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补气汤中药内服联合特定穴位温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臨床价值。方法: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院救治的8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两组,43例参照组保持西医治疗,37例观察组用中医治疗,对比疗效、不良病状、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参照组数据比值差异大,观察组疗效更好;参照组不良病状比观察组多;参照组相关指标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让IBS更快治愈,突出温阳补气汤中药内服联合特定穴位温灸的效用,减少IBS患者不适,值得推广。
【关键词】IBS;温阳补气汤;特定穴位温灸;排便困难;腰肌酸软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17-03
肠道中堆积较多代谢物会加重腹内压,肠道血管渗透性变大,废物渗透到血液中重新在体内流转,对肝脏、肾脏、心脏等造成损伤。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会加重肠道损伤,肠道壁膜扩张,压迫膀胱等组织,粪便排泄时刺激肛周,痔疮、肛门过度扩张等随之发生,常会感到腰肌酸软、怕冷、排便困难等,患者社交能力、身体功能等下降,易诱发其他脏器疾病[1]。为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用中西医进行对比治疗,发现两种治疗的优势,也发现中医治疗比西医治疗效果更好,药物副作用少,用药更安全。中医治疗应用温阳补气汤中药内服联合特定穴位温灸治疗,将患者病情定位到“便秘”范畴,改善气血,调节阴阳,津液自然下行,通便状况变好,详见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院救治的8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两组,43例参照组、37例观察组。两组共计49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均值为(55.13±7.85)岁。两组基线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比较价值。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关于IBS症候的诊断标准: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症状(大便秘积、几日进行一次;粪便坚硬/不干燥、排便困难;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苔薄白、脉沉迟)以头晕乏力、小便清长、失眠等为次要症状。②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中关于IBS的诊断标准:大便性状符合便秘型IBS,用药治疗至少2个月但病情未有变化。③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气乘脾证、大肠燥热证、腹泻、严重脏器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类疾病、腹部外伤等。
1.2方法 参照组给与西医治疗,让患者每天口服3次匹维溴铵(生产厂商: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036;规格:50 mg)剂量为50 mg/次,口服2次培菲康胶囊(生产厂商: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50032;规格:0.21 g*24粒/瓶)剂量为420 mg/次,早餐时口服一次乳果糖,30 mL/次,连用1个月。
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用温阳补气汤中药内服(主要药物成份为:黄芪60 g、熟地黄12 g、川牛膝18 g、生白术30 g、当归12 g、乌药15 g、炒麦芽30 g、枳实12 g、桃仁15 g、肉苁蓉15 g、柴胡9 g、炒白芍15 g,1剂/d,500 mL水煎煮留汁150~200 mL,早晚空腹状态温热服用)联合特定穴位温灸(在温灸器中放好4 cm左右的艾柱,分别在神阙、三阴交、天枢下针,观察针灸过程中是否偏烫,若偏烫可在温灸器下放两层棉布或者轻微移动一下温灸器,每个穴针灸15 min,每天上午及下午各进行一次)治疗一个月[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出现的便秘、头晕乏力、失眠焦虑、腰痛/腰酸/怕冷等不良病状统计后生成不良病状发生率。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尿肌酐、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尿素、血肌酐等相关指标。
1.4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疲劳、便秘等病症消失,最少每两天能排次便,大便变软,排便顺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疲劳、便秘等病症有所改善,大概3 d内会排次便,排便稍微不畅,病情较稳定。无效:治疗后,疲劳、便秘等依然较严重,排便困难、超过3 d才能进行一次等。显效率加上有效率得出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例)、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和参照组数据比值差异大,观察组疗效更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不良病状比较 治疗后,参照组不良病状比观察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参照组相关指标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便秘型IBS会加重肠道负担,诱发脏器炎症、腹内出血等,周身都会产生不适,腹内压严重失衡。便秘型IBS患者每日排便情况是最主要的问题,无法正常排便增加宿便存留时间,时间越长越容易变硬,对肠内粘膜造成压迫、刺伤等,若强行排便可能出现便血、肛周损伤、剧烈疼痛等,机体忍耐力不足,痛苦变大。西医治疗中的匹维溴铵等药物在临床中较常见,药物能改善肠道功能,还能为肠道补充益生菌,促进肠道蠕动,从患者排便次数、量、大便性质等中能看到治疗的效力,但药物使用后腹内压在短时间下降,肠道内压力失衡,血管、粘膜等在菌群恢复正常时才能良好改善,肠道收缩需要一段时间,腹内气体无法正常排出,加剧肝脏损伤[3]。中医治疗从非器质性胃肠道功能紊乱角度开展治疗,改善脾肾阳虚,调整气血亏虚,让便秘型IBS从整体角度被改善,机体更强健。 温阳补气汤联合特定穴位温灸用活血补气的药物对胃肠道功能进行改善,配合温针灸疏通脉络,重新调动肠道活性,改变肠道蠕动规律,促进肠道主动排除废物。温阳补气汤对肝脏、脾脏、肾脏等能有效调和,滋阴补气,促进肾脏运转,让津液正常下行,滋润肠道,改变粪便性状,降低对肠道粘膜、肛周的刺激。温阳补气汤与特定穴位温灸同时使用后,患者大多能每两天排一次便,有的患者一天排一次,大便性状良好,下腹腔无明显疼痛、胀气等。神阙、三阴交、天枢是改善肝脏、脾脏、肾脏功能,促进代谢、气血循环的穴位,与汤药同时发挥作用,加快头晕乏力、失眠等病症消失[4]。温阳补气汤联合特定穴位温灸调和胃肠气机,保障上中下三焦通畅,让肝脾深运转,养血补气、温通升阳效果更好,排便自然恢复正常。中医治疗对机体运转负责,停药后病情不易反复,肠道活性较有保障。但参照组停药后较容易出现病情反复,胃肠道对药物较依赖,临床治疗需多考虑肠道动能、益生菌等,治疗风险较难掌控。
西医治疗较直接,针对病症直接用药,改善病症后再根据临床反应调整药物,治疗过程缓慢,无法彻底改善IBS,机体需负担较多药物分子,肠道蠕动、血管扩张/收缩较难掌控[5]。血尿检测中的指标虽在正常范围中,但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均稍高,不排除其他病变。西医治疗可达到治疗目的,但治疗质量比中医治疗差,治疗后风险系数较高,对患者长期存活不利。
中医治疗遵从机体自愈机制,用温和的药物和针灸方式改善病情,让黄芪、当归发挥补气升阳、补血润燥、润肠通便等作用;熟地黄、乌药发挥补肾养血、顺气温肾等作用;柴胡、枳实等发挥疏肝理气、改善精神等作用[6]。穴位温灸让药物在脉络间运转,加强理气补血、通便润燥等力度,肠道排便更有保障。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不同,目的相同,但中医治疗效果更持久,能帮助胃肠道恢复作用机制,提高胃肠道抗干扰能力,降低复发概率,避免便秘型IBS对健康的影响[7]。
温阳补气汤+特定穴位温灸与匹维溴铵+培菲康胶囊+乳果糖治疗对比鲜明,更清晰的将两种治疗优势、不良情况展现,为患者痊愈提供双重选择[8]。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多用中医治疗方式,尽快治愈。中药汤剂和温灸不会过度刺激机体,便秘、失眠等不良病状等尽快改善,脑部供血供氧良好,脏器间气血运行正常,减少废物在体内的残留时间,机体活动能力变强,生活质量好转。中医治疗顾虑较少,能根据患者脉象调整药物,中药选择范围更广,药性丰富,能更好的滋养身体。中药能促进机体活血生津,改变体内循环,调动血液活性、组织弹性,加速排便[9]。部分患者每天固定时间就会出现排便反应,过程顺畅,情志、生活节奏变好,从皮肤弹性、面色等能反应出患者的状态,临床观察面较多,治疗方式更有保障。中医治疗对患者情志、精神压力等作出更多贡献,保障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多梦、忽然惊醒等对身体的影响,让各个脏器、腺体在夜间、和白天能正常休息、运转,尽量多的排出机体废物,保护肝脏、肾脏等。中医治疗能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防止并發其他疾病,身体活性不会过多依赖药物,在遇到同样问题时能自动调节,减少便秘次数,保障血液循环、营养吸收[10]。经此发现,治疗后,观察组和参照组数据比值差异大,观察组疗效更好;参照组不良病状比观察组多;参照组相关指标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治疗比西医治疗更有效。
总结得出,中医治疗让IBS更快治愈,突出温阳补气汤+特定穴位温灸的效用,降低不良病状发生率,相关指标更稳定,应推广。
参考文献
[1] 文慧华, 甄杰武. 六磨汤加减联合超声离子导入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9, 27(5): 338-342.
[2] 符芳姿, 王哲, 许振胜. 中药联合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5(6): 1026-1030.
[3] 刘国林. 温阳固涩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18): 77-78.
[4] 赵劲枝, 陈伟强. 增液汤配合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20): 36-39.
[5] 柴晟, 金瑛, 周彬. 穴位埋线联合乳果糖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35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9, 51(8): 63-65.
【关键词】IBS;温阳补气汤;特定穴位温灸;排便困难;腰肌酸软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17-03
肠道中堆积较多代谢物会加重腹内压,肠道血管渗透性变大,废物渗透到血液中重新在体内流转,对肝脏、肾脏、心脏等造成损伤。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会加重肠道损伤,肠道壁膜扩张,压迫膀胱等组织,粪便排泄时刺激肛周,痔疮、肛门过度扩张等随之发生,常会感到腰肌酸软、怕冷、排便困难等,患者社交能力、身体功能等下降,易诱发其他脏器疾病[1]。为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用中西医进行对比治疗,发现两种治疗的优势,也发现中医治疗比西医治疗效果更好,药物副作用少,用药更安全。中医治疗应用温阳补气汤中药内服联合特定穴位温灸治疗,将患者病情定位到“便秘”范畴,改善气血,调节阴阳,津液自然下行,通便状况变好,详见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院救治的8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两组,43例参照组、37例观察组。两组共计49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均值为(55.13±7.85)岁。两组基线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比较价值。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关于IBS症候的诊断标准: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症状(大便秘积、几日进行一次;粪便坚硬/不干燥、排便困难;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苔薄白、脉沉迟)以头晕乏力、小便清长、失眠等为次要症状。②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中关于IBS的诊断标准:大便性状符合便秘型IBS,用药治疗至少2个月但病情未有变化。③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气乘脾证、大肠燥热证、腹泻、严重脏器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类疾病、腹部外伤等。
1.2方法 参照组给与西医治疗,让患者每天口服3次匹维溴铵(生产厂商: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036;规格:50 mg)剂量为50 mg/次,口服2次培菲康胶囊(生产厂商: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50032;规格:0.21 g*24粒/瓶)剂量为420 mg/次,早餐时口服一次乳果糖,30 mL/次,连用1个月。
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用温阳补气汤中药内服(主要药物成份为:黄芪60 g、熟地黄12 g、川牛膝18 g、生白术30 g、当归12 g、乌药15 g、炒麦芽30 g、枳实12 g、桃仁15 g、肉苁蓉15 g、柴胡9 g、炒白芍15 g,1剂/d,500 mL水煎煮留汁150~200 mL,早晚空腹状态温热服用)联合特定穴位温灸(在温灸器中放好4 cm左右的艾柱,分别在神阙、三阴交、天枢下针,观察针灸过程中是否偏烫,若偏烫可在温灸器下放两层棉布或者轻微移动一下温灸器,每个穴针灸15 min,每天上午及下午各进行一次)治疗一个月[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出现的便秘、头晕乏力、失眠焦虑、腰痛/腰酸/怕冷等不良病状统计后生成不良病状发生率。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尿肌酐、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尿素、血肌酐等相关指标。
1.4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疲劳、便秘等病症消失,最少每两天能排次便,大便变软,排便顺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疲劳、便秘等病症有所改善,大概3 d内会排次便,排便稍微不畅,病情较稳定。无效:治疗后,疲劳、便秘等依然较严重,排便困难、超过3 d才能进行一次等。显效率加上有效率得出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例)、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和参照组数据比值差异大,观察组疗效更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不良病状比较 治疗后,参照组不良病状比观察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参照组相关指标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便秘型IBS会加重肠道负担,诱发脏器炎症、腹内出血等,周身都会产生不适,腹内压严重失衡。便秘型IBS患者每日排便情况是最主要的问题,无法正常排便增加宿便存留时间,时间越长越容易变硬,对肠内粘膜造成压迫、刺伤等,若强行排便可能出现便血、肛周损伤、剧烈疼痛等,机体忍耐力不足,痛苦变大。西医治疗中的匹维溴铵等药物在临床中较常见,药物能改善肠道功能,还能为肠道补充益生菌,促进肠道蠕动,从患者排便次数、量、大便性质等中能看到治疗的效力,但药物使用后腹内压在短时间下降,肠道内压力失衡,血管、粘膜等在菌群恢复正常时才能良好改善,肠道收缩需要一段时间,腹内气体无法正常排出,加剧肝脏损伤[3]。中医治疗从非器质性胃肠道功能紊乱角度开展治疗,改善脾肾阳虚,调整气血亏虚,让便秘型IBS从整体角度被改善,机体更强健。 温阳补气汤联合特定穴位温灸用活血补气的药物对胃肠道功能进行改善,配合温针灸疏通脉络,重新调动肠道活性,改变肠道蠕动规律,促进肠道主动排除废物。温阳补气汤对肝脏、脾脏、肾脏等能有效调和,滋阴补气,促进肾脏运转,让津液正常下行,滋润肠道,改变粪便性状,降低对肠道粘膜、肛周的刺激。温阳补气汤与特定穴位温灸同时使用后,患者大多能每两天排一次便,有的患者一天排一次,大便性状良好,下腹腔无明显疼痛、胀气等。神阙、三阴交、天枢是改善肝脏、脾脏、肾脏功能,促进代谢、气血循环的穴位,与汤药同时发挥作用,加快头晕乏力、失眠等病症消失[4]。温阳补气汤联合特定穴位温灸调和胃肠气机,保障上中下三焦通畅,让肝脾深运转,养血补气、温通升阳效果更好,排便自然恢复正常。中医治疗对机体运转负责,停药后病情不易反复,肠道活性较有保障。但参照组停药后较容易出现病情反复,胃肠道对药物较依赖,临床治疗需多考虑肠道动能、益生菌等,治疗风险较难掌控。
西医治疗较直接,针对病症直接用药,改善病症后再根据临床反应调整药物,治疗过程缓慢,无法彻底改善IBS,机体需负担较多药物分子,肠道蠕动、血管扩张/收缩较难掌控[5]。血尿检测中的指标虽在正常范围中,但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均稍高,不排除其他病变。西医治疗可达到治疗目的,但治疗质量比中医治疗差,治疗后风险系数较高,对患者长期存活不利。
中医治疗遵从机体自愈机制,用温和的药物和针灸方式改善病情,让黄芪、当归发挥补气升阳、补血润燥、润肠通便等作用;熟地黄、乌药发挥补肾养血、顺气温肾等作用;柴胡、枳实等发挥疏肝理气、改善精神等作用[6]。穴位温灸让药物在脉络间运转,加强理气补血、通便润燥等力度,肠道排便更有保障。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不同,目的相同,但中医治疗效果更持久,能帮助胃肠道恢复作用机制,提高胃肠道抗干扰能力,降低复发概率,避免便秘型IBS对健康的影响[7]。
温阳补气汤+特定穴位温灸与匹维溴铵+培菲康胶囊+乳果糖治疗对比鲜明,更清晰的将两种治疗优势、不良情况展现,为患者痊愈提供双重选择[8]。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多用中医治疗方式,尽快治愈。中药汤剂和温灸不会过度刺激机体,便秘、失眠等不良病状等尽快改善,脑部供血供氧良好,脏器间气血运行正常,减少废物在体内的残留时间,机体活动能力变强,生活质量好转。中医治疗顾虑较少,能根据患者脉象调整药物,中药选择范围更广,药性丰富,能更好的滋养身体。中药能促进机体活血生津,改变体内循环,调动血液活性、组织弹性,加速排便[9]。部分患者每天固定时间就会出现排便反应,过程顺畅,情志、生活节奏变好,从皮肤弹性、面色等能反应出患者的状态,临床观察面较多,治疗方式更有保障。中医治疗对患者情志、精神压力等作出更多贡献,保障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多梦、忽然惊醒等对身体的影响,让各个脏器、腺体在夜间、和白天能正常休息、运转,尽量多的排出机体废物,保护肝脏、肾脏等。中医治疗能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防止并發其他疾病,身体活性不会过多依赖药物,在遇到同样问题时能自动调节,减少便秘次数,保障血液循环、营养吸收[10]。经此发现,治疗后,观察组和参照组数据比值差异大,观察组疗效更好;参照组不良病状比观察组多;参照组相关指标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治疗比西医治疗更有效。
总结得出,中医治疗让IBS更快治愈,突出温阳补气汤+特定穴位温灸的效用,降低不良病状发生率,相关指标更稳定,应推广。
参考文献
[1] 文慧华, 甄杰武. 六磨汤加减联合超声离子导入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9, 27(5): 338-342.
[2] 符芳姿, 王哲, 许振胜. 中药联合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5(6): 1026-1030.
[3] 刘国林. 温阳固涩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18): 77-78.
[4] 赵劲枝, 陈伟强. 增液汤配合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20): 36-39.
[5] 柴晟, 金瑛, 周彬. 穴位埋线联合乳果糖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35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9, 51(8):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