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纵深推进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出现宽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拥有农村金融“百年老店”之称的农村信用社如何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值得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引言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是信用合作机构,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是一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相对于其他银行,农信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其依附于国家财政,真正与广大农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而商业银行以利益最大化为经营宗旨,没有涉农业务,靠做大自身业务获利。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都是政策性的涉农业务,也在向商业化转变。
一、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带来的新挑战
当前,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正在“洗牌”,一方面,中国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和地域限制取消后,必然抢占冲击农村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国家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农业银行回归农村,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运作,邮政储蓄银行定位农村,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信贷组织等各种新生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相继生根发芽,这些均要求农信社必须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应对挑战。
(二)农村经济发展对融资服务提出新要求
1.资金需求量增大,农业产业化促使信贷资金需求改变以往零散、小额的传统农业资金需求模式,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新型“大”农业促使资金需求向集中、大额方向转变,单户单笔资金需求明显增加;2.资金需求长期化明显,种、养殖产业产品周期长,生产、仓储和销售等环节需要长期占用大笔信贷资金;3.资金需求点增多,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多种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在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均可能产生信贷需求点。4.贷款方式呈多样化需求。产业农户因所处产业领域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对信贷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区县经济圈迅速崛起,资金需求旺盛,但由于起步晚、规模小、发展慢、抵押物不足及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农村信用社通过创新来解决。
(三)新农村建设催生金融消费主体的新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正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柱。有文化、有理想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且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返乡创业的“一代农民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正悄然成为农村金融消费市场的主体。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有强烈的自主创业及城镇化取向,对现代金融服务十分青睐,需求丰富。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品种较为单一
1.在贷款投放上,农信社的业务经营仍停滞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有效贷款品种不足,品牌产品优势不突出,80%的贷款集中于小额信用贷款和抵(质)押贷款,未能按照客户、市场的发展潜力、需求特点等变量为客户量身定制。2.在中间业务的开办上品种少,集中于低层次和低效益业务。中间业务以不占用资金、风险小、收益率高等特点,普遍受到银行部门的重视,由于农村信用社受到硬件设施、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3.在市场营销服务和开发上,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适用性。
(二)贷款担保创新少
1.联保贷款“联而不保”。存在联保户相互贷款,相互联保,家族式联保,造成借名贷款、“垒大户”和“联而不保”的局面,贷款风险增加。2.担保种类少。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担保贷款,多为住房、门脸房等不动户及存款单等担保,收费权、股权、保险、动产质押,经营权、使用权、林权抵押等开办较少,更无其它担保品种的创新。3.落实担保抵押操作难。部分客户贷款担保抵押物难找,就是勉强找到,也往往要通过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分别到相关的土地、房管、工商、公证、林业等部门,经过评估、登记等环节,手续繁琐,费用高、操作时间长。四是担保物管理难,风险性大。
(三)创新成本较高
1.自身基础薄弱。农村信用社多年来,一直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新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开发、使用和推广还存在一个过程,许多配套环节,如硬件设备、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一时难以跟上。2.管理体制受制约。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全国没有统一机构和网络,科技建设各自为政、品牌推广重复混乱,硬件和软件建设距全国统一规划的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差距较大,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3.创新适用性不强。有的农村信用社先后开通了代收社保业务,但设置的操作环节呆板,手续繁琐,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无形走失了许多客户。
(四)农村金融业务创新的智力和技术储备落后
农村金融业务创新是一种高智力的创造活动,需要优秀的人才来推动这一进程,当代金融创新的一大特点是新技术革命特别是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但是,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目前农村信用社必需的智力储备和技术储备还严重滞后,缺乏一定的科技力量和人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引言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是信用合作机构,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是一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相对于其他银行,农信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其依附于国家财政,真正与广大农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而商业银行以利益最大化为经营宗旨,没有涉农业务,靠做大自身业务获利。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都是政策性的涉农业务,也在向商业化转变。
一、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带来的新挑战
当前,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正在“洗牌”,一方面,中国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和地域限制取消后,必然抢占冲击农村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国家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农业银行回归农村,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运作,邮政储蓄银行定位农村,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信贷组织等各种新生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相继生根发芽,这些均要求农信社必须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应对挑战。
(二)农村经济发展对融资服务提出新要求
1.资金需求量增大,农业产业化促使信贷资金需求改变以往零散、小额的传统农业资金需求模式,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新型“大”农业促使资金需求向集中、大额方向转变,单户单笔资金需求明显增加;2.资金需求长期化明显,种、养殖产业产品周期长,生产、仓储和销售等环节需要长期占用大笔信贷资金;3.资金需求点增多,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多种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在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均可能产生信贷需求点。4.贷款方式呈多样化需求。产业农户因所处产业领域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对信贷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区县经济圈迅速崛起,资金需求旺盛,但由于起步晚、规模小、发展慢、抵押物不足及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农村信用社通过创新来解决。
(三)新农村建设催生金融消费主体的新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正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柱。有文化、有理想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且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返乡创业的“一代农民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正悄然成为农村金融消费市场的主体。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有强烈的自主创业及城镇化取向,对现代金融服务十分青睐,需求丰富。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品种较为单一
1.在贷款投放上,农信社的业务经营仍停滞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有效贷款品种不足,品牌产品优势不突出,80%的贷款集中于小额信用贷款和抵(质)押贷款,未能按照客户、市场的发展潜力、需求特点等变量为客户量身定制。2.在中间业务的开办上品种少,集中于低层次和低效益业务。中间业务以不占用资金、风险小、收益率高等特点,普遍受到银行部门的重视,由于农村信用社受到硬件设施、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3.在市场营销服务和开发上,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适用性。
(二)贷款担保创新少
1.联保贷款“联而不保”。存在联保户相互贷款,相互联保,家族式联保,造成借名贷款、“垒大户”和“联而不保”的局面,贷款风险增加。2.担保种类少。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担保贷款,多为住房、门脸房等不动户及存款单等担保,收费权、股权、保险、动产质押,经营权、使用权、林权抵押等开办较少,更无其它担保品种的创新。3.落实担保抵押操作难。部分客户贷款担保抵押物难找,就是勉强找到,也往往要通过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分别到相关的土地、房管、工商、公证、林业等部门,经过评估、登记等环节,手续繁琐,费用高、操作时间长。四是担保物管理难,风险性大。
(三)创新成本较高
1.自身基础薄弱。农村信用社多年来,一直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新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开发、使用和推广还存在一个过程,许多配套环节,如硬件设备、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一时难以跟上。2.管理体制受制约。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全国没有统一机构和网络,科技建设各自为政、品牌推广重复混乱,硬件和软件建设距全国统一规划的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差距较大,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3.创新适用性不强。有的农村信用社先后开通了代收社保业务,但设置的操作环节呆板,手续繁琐,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无形走失了许多客户。
(四)农村金融业务创新的智力和技术储备落后
农村金融业务创新是一种高智力的创造活动,需要优秀的人才来推动这一进程,当代金融创新的一大特点是新技术革命特别是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但是,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目前农村信用社必需的智力储备和技术储备还严重滞后,缺乏一定的科技力量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