规范和指导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加强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以及相应的宣传。最终达到公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并举的效果。
接下来笔者还将进一步研究政策是否可以在人口调控和使儿童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格之间达到平衡以及如何平衡的问题。并探索怎样才算是教育的“公平”、学校的准入条件应该怎样设置才更为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城市规划等关于教育资源的问题。希望向国家、社会进一步展示现在的新市民入园问题,使更多的新市民得到公平的对待以及享有公平的权利,从而逐渐解决新市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