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油画界和油画投资收藏人群中,许多人常把那些出身“名门正派”,如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川美鲁美的画家称为学院派,甚至把范围缩得更小,将美院教授老师们的作品归之为“学院派油画”。相比欧美这是个较奇特的现象,因为人家只有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大致分野。
同样,很多画廊拍卖行也拼命鼓动人们要把收藏投资放在“学院派油画”上。问题是市场偏偏不买账,绝大多数教授的作品往往卖不过他们的学生——只要这些学生是职业画家。这也是人们常讲的师傅卖不过徒弟的所谓怪现象。但是在市场看来道理却很简单,因为他们的作品本来就没有这些职业画家的作品好,作为课堂教学用可能是一流的,而作为商品卖,他们往往不好卖,这是事实。
我丝毫没有贬低学院派画家的意思,因为这个打击面太广。放眼当今中国画坛,八十岁以下的画家有几人不是学院出身?反过来,要想找几个野路子出身的倒真不容易!问题是学院出身和“学院派油画”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中国油画的“学院派油画”概念可能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如果从美术史的角度看,你这个“派”是否能构成都还值得推敲:你的风格是什么?特征是什么?内涵是什么?你的代表人物有影响力的作品又是什么?因为我无法看见你的旗帜,所以我不能确认你的存在!
所谓学院出身,是指有专业美术院校培训的经历,这与现在各行各业从事各种工作的各个大学各个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看清这一点,很有助于你认识什么是学院出身。搞金融的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的可以算“金融学院派”,搞IT的网络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可以说“IT学院派”,种树养猪的林大农大毕业的也可称为“养猪学院派”,如此,画油画的美院毕业的当然也是学院派了,如此而已了。
八年前我曾在浙江租了几百亩地办林场种树。我是学中文的,有一个股东是学化学的,还有一个是学西方美术史的,其他几个股东连学院的门都没进过,就这么一帮乌合之众投资几百万元办起了林场。但我们一致认为要找个学院派的专家来主管经营,于是请了中国林大毕业的一位老法师,他在知道我们这帮人“刘项原来不读书”的真面目后,十分感慨地说:“我认识的林场老板没有一个是林业专业毕业的,因为我们只知道怎样把树种活,至于种什么树,怎样卖掉我们真的不知道了。”后来我们只好让他当顾问。
欧美油画界并不看重学院出身,因为他们知道画画这门艺术是要靠天才和悟性的。而这两样东西学院是教不了的。而且他们也很清楚,从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伦勃朗到梵高、塞尚、莫奈、毕加索这些被顶礼膜拜的绝世高手们几乎没有一人是学院出身。因此他们只按美术史和艺术风格将画家分为传统的或现代的。在西方美术界看来,从古典主义、后印象主义甚至到立体主义都可以归人传统。所谓传统是因为前面有大师们高举的旗帜,后人只是站到这些旗下而已。因此,从油画的发展传承及风格上讲,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学院派油画”!
那么,中国的学院派油画究竟是什么?如果它真的存在,它的旗帜是什么?在当今中国油画界,据称有70%以上的画家信奉两句话:一是艺术没有固定的标准;二是中国的油画不能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评判。我认为这正是中国学院教育和中国“学院派油画”的悲哀。首先,油画本来就是西方的东西,如果不按西方的传统标准来评判难道要按国画的标准卡通画的标准来评判?其二,艺术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但并不等于艺术没有固定标准,小学生学写字,老师要求的“横平竖直”这就是标准,“横斜竖歪”肯定不对;其三,对西方传统油画标准的承认是对一种文化的尊重,只有尊重才有可能传承发展。1957年,张伯驹先生将家传的一幅李白手书真迹捐给了故宫博物馆,酷爱书法的毛泽东闻知当即从故宫借出欣赏一个月后归还。据说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首相访华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唯一的私人要求是想看看这幅真迹(日本也藏有一幅,系当年李白赠日本友人的手书,现为日本国宝级文物)。当他看到这幅李白手书时,竟激动得眼溢泪光,喃喃地说道:“这是李白的真迹啊!魏晋风骨,盛唐气度啊!”这是对一种文化的顶礼膜拜,是对一个民族的尊重。我们中国人画油画,如果不能满怀崇敬地对待自达·芬奇、拉斐尔以来的西方大师们,而是一天到晚异想天开地搞什么西画中化,还若有其事地号称“学院派油画”,那只能显露我们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了。试想,如果有一帮子洋人成天挥着排笔大刷胡写汉字,乱画国画,然后还发表一篇篇文章说“中国书法无固定标准,我们西方人画中国画不能按中国人的标准来评判”,然后对你说这就是当代西方的中国艺术,你会有何感想?
中国的“学院派油画”存在的第二大问题是和市场严重脱节,作品课堂作业化。因此市场一点面子也不给他们,越是那些美院老教授的画越卖不出钱;相反作为他的弟子的一些中青年职业画家的作品价格还卖得挺不错的。造成这种现象的首先是体制上的原因,因为教授们并不靠卖画谋生,很多人靠教画已收入颇丰了,所以他们并不在意市场的反映。他们只按自己的想法去画,按照自己授课时的思路方法去画。按村上隆的说法:“如果只是给自己看,怎么画都行。”问题是他们把作业当作作品送进了市场。于是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了许多课堂造型的人体、静物、主题画。这些画从技法上讲都是非常好的,但它没有生命,因为它只是作业,所以市场不承认他们。十几年前我在米兰看过一个美术设计展,阿玛尼、杰尼亚等众多一线品牌的大牌设计师都到场担任评委,很多在我们看来相当不错的作品都被评委们毫不留情地枪毙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理由是“你的作品太像课堂作业了,而作业是不能拿到市场上去卖的”,所以作为投资和收藏者,我们一定要能分清作业和作品。
至于我们那些美院毕业的年轻一代画家,我认为他们应该像鸟爱惜自己羽毛般地珍惜自己的学院出身。应该学学林风眠、赵无极的飘逸俊美;学学陈逸飞、陈丹青、罗中立、王沂东们的华丽大气;学学李自力、夏俊娜的优雅清丽。而不要在电影广告画卡通画的方向走得太远。原九三学社中央秘书长李汉秋先生是我大学时的老师,他是研究元明清文化学的专家。记得有一次他代课给我们讲李白,有个作业是把李白的《蜀道难》译成白话诗,开头那句是:“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位很爱搞笑的学兄将其译为:“唉呀俺的娘也,真是高很了,高很了……”李先生点评时全场大笑。这位学兄不服气,对李先生说:“我译的是土了点,但表现力还是很强的。”李先生笑道:“如果是山歌,你的表现力是很强的,每句后面还可以加上‘唉呀俺的娘’加强效果。但这是诗,诗是一种优雅的艺术。唐玄宗在读了李白的诗后,称其‘真天人也’。如果是读了你的诗,可能会说‘真浑球也’!”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油画艺术,应该是传承于西方的,它既不是课堂作业,也不是民谣山歌,它应该能给人带来一种优雅的甚至是震撼的美的享受。这恐怕才是真正的“学院派油画”吧。
同样,很多画廊拍卖行也拼命鼓动人们要把收藏投资放在“学院派油画”上。问题是市场偏偏不买账,绝大多数教授的作品往往卖不过他们的学生——只要这些学生是职业画家。这也是人们常讲的师傅卖不过徒弟的所谓怪现象。但是在市场看来道理却很简单,因为他们的作品本来就没有这些职业画家的作品好,作为课堂教学用可能是一流的,而作为商品卖,他们往往不好卖,这是事实。
我丝毫没有贬低学院派画家的意思,因为这个打击面太广。放眼当今中国画坛,八十岁以下的画家有几人不是学院出身?反过来,要想找几个野路子出身的倒真不容易!问题是学院出身和“学院派油画”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中国油画的“学院派油画”概念可能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如果从美术史的角度看,你这个“派”是否能构成都还值得推敲:你的风格是什么?特征是什么?内涵是什么?你的代表人物有影响力的作品又是什么?因为我无法看见你的旗帜,所以我不能确认你的存在!
所谓学院出身,是指有专业美术院校培训的经历,这与现在各行各业从事各种工作的各个大学各个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看清这一点,很有助于你认识什么是学院出身。搞金融的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的可以算“金融学院派”,搞IT的网络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可以说“IT学院派”,种树养猪的林大农大毕业的也可称为“养猪学院派”,如此,画油画的美院毕业的当然也是学院派了,如此而已了。
八年前我曾在浙江租了几百亩地办林场种树。我是学中文的,有一个股东是学化学的,还有一个是学西方美术史的,其他几个股东连学院的门都没进过,就这么一帮乌合之众投资几百万元办起了林场。但我们一致认为要找个学院派的专家来主管经营,于是请了中国林大毕业的一位老法师,他在知道我们这帮人“刘项原来不读书”的真面目后,十分感慨地说:“我认识的林场老板没有一个是林业专业毕业的,因为我们只知道怎样把树种活,至于种什么树,怎样卖掉我们真的不知道了。”后来我们只好让他当顾问。
欧美油画界并不看重学院出身,因为他们知道画画这门艺术是要靠天才和悟性的。而这两样东西学院是教不了的。而且他们也很清楚,从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伦勃朗到梵高、塞尚、莫奈、毕加索这些被顶礼膜拜的绝世高手们几乎没有一人是学院出身。因此他们只按美术史和艺术风格将画家分为传统的或现代的。在西方美术界看来,从古典主义、后印象主义甚至到立体主义都可以归人传统。所谓传统是因为前面有大师们高举的旗帜,后人只是站到这些旗下而已。因此,从油画的发展传承及风格上讲,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学院派油画”!
那么,中国的学院派油画究竟是什么?如果它真的存在,它的旗帜是什么?在当今中国油画界,据称有70%以上的画家信奉两句话:一是艺术没有固定的标准;二是中国的油画不能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评判。我认为这正是中国学院教育和中国“学院派油画”的悲哀。首先,油画本来就是西方的东西,如果不按西方的传统标准来评判难道要按国画的标准卡通画的标准来评判?其二,艺术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但并不等于艺术没有固定标准,小学生学写字,老师要求的“横平竖直”这就是标准,“横斜竖歪”肯定不对;其三,对西方传统油画标准的承认是对一种文化的尊重,只有尊重才有可能传承发展。1957年,张伯驹先生将家传的一幅李白手书真迹捐给了故宫博物馆,酷爱书法的毛泽东闻知当即从故宫借出欣赏一个月后归还。据说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首相访华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唯一的私人要求是想看看这幅真迹(日本也藏有一幅,系当年李白赠日本友人的手书,现为日本国宝级文物)。当他看到这幅李白手书时,竟激动得眼溢泪光,喃喃地说道:“这是李白的真迹啊!魏晋风骨,盛唐气度啊!”这是对一种文化的顶礼膜拜,是对一个民族的尊重。我们中国人画油画,如果不能满怀崇敬地对待自达·芬奇、拉斐尔以来的西方大师们,而是一天到晚异想天开地搞什么西画中化,还若有其事地号称“学院派油画”,那只能显露我们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了。试想,如果有一帮子洋人成天挥着排笔大刷胡写汉字,乱画国画,然后还发表一篇篇文章说“中国书法无固定标准,我们西方人画中国画不能按中国人的标准来评判”,然后对你说这就是当代西方的中国艺术,你会有何感想?
中国的“学院派油画”存在的第二大问题是和市场严重脱节,作品课堂作业化。因此市场一点面子也不给他们,越是那些美院老教授的画越卖不出钱;相反作为他的弟子的一些中青年职业画家的作品价格还卖得挺不错的。造成这种现象的首先是体制上的原因,因为教授们并不靠卖画谋生,很多人靠教画已收入颇丰了,所以他们并不在意市场的反映。他们只按自己的想法去画,按照自己授课时的思路方法去画。按村上隆的说法:“如果只是给自己看,怎么画都行。”问题是他们把作业当作作品送进了市场。于是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了许多课堂造型的人体、静物、主题画。这些画从技法上讲都是非常好的,但它没有生命,因为它只是作业,所以市场不承认他们。十几年前我在米兰看过一个美术设计展,阿玛尼、杰尼亚等众多一线品牌的大牌设计师都到场担任评委,很多在我们看来相当不错的作品都被评委们毫不留情地枪毙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理由是“你的作品太像课堂作业了,而作业是不能拿到市场上去卖的”,所以作为投资和收藏者,我们一定要能分清作业和作品。
至于我们那些美院毕业的年轻一代画家,我认为他们应该像鸟爱惜自己羽毛般地珍惜自己的学院出身。应该学学林风眠、赵无极的飘逸俊美;学学陈逸飞、陈丹青、罗中立、王沂东们的华丽大气;学学李自力、夏俊娜的优雅清丽。而不要在电影广告画卡通画的方向走得太远。原九三学社中央秘书长李汉秋先生是我大学时的老师,他是研究元明清文化学的专家。记得有一次他代课给我们讲李白,有个作业是把李白的《蜀道难》译成白话诗,开头那句是:“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位很爱搞笑的学兄将其译为:“唉呀俺的娘也,真是高很了,高很了……”李先生点评时全场大笑。这位学兄不服气,对李先生说:“我译的是土了点,但表现力还是很强的。”李先生笑道:“如果是山歌,你的表现力是很强的,每句后面还可以加上‘唉呀俺的娘’加强效果。但这是诗,诗是一种优雅的艺术。唐玄宗在读了李白的诗后,称其‘真天人也’。如果是读了你的诗,可能会说‘真浑球也’!”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油画艺术,应该是传承于西方的,它既不是课堂作业,也不是民谣山歌,它应该能给人带来一种优雅的甚至是震撼的美的享受。这恐怕才是真正的“学院派油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