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的去理解文本。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朗读训练; 指导方法;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46-02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从远古的象形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要想熟练准确的掌握它,运用它,必须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关键上狠下一番功夫。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孩子入学前,一般已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近年来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信息媒体传播变革的日新月异,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逐年呈上升趋势,但这是孩子天真,直观,不规范的表达,小学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语言驾驭的规范,准确,科学等等方面的训练。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书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尤其是朗读的训练。笔者认为这是舍本求末的短识。因为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涵泳体察,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曾国藩曾说:静心大声朗读,是人生一大快事。因而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1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积极性就会高,学习效果就会好,相反,学生若对学习冷淡、厌烦,其学习就没有劲头,学习效果就差。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多朗读,多品味,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会提高,他们自然会感到读书并不是一件苦差事,倒是一种艺术享受。久而久之,何愁他们不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在教学中,根据年龄的不同,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别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由感性到理性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六个年纪中的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和重视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可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也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终身受益。
3朗读能积累材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典范精品,文质兼美,许多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特色的时文美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材料丰富,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吸取了一些优美的语言,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了文章的写作规律、写作技巧。勤于朗读的同学,大部分语言清晰,出口成章;写起作文来,引用自如,下笔得心应手,顺理成章。朗读这种读书方法能使人认识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体味并运用作品的语言艺术;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开拓思路。这样,也就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语文课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4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朗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么什么是朗读呢?朗读即大声地读,能有声有色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眼、耳、口脑四个器官,同时作用于课文,共同接受知识,它比单一的默读效果要好的得多,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朗读训练呢?
4.1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不相同,感觉到的东西不见得能够理解,而理解的东西却能更深刻的去感觉。因为不同年龄在情感和心理成熟方面的差异,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来进行指导,低年级要从最基本的读音准确和停顿的节律方面抓起。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不同年龄层上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眼里都应是最优秀的,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应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
4.2精心准备,提高训练效果。在朗读训练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学生从心里喜欢朗读,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做好指导:(1)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可采用一些经典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文学作品;(2)训练要求细致、精要,精彩。不可贪多求全,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精神兴奋的节律,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3)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按计划,千呼后应,既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教师应采取的指导方法,也不忘如何进行效果评价等。
4.3正确引导,明确朗读要求。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教学活动,只有明确这项教学活动的目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朗读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明确教师为什么要朗读这个字、这个词、这句话或这段话,学生才能读准、读通、读出感情。
4.4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育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
[2]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J].上海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朗读训练; 指导方法;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46-02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从远古的象形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要想熟练准确的掌握它,运用它,必须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关键上狠下一番功夫。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孩子入学前,一般已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近年来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信息媒体传播变革的日新月异,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逐年呈上升趋势,但这是孩子天真,直观,不规范的表达,小学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语言驾驭的规范,准确,科学等等方面的训练。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书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尤其是朗读的训练。笔者认为这是舍本求末的短识。因为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涵泳体察,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曾国藩曾说:静心大声朗读,是人生一大快事。因而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1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积极性就会高,学习效果就会好,相反,学生若对学习冷淡、厌烦,其学习就没有劲头,学习效果就差。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多朗读,多品味,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会提高,他们自然会感到读书并不是一件苦差事,倒是一种艺术享受。久而久之,何愁他们不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在教学中,根据年龄的不同,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别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由感性到理性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六个年纪中的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和重视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可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也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终身受益。
3朗读能积累材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典范精品,文质兼美,许多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特色的时文美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材料丰富,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吸取了一些优美的语言,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了文章的写作规律、写作技巧。勤于朗读的同学,大部分语言清晰,出口成章;写起作文来,引用自如,下笔得心应手,顺理成章。朗读这种读书方法能使人认识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体味并运用作品的语言艺术;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开拓思路。这样,也就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语文课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4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朗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么什么是朗读呢?朗读即大声地读,能有声有色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眼、耳、口脑四个器官,同时作用于课文,共同接受知识,它比单一的默读效果要好的得多,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朗读训练呢?
4.1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不相同,感觉到的东西不见得能够理解,而理解的东西却能更深刻的去感觉。因为不同年龄在情感和心理成熟方面的差异,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来进行指导,低年级要从最基本的读音准确和停顿的节律方面抓起。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不同年龄层上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眼里都应是最优秀的,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应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
4.2精心准备,提高训练效果。在朗读训练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学生从心里喜欢朗读,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做好指导:(1)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可采用一些经典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文学作品;(2)训练要求细致、精要,精彩。不可贪多求全,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精神兴奋的节律,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3)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按计划,千呼后应,既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教师应采取的指导方法,也不忘如何进行效果评价等。
4.3正确引导,明确朗读要求。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教学活动,只有明确这项教学活动的目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朗读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明确教师为什么要朗读这个字、这个词、这句话或这段话,学生才能读准、读通、读出感情。
4.4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育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
[2]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J].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