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中学阶段化学的启蒙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出现了“易懂不易记,易学不易用”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作为初学者没有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所致。本文就笔者平时的教学体会,谈谈初三学生的化学入门学习,仅供参考。
一、明确特点,总结规律,巧妙记忆
1.口诀记忆法
把要记忆的知识整理加工,形成口诀。如,地壳中元素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氧(养)硅(闺)铝(女)铁(贴)。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记忆:钾钙钠(那)镁(美)铝(女),锌铁锡铅氢,铜(冯)汞(巩)银(赢)铂金。以上可以看出,口诀具有容量大,易记忆,难遗忘的特点,是一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2.分类记忆法
把要记忆的知识点按一定的规律或特点进行分类记忆。如,初中化学中黑色物质有:炭粉、铁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有颜色的溶液有: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为浅绿色,含铁离子的溶液为棕黄色。分类记忆,被记忆的知识不易混淆。
3.浓缩记忆法
从记忆的材料中概括出关键的词,可使记忆简单明了。如,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可浓缩成“通→点→移→停”,即实验前先通一会儿CO,再点酒精灯;实验结束后,先移走酒精灯,继续通入CO致试管冷却。或者把实验过程形象概述成“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实践证明,有所简化,才能有所强化。浓缩记忆不失为一种记忆好方法。
二、多种方法帮助理解概念实质
基本概念是化学知识的高度概括,是知识的精髓。初学者往往能记住概念的内容,但运用时却易出现错误,这是因为没有完全理解概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概念的理解。其中常用的是以下几种方法。
1.咬文嚼字法
就是在对概念记忆的基础上逐字推敲,找出其中关键性的词和字,真正弄清它们的含义。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准确把握“参加化学反应”的意义,告诉学生: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所以对概念中关键的字、词进行剖析,可以抓住概念的本质,既有利于记忆又利于理解和运用。
2.比较法
对化学概念的学习不能孤立对待,有些概念间有着相似或相关的成分,通过学习比较可找到它们的特征及联系,强化理解,防止混淆。例如,通过学习比较可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以再分等。另外,有些概念还可列表比较,则区别联系更为直观,如溶解度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3.分散法
对概念的理解不能有任何偏颇,要打破“非此莫属”的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分析,分散思维,以求彻底理解。如酸的概念:从物质分类上看,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并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的化合物;从物质组成的结构上看,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从性质上看,它的水溶液一般可使石蕊变红。但反过来,能和碱反应,能电离出H ,能使石蕊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三、注重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实验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的特点,教师可以从“声,色”上去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我们不妨打破教材的框架,课始先为学生送上一道道美餐,诸如“空杯生牛奶”、“雨落红花绿叶出”、“棍点灯”,再加上一杯“酸酸的果汁”,可谓是色香味俱全了。另外,水垢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除去;我们长期吃方便面、喝饮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为学生介绍,从而将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消除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适当练习,举一反三
适当练习是检查、巩固、发展能力的一种手段。但我们不主张用“题海术”,而是通过适当的练习,分析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情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比如,在作业的批语中进行交流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不仅避免了学生与教师的“正面冲突”,也为腼腆的学生打开了方便之门。笔者认为教师的批语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不容小视。批语最好是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进步更应及时表扬。只要教师是善意的、真诚的,教师就可以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轻松地做好学生化学入门学习的引路人。
以上所举的只是笔者平时的几点做法,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又不尽相同,这就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不断总结,找出适于他们的方法和技巧,尽快让学生进入化学知识的王国。
(责任编辑:罗艳)
一、明确特点,总结规律,巧妙记忆
1.口诀记忆法
把要记忆的知识整理加工,形成口诀。如,地壳中元素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氧(养)硅(闺)铝(女)铁(贴)。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记忆:钾钙钠(那)镁(美)铝(女),锌铁锡铅氢,铜(冯)汞(巩)银(赢)铂金。以上可以看出,口诀具有容量大,易记忆,难遗忘的特点,是一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2.分类记忆法
把要记忆的知识点按一定的规律或特点进行分类记忆。如,初中化学中黑色物质有:炭粉、铁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有颜色的溶液有: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为浅绿色,含铁离子的溶液为棕黄色。分类记忆,被记忆的知识不易混淆。
3.浓缩记忆法
从记忆的材料中概括出关键的词,可使记忆简单明了。如,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可浓缩成“通→点→移→停”,即实验前先通一会儿CO,再点酒精灯;实验结束后,先移走酒精灯,继续通入CO致试管冷却。或者把实验过程形象概述成“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实践证明,有所简化,才能有所强化。浓缩记忆不失为一种记忆好方法。
二、多种方法帮助理解概念实质
基本概念是化学知识的高度概括,是知识的精髓。初学者往往能记住概念的内容,但运用时却易出现错误,这是因为没有完全理解概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概念的理解。其中常用的是以下几种方法。
1.咬文嚼字法
就是在对概念记忆的基础上逐字推敲,找出其中关键性的词和字,真正弄清它们的含义。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准确把握“参加化学反应”的意义,告诉学生: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所以对概念中关键的字、词进行剖析,可以抓住概念的本质,既有利于记忆又利于理解和运用。
2.比较法
对化学概念的学习不能孤立对待,有些概念间有着相似或相关的成分,通过学习比较可找到它们的特征及联系,强化理解,防止混淆。例如,通过学习比较可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是否可以再分等。另外,有些概念还可列表比较,则区别联系更为直观,如溶解度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3.分散法
对概念的理解不能有任何偏颇,要打破“非此莫属”的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分析,分散思维,以求彻底理解。如酸的概念:从物质分类上看,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并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的化合物;从物质组成的结构上看,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从性质上看,它的水溶液一般可使石蕊变红。但反过来,能和碱反应,能电离出H ,能使石蕊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三、注重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实验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的特点,教师可以从“声,色”上去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我们不妨打破教材的框架,课始先为学生送上一道道美餐,诸如“空杯生牛奶”、“雨落红花绿叶出”、“棍点灯”,再加上一杯“酸酸的果汁”,可谓是色香味俱全了。另外,水垢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除去;我们长期吃方便面、喝饮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为学生介绍,从而将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消除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适当练习,举一反三
适当练习是检查、巩固、发展能力的一种手段。但我们不主张用“题海术”,而是通过适当的练习,分析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情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比如,在作业的批语中进行交流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不仅避免了学生与教师的“正面冲突”,也为腼腆的学生打开了方便之门。笔者认为教师的批语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不容小视。批语最好是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进步更应及时表扬。只要教师是善意的、真诚的,教师就可以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轻松地做好学生化学入门学习的引路人。
以上所举的只是笔者平时的几点做法,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又不尽相同,这就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不断总结,找出适于他们的方法和技巧,尽快让学生进入化学知识的王国。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