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毕生的教育工作中核心的、基本性的工作。化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特点应该是:开放式,包括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宽松的民主的自由的课堂氛围;如何从化学教材教学内容上挖掘开放性因素;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法如何体现开放性;如何对学生进行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性,包括师生的情感交流要有效,教学的目标要有效,教学环节的安排要有效,语言的有效和反馈要有效。艺术性,包括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艺术性,还有教态、语言板书等的艺术性。教师应体现出学科的魅力,展示教师的风采,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方式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手段单一,教学质量不稳定,教学互动性很差——由教师讲授,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很低。为克服由于思维惯性带来的教学上的行为惯性,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的实验与研究。其中,研究性学习日益成为化学教学与化学学习的重要理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锤炼科学研究的精神,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能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自觉学习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把化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相结合,找到化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让研究性学习为化学教学服务。
二、寻找化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
1.寻找结合点时的注意问题
教师寻找化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选择时须首先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选择的结合点要源于化学教材。化学教材是基础性和指导性的,脱离化学教材与课程规定的所有研究性学习,只能造成违背教育理念,延误学生素质发展的错误做法。
(2)选择的结合点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与基础性衔接,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3)选择的结合点应是化学领域与社会、科技、人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
(4)选择的研究结合点要具有开放性特征,要有让学生挖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2.结合点的类型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地挖掘知识研究点,尽量做到研究性学习与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锻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让化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有效。化学的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知识的整理与归纳。对化学知识要狠抓“双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系统。中学化学主要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六部分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知识的整理与归纳常用重组知识,即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变换编织知识体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用图示法,采用特殊符号,将化学知识以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或用结构法,对化学知识进行重建好整理,改善知识的呈现方式与程序构造,深刻挖掘知识的内涵。采取不同方法对化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保障。同时鼓励学生了解书本外更多更有益的知识。
(2)实验改进与探究。教师应通过实验、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教师应结合化学实验的特点,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环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和提出改进方案,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找到多种成功的改进方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确还存在不少实验改进的研究点,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创造性地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案、仪器、药品,实验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从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研究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独具特色和新颖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3)生活科技与环境保护。化学之所以让学生感兴趣,是因为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找到与生活相关的研究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研究。传统的化工生产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所用原料大多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工艺繁杂,且常伴有一些副产品出现,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污染,危及生态正常平衡,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绿色化学的出现,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希望。绿色化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化学学科分支,是人类通向绿色生活的必由之路。教师可将化学与化妆品生产、化学与新药研究、化学与能源开发、化学与环境保护等作为一个个的研究点,以课堂为主,以课余为辅,指导学生开展有滋有味的研究学习。
(4)学科交叉与前沿科学。化学研究的范围扩展到宇宙空间、人类社会、微观世界的各个领域。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所以,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化学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造,尤其要重视将前沿的科学研究与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高中化学中的许多应用型问题,就属于这类问题,需要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研究。例如讲硅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硅表面结构的STM(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新的测试手段;在讲到碳的同素异体时,把C60及富勒烯的发现、性能、应用等介绍给学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将化学知识与超导、电磁、催化、医药等科学知识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而且可以使学生关注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等等。
教师通过课堂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尽早接触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了解化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可使学生看到和体会科技进步和竞争。化学最新科技成果是科学家经过了千辛万苦的探索才取得的,其间不知凝聚了多少化学家的心血和汗水,交织了多少化学家的痛苦与欢乐。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些杰出化学家的成长过程、研究工作和伟大功绩,会使学生被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刻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卓绝的劳动、辉煌灿烂的成就所感动,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在化学教学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和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以照搬。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改革和进取,不断地用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学生一道在改革中发展,在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中共同成长,使得研究性学习这一在新教育理念下形成的新教学形式能够不断完善,不断充实,日趋成熟。
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毕生的教育工作中核心的、基本性的工作。化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特点应该是:开放式,包括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宽松的民主的自由的课堂氛围;如何从化学教材教学内容上挖掘开放性因素;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法如何体现开放性;如何对学生进行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性,包括师生的情感交流要有效,教学的目标要有效,教学环节的安排要有效,语言的有效和反馈要有效。艺术性,包括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艺术性,还有教态、语言板书等的艺术性。教师应体现出学科的魅力,展示教师的风采,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方式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手段单一,教学质量不稳定,教学互动性很差——由教师讲授,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很低。为克服由于思维惯性带来的教学上的行为惯性,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的实验与研究。其中,研究性学习日益成为化学教学与化学学习的重要理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锤炼科学研究的精神,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能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自觉学习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把化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相结合,找到化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让研究性学习为化学教学服务。
二、寻找化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
1.寻找结合点时的注意问题
教师寻找化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选择时须首先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选择的结合点要源于化学教材。化学教材是基础性和指导性的,脱离化学教材与课程规定的所有研究性学习,只能造成违背教育理念,延误学生素质发展的错误做法。
(2)选择的结合点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与基础性衔接,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3)选择的结合点应是化学领域与社会、科技、人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
(4)选择的研究结合点要具有开放性特征,要有让学生挖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2.结合点的类型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地挖掘知识研究点,尽量做到研究性学习与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锻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让化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有效。化学的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知识的整理与归纳。对化学知识要狠抓“双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系统。中学化学主要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六部分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知识的整理与归纳常用重组知识,即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变换编织知识体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用图示法,采用特殊符号,将化学知识以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或用结构法,对化学知识进行重建好整理,改善知识的呈现方式与程序构造,深刻挖掘知识的内涵。采取不同方法对化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保障。同时鼓励学生了解书本外更多更有益的知识。
(2)实验改进与探究。教师应通过实验、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教师应结合化学实验的特点,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环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和提出改进方案,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找到多种成功的改进方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确还存在不少实验改进的研究点,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创造性地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案、仪器、药品,实验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从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研究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独具特色和新颖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3)生活科技与环境保护。化学之所以让学生感兴趣,是因为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找到与生活相关的研究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研究。传统的化工生产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所用原料大多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工艺繁杂,且常伴有一些副产品出现,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污染,危及生态正常平衡,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绿色化学的出现,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希望。绿色化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化学学科分支,是人类通向绿色生活的必由之路。教师可将化学与化妆品生产、化学与新药研究、化学与能源开发、化学与环境保护等作为一个个的研究点,以课堂为主,以课余为辅,指导学生开展有滋有味的研究学习。
(4)学科交叉与前沿科学。化学研究的范围扩展到宇宙空间、人类社会、微观世界的各个领域。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所以,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化学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造,尤其要重视将前沿的科学研究与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高中化学中的许多应用型问题,就属于这类问题,需要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研究。例如讲硅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硅表面结构的STM(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新的测试手段;在讲到碳的同素异体时,把C60及富勒烯的发现、性能、应用等介绍给学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将化学知识与超导、电磁、催化、医药等科学知识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而且可以使学生关注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等等。
教师通过课堂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尽早接触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了解化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可使学生看到和体会科技进步和竞争。化学最新科技成果是科学家经过了千辛万苦的探索才取得的,其间不知凝聚了多少化学家的心血和汗水,交织了多少化学家的痛苦与欢乐。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些杰出化学家的成长过程、研究工作和伟大功绩,会使学生被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刻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卓绝的劳动、辉煌灿烂的成就所感动,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在化学教学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和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以照搬。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改革和进取,不断地用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学生一道在改革中发展,在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中共同成长,使得研究性学习这一在新教育理念下形成的新教学形式能够不断完善,不断充实,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