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带给语文教学一片诗意的天空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艺术,能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艺术,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而使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美的意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在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有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课本里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有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有对信念的无比执着;也有一颗颗赤子之心,有真挚的手足之谊,有难得的莫逆之交,有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绵绵的春色,还有让人拍案的愤怒,天地动容的悲壮,这里也有开怀的笑、号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恼……那么,教师该如何充分地利用教材,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进入情境,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呢?
  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经写到一条经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确,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往往息息相通、心领神会,处于一种积极的、和谐的思维活动状态,沉浸在悲壮、沉郁或者轻快、优美的意境中,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激发兴趣——“入境”的条件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这一问题,明确教学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可以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这就是“入境”的前提。激发学生直接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必须应地制宜、合理进行选择。诸如采取与课文密切相关的实物观察、图片投映、景象播放乃至实验等,以新的知识,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求知欲,从而相机“入境”,增强效果。
  如《黄山奇松》教学,在开课前先播放一段黄山景象录像,然后以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黄山到底是因为哪些方面的美丽而闻名世界呢?你们想了解这美丽的黄山吗?想了解这美丽的黄山奇松吗?让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吧。由于学生都喜欢黄山,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情绪,这就为“入境”创设了条件。
  二、研究思路——“入境”的途径
  学生产生追索情绪,为“入境”准备了条件,但依循什么“入境”呢?一是课文思路,二是教学思路,也就是引导学生研究课文表达了什么主题、引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思考走什么路?教学时又通过什么思路达到理想的目的?学生顺着合理的“思路”走下去,便会进入特定境界,对于主题思想便心领神会了。如《船长》这篇课文赞颂了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课文中提到了船上的其他人,尤其是那些船客在关键时刻都只想着自己离开的场面,而船长却能临危不乱,指挥救险,最后在浓浓的雾中,如一尊黑色的雕像沉入了海底。课文从又侧面对船长进行了赞美。教学中学生不知不觉沉入到那特定的氛围中,去体味崇高与壮烈。
  三、鼓励质疑——“入境”的关键
  如前所述,“入境”的标志之一便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积极思维处于一种交融的状态,一同沉入到课文中所创设的感人境界。假如不允许学生质疑、讨论,不能形成互相讨论、研究的气氛,只是教师单项灌输,无疑不能“入境”,反而使学生失去求知欲望,影响教学,所以鼓励质疑是“入境”的关键。如《爱如茉莉》这篇课文,这是小学课文里很少谈及的父母之间的爱。他们的爱没有过多的进行表露,而是将爱无声地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了。但是,上这一课时,让学生去理解这样的情感时,却有学生会偷偷笑起来。五年级的学生,一定是受到了现代许多媒体的影响,居然就会觉得有些不正常来了。我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让大家知道,这样的爱像茉莉花,虽然平淡无奇,却芳香宜人,这才是表现了父母对生活的热爱,对彼此的体贴,体现了爱的真谛。
  四、培养语感——“入境”的内容
  所谓语感,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感知文章所体现的感情、辩析作品语言所包容的意义的能力。因为有语感才能“入境”。学生学习课文如果不能产生语感,就难于体会感情,“入境”则成了空话。怎样才能培养感情、进入意境呢?方法多种多样,不外乎反复诵读、深入体味,或结合语境,仔细辨析。同时注重联系,置身其中。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写彭德怀同志草地行军途中遇到了困难,部队出现了断粮的情况。最后,彭德怀让战士杀掉自己最喜欢的大黑骡子来充饥的故事。文中几处提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通过这样的描写,更是衬托了他对战士们的深切关怀。教学时就要结合这特定的语境反复诵读,有了这样的语感,学生自然身入境中了。
  郭沫若说:“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古人也说过:“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语文课文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者感情的产物,教者要做到以情动人。所以就要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动作来感染、教育学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用自己的感情索引学生的感情,让教师与学生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和谐统一,方能进入文章美妙的意境,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他文献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以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一、营造民主氛围,树立质疑意识。质疑应在真诚民主的基础上进行,没有平等,就没有学生的质疑。记得开学那几天,在课堂上当我请学生质疑时,刚开始,几乎没有学生举手,于是我便告诉学生: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敢于在课
期刊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  一、重视学生生活经历和实际操作体验  1、重视数学活动和开展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
期刊
诗词,以其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丰富的精神营养。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资源整合,积累文化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小学生初步学习和积累一些古代汉语词汇,仍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之一。而这个目的通过古诗词的教学是能够达到的。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
期刊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上度过的,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每节课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的。然而,遗憾的是,学生一学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也只有短短的20周左右,具体到某一学科,课堂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既然如此,我们能够无视“课”的效果、效率、效益和效能吗?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在此谈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与做法,请各位同仁批评斧正。  一、首先是教学方法
期刊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它要求每一位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是自己的教学在学生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效果。  课堂效率的高低从很大程
期刊
“三老”教育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密切,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三老”教育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我全面系统地学习“三老”关于语文教学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索和研究。通过学习和研讨,我认识到:语文教改近30年来虽然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作文教学仍然处于费力大而收效微的状况,尤其是高中作文教学,一直缺乏科学系统的作文训练体系和相应的广泛适用的写作教材,致使作
期刊
在基础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现今,语文教学论学科的课堂应该跟上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职前教育中习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我认为,变革传统的语文教学论课堂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授课形式,创建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用互动的教学论课堂构建学生互动的理念  新的学习理念认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是人的教育”,教学应该关注“人”,应该“以人为本
期刊
摘 要:要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  关键词:创新意识 课堂效率 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内容枯燥、乏味、空洞,对于学生来说毫无兴趣可言。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到考试时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怎样才能克服
期刊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许多学生在说话、写作时,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 一些词语在
期刊
由于遗传素质、环境条件和所受教育不同等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我们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班级集中教学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长此以往,学困生就容易出现。《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空间,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各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