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继承了“尊德性而道学问”的儒家教育传统,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生活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即“知行合一”。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等儒家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领域仍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那我就对《弟子规》的特点、影响和具体实施措施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弟子规》 育人 影响
一、《弟子规》德育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弟子规》的原名为《训蒙文》,作者是康熙年间的一位教书先生李毓秀,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全书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叙”,即整本书的纲要;第二部分是“入则孝”,教育小孩在家要孝敬父母;第三部分为“出则悌”,教育小孩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对长辈讲究礼节;第四部分为“谨”,告诫小孩待人接物要礼让兼恭,要有严谨的处事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部分为“信”,教育小孩对人要有诚信,做到“言必出,行必果”;六部分为“泛爱众”,教育小孩做人要有大爱,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第七部分为“亲仁”,教育小孩要亲近仁义,亲近有学识、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第八部分为“余力学文”,鼓励小孩如果有多余的体其它力、精力、时间,就多读其它的书籍、探求其它的学问。
(一)具有人文性
《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押韵的格式写成的,文字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句式设计符合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易于孩童记背。从内容上看,说理透切,循循善诱。其具体实施步即先从自己的亲人开始培养仁爱之心,然后再逐步把仁爱之心进一步扩展到身边的人,最后达到“泛爱众”。
(二)实践性凸显
《弟子规》的主要目的不是告诫孩子不能做什么,因为它不是一部法律,重在限制人的行为;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怎样去做才是对的,其重在为人的具体行动上。这种德育方法强调的是躬行实践,鼓励少年儿童从身边的事做起,以形成行为的道德习惯。
(三)以情感教育为主
在德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弟子规》的情感教育旨在优化受教育者的情意品质,因为情感是认识和行为之间的纽带,强化认识,培养情意品质是良好行为的前提。
二、 《弟子规》的德育理念对代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培养其“孝”
《弟子规》一书首先提出的就是“入则孝”,意思就是为人处世,首先要做的就是孝顺我们的父母。因为在古时候来说,我们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孝顺我们的父母。“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班主任可以用《弟子规》来教导学生,让其做到孝顺父母,懂得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尽可能地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培养其“谨”
“谨”顾名思义,就是小心,谨慎的意思。但是,在《弟子规》里面,“谨”,不仅仅是谨慎小心的意思。它还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正确礼仪。小学教育正处在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训练时期,那么从小就开始从人的基本行为礼仪与文明举止抓起,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念,形成明礼貌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与生活态度,对他以后的长远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培养其“信”
“信”即为诚信。古时候的人们就知“信”的其中一个意思就是:人要遵守自己说的话,对自己的话负责任。这就是“信”最基本的意思,也是最原始的意思。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作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判断和甄别能力。《弟子规》教育我们要以信为先,以信为本。如果能够反复训练小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表扬这就是诚信的行为,并要其改正自己的错误之处,这也是小学阶段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体现,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有着规范的作用。
三、将《弟子规》应用到教学中的方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
《师说》中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班主任在运用《弟子规》来管理班级时要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自己必须认真学习并做到《弟子规》所要求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学生会“听其言,观其行”,如果一个老师“其身不正”学生会做到“虽令不从”的,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以身作则。
(二)用心用爱去管理
如果一个老师对其学生不仅用了心还用了爱,那么这样的老师就不仅仅是母亲型的,只会眼巴巴的望着一帮儿女,喜怒哀乐搅成了一团;也不仅仅是官员型的,只会靠监督来检查工作;也不仅仅是政治家型的,只会凭着自己丰富的知识,上乘的口才,主要靠“煽情”来工作;也不仅仅是领袖型的,只会靠活动来工作;更不仅仅是导师型,只会靠威信来工作;更不仅仅是科学家型的,只会靠科学来工作(如果把班主任的类型分为母亲型、官员型、政治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等六类)。我觉得用心用爱去管理班级的老师应该是这六类老师的综合型,因为他们懂得从这六类人中取长补短。
(三)躬行实践,把感悟付诸于行动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道德标准的灌输,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小孩品德的教育,如果只有单纯的说教那是徒劳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做,去实践,将理论付诸于行动。把《弟子规》的内容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就要结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孩子通过生活去理解《弟子规》的真谛。所以我鼓励学生身体力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弟子规》用行动表现出来。
总结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哪来的方圆。”虽然我们都说要追求自由,但是自由是要在一定的规则中才能存在的。对社会来说,只有一定的规则运作才能让社会健康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唯有一定的校纪校规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弟子规》是依据圣人先师的训示而写的,其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老师真的可以以身作则来践行《弟子规》的要求,真正把《弟子规》落到实处,学生能够坚持诵读并且主动践行《弟子规》的内容,那么对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长远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关键词: 《弟子规》 育人 影响
一、《弟子规》德育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弟子规》的原名为《训蒙文》,作者是康熙年间的一位教书先生李毓秀,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全书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叙”,即整本书的纲要;第二部分是“入则孝”,教育小孩在家要孝敬父母;第三部分为“出则悌”,教育小孩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对长辈讲究礼节;第四部分为“谨”,告诫小孩待人接物要礼让兼恭,要有严谨的处事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部分为“信”,教育小孩对人要有诚信,做到“言必出,行必果”;六部分为“泛爱众”,教育小孩做人要有大爱,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第七部分为“亲仁”,教育小孩要亲近仁义,亲近有学识、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第八部分为“余力学文”,鼓励小孩如果有多余的体其它力、精力、时间,就多读其它的书籍、探求其它的学问。
(一)具有人文性
《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押韵的格式写成的,文字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句式设计符合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易于孩童记背。从内容上看,说理透切,循循善诱。其具体实施步即先从自己的亲人开始培养仁爱之心,然后再逐步把仁爱之心进一步扩展到身边的人,最后达到“泛爱众”。
(二)实践性凸显
《弟子规》的主要目的不是告诫孩子不能做什么,因为它不是一部法律,重在限制人的行为;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怎样去做才是对的,其重在为人的具体行动上。这种德育方法强调的是躬行实践,鼓励少年儿童从身边的事做起,以形成行为的道德习惯。
(三)以情感教育为主
在德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弟子规》的情感教育旨在优化受教育者的情意品质,因为情感是认识和行为之间的纽带,强化认识,培养情意品质是良好行为的前提。
二、 《弟子规》的德育理念对代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培养其“孝”
《弟子规》一书首先提出的就是“入则孝”,意思就是为人处世,首先要做的就是孝顺我们的父母。因为在古时候来说,我们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孝顺我们的父母。“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班主任可以用《弟子规》来教导学生,让其做到孝顺父母,懂得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尽可能地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培养其“谨”
“谨”顾名思义,就是小心,谨慎的意思。但是,在《弟子规》里面,“谨”,不仅仅是谨慎小心的意思。它还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正确礼仪。小学教育正处在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训练时期,那么从小就开始从人的基本行为礼仪与文明举止抓起,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念,形成明礼貌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与生活态度,对他以后的长远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培养其“信”
“信”即为诚信。古时候的人们就知“信”的其中一个意思就是:人要遵守自己说的话,对自己的话负责任。这就是“信”最基本的意思,也是最原始的意思。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作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判断和甄别能力。《弟子规》教育我们要以信为先,以信为本。如果能够反复训练小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表扬这就是诚信的行为,并要其改正自己的错误之处,这也是小学阶段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体现,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有着规范的作用。
三、将《弟子规》应用到教学中的方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
《师说》中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班主任在运用《弟子规》来管理班级时要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自己必须认真学习并做到《弟子规》所要求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学生会“听其言,观其行”,如果一个老师“其身不正”学生会做到“虽令不从”的,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以身作则。
(二)用心用爱去管理
如果一个老师对其学生不仅用了心还用了爱,那么这样的老师就不仅仅是母亲型的,只会眼巴巴的望着一帮儿女,喜怒哀乐搅成了一团;也不仅仅是官员型的,只会靠监督来检查工作;也不仅仅是政治家型的,只会凭着自己丰富的知识,上乘的口才,主要靠“煽情”来工作;也不仅仅是领袖型的,只会靠活动来工作;更不仅仅是导师型,只会靠威信来工作;更不仅仅是科学家型的,只会靠科学来工作(如果把班主任的类型分为母亲型、官员型、政治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等六类)。我觉得用心用爱去管理班级的老师应该是这六类老师的综合型,因为他们懂得从这六类人中取长补短。
(三)躬行实践,把感悟付诸于行动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道德标准的灌输,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小孩品德的教育,如果只有单纯的说教那是徒劳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做,去实践,将理论付诸于行动。把《弟子规》的内容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就要结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孩子通过生活去理解《弟子规》的真谛。所以我鼓励学生身体力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弟子规》用行动表现出来。
总结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哪来的方圆。”虽然我们都说要追求自由,但是自由是要在一定的规则中才能存在的。对社会来说,只有一定的规则运作才能让社会健康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唯有一定的校纪校规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弟子规》是依据圣人先师的训示而写的,其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老师真的可以以身作则来践行《弟子规》的要求,真正把《弟子规》落到实处,学生能够坚持诵读并且主动践行《弟子规》的内容,那么对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长远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