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通俗文学界金庸是个鲜亮的旗帜,他的武侠小说数量众多并且各具特色。《天龙八部》是他作品中一部悲剧的典型代表,陈世骧先生将它概括为“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它悲剧的彻底性表现,从整体方面来看有国家悲剧,家族悲剧,个人悲剧;从个人方面来看,有爱情悲剧,亲情悲剧,友情悲剧。悲剧形成的原因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人生本无完美,悲剧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小说的悲剧意蕴引人思考、引人怜悯。
【关键字】《天龙八部》;悲剧美学;原因;意义
一、悲剧原因
悲剧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名词,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人生充满喜剧。但真实的人生往往让人失望,充满让人无奈的悲剧。如果说生命是一种形式,那悲剧就是这形式的完成。或许当悲剧来临时,大部分人都会悲天悯人。各种抱怨,各种不满。怨恨为什么偏偏自己遇到这些不幸?悲剧的发生从来不是偶然,是有根可塑。哲学上说:“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因[1]”。对于悲剧的形成,笔者肤浅认为也可以从内因和外因方面寻找原因。《天龙八部》中悲剧重重,但悲剧之后隐藏的各种潜在因素才使悲剧最终发生。
(一)英雄的悲剧
乔峰是《天龙八部》中当之无愧的悲情男一号,一生坎坷多磨难。幼年即失去母亲,父亲打击之下将他抛弃,性情大变。在磨难中成长的他好不容易获得众人的认可,一场突来横祸将他从人生的山峰跌入谷底。后来师傅养父母也相继被杀,连自己最爱的人也被自己打死,一生漂泊江湖,孤苦伶仃。天下之大可是无他容身之处,他最后只能自杀于雁门关前,结束英雄悲壮的一生。细想下乔峰的悲剧是偶然吗?这只是天意弄人?他的悲剧首先因为他出身于一个错误的时代,出生于一个多事之秋。宋朝贫弱,外邦趁虚而入,两国战火不断,人民都把彼此认为洪水猛兽。坚定地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2]”所以他的契丹人身份一旦暴露,他立即由大英雄变成大奸雄,身败名裂,众叛亲离。仅仅因为他那自己无法选择的出身和血统,就让他的人生充满戏剧性的变化。终究是英雄生错了年代,如果时光可以倒转,他出身在“天下合同为一家”的开明王朝,他的异族身份不仅不会让他遭此磨难,反而他会成为蕃汉友好的见证。“构成悲剧的内涵,是社会的矛盾冲突。[3]”社会这个大环境也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影响着每个人,人的出身家庭,父母,年代都是无法更改也无法选择的过程。想到这,笔者感慨,不知道十年文革时期有没有人会抱怨自己生错了年代呢?除了中华民族的分裂这个大前提,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意识差别也对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宋辽冲突就是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一个典型。宋朝地处南方,农业发达,农耕文明由来已久,百姓大多安顺满足,而且受封建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比较喜欢中庸,不喜欢与人争锋,安于现状。封建统治者也只是想大权独揽,将治理重点放在内部。认为内乱若无,外患不足虑。秉持守内虚外的思想不变动!而大辽处于塞北,属于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经历养成了游牧民族人民尚武好战的风格,富有侵略性,这种种原因夹杂在一起使宋辽之间的战争无法避免。人民因为战争生存在水深火热中,肯定会将对方视作不共戴天之人。认为凡是异族,不管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不管是士兵还是普通百姓都大奸大恶,互相以猪狗相称。国家分裂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冲突都是外因,悲剧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内因影响。乔峰一生悲苦,早年的命运他自己无法掌握。到后来,如果他可以放下仇恨,不是那么执着于报仇,和阿朱一起去塞外牧马放羊,也会幸福快乐走下去。只是仇恨的心已经掩盖了他所有的理智,所以他才会中了马夫人的“借刀杀人”计,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人。“塞上牛羊空许约”这或许是他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如果不是他自己无谓的执着,或许他的人生不会那么悲苦。他到底还是中了人性“痴”的魔障,人性的弱点让他的人生苦上加苦。
(二)理想者的悲剧
另一个悲剧的典型姑苏慕容复,何尝不是也受内外因影响?他出生于一个以复仇为使命的家族,从小被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复国是他人生唯一的理想。他的人生没有丝毫快乐,只有这个目标。所以在西夏王宫中,面对西夏公主的问题,他想过来想过去都没有想起他什么时候快乐过他回答到:“要我觉得真正快乐,那是将来,不是过去。[4]”他这一生,活得太累。慕容家族这个头号让他的生活从一出生开始就走上悲剧之路。他也是受害者,不过就算尽管家族使命不可违,但人生是自己的,自己的人生路可以按自己的轨迹来走,而不是顺着一成不变的路程。慕容复的最后悲剧很大程度上因为他自己性格中的贪婪,他贪恋权力,他贪恋虚名。恢复大燕,表面上是为了完成那个家族使命,实际上是他自己太期待那种可以呼风唤雨,只手遮天的生活。所以最后慕容博在死了一回后恍然大悟,认识到所谓的王图霸业都是浮云,愿意抛开一切出家为僧。此时慕容家族的使命已经宣告完结了,但是慕容复依旧痴心不改。为了满足他人性中的贪念,可以认贼作父,可以胡乱杀人,最后逆天行动的后果就是疯癫下场。最悲剧的就算慕容复疯了,他也还没有忘记皇帝梦,贪心不改,只得沉浸在自己荒唐的梦里无法醒来。身边众叛亲离,只有可怜的阿碧对他不曾失望。他最终被自己的贪念害惨,中毒太深,在美梦里忘了清醒。
二、悲剧的意义
(一)引人思考
悲剧总是引人眼泪令人同情的,在看《天龙八部》时,看到那个电闪雷鸣的夜晚,看到乔峰失手伤了阿朱的那个片段,他恨不得捶胸出血,还有阿朱的临终遗言,笔者感叹,命运就是喜欢一次又一次的捉弄人。这对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还有最后的部分,当慕容复用剑一个一个刺死段正淳的女人时,笔者再次痛惜生命竟然这样脆弱!很多时候都会不解金庸大侠为何如此残忍制造这么多的悲剧,难道人的一生就要受这么多磨难吗?难道人的一生,喜剧只是点缀,而悲剧才是主流吗?想到这些,心隐隐作痛,悲伤在蔓延。及年稍长,再读《天龙八部》,再接触这些悲剧,悲伤的同时也有了很多感触。乔峰失去阿朱,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自己自找的,阿朱的死是他一手造成的。他心中怨气太重,报仇心切,可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他固执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他曾经给予阿朱承诺,说和阿朱一起去塞外放马牧羊。如果他能放下仇恨,真能做到这样,那何尝不是很美满?可他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他的生活中恨比爱多!如果当初他可以牵阿朱的手一直到老,那该有多幸福!他没有珍惜该珍惜的,更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他的悲剧制造者中就有他自己,他在仇恨中迷失了方向。他不知道真实平淡的生活中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仇恨和血腥,平淡的才是真实的!看到阿朱的死,看到乔峰的伤,心是痛的,痛过后也有新的感悟,或许平凡也是一种完美,真实的生活不需要那么多的你死我活,够诗意就好。还有段正淳和他的情人们,最后都惨死剑下,到黄泉路上继续他们的纠缠。如果段王爷能对感情执着点,不是见一个爱一个,那这种悲剧就不会发生。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专一的,太过滥情就是对爱情的一种亵渎。爱情,最需要珍惜。这些悲剧在年幼时读来,觉得只有悲伤,再读若有所悟,三读则明白很多,很多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在应该珍惜的时候就应该赶快珍惜,否则会留下终身遗憾。比如说亲情,比如说一去不回的时光。如果无辜滥用挥霍,结果肯定是悲伤。人生时时面临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是有代价的,有选择必然有得失。不同的选择背后有不同的得失,每一次选择过后都会有新的不同人生。一次错误的选择就会让人生迅速跌入低谷。如果当初乔峰选择放弃复仇,如果当初慕容复选择放弃复仇,他们的人生是不是会幸福很多?是不是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只是人生没有如果,人生也不可能重来,更没有重新洗牌的机会,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真实完美的人生不需要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最好的人生就是把握好每次演出的机会。尽力做好现在,已经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还没有来到的,充满信心期待。
(二)引人怜悯
悲剧发生在好人或者普通人身上都会让人觉得可怜,并且悲剧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有很多的人为因素,于是那些制造悲剧的人就会让人觉得特别可恶。说起《天龙八部》四大恶人臭名昭著,恶贯满盈段延庆似乎坏事做尽,丧尽天良。但这个可恨之人难道没有可怜之处?他本是名正言顺的延庆太子。只因为奸人作乱,他不仅丢掉皇位还落下一身残疾,“三分像人,七分倒像鬼”,心中仇恨太多所以才会性情大变,走上复仇之路,他也是个可怜人。虽然他坏事做尽,甚至亲手杀死南海鳄神毫不同情,可他心中也有某处柔软的地方。他再坏也没有忘记二十多年前天龙寺外的“观音菩萨”最后还是想尽力去救她,这个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是需要完全否定的,对他不能只有恐惧吧。他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真实的人性就是复杂的,好人不会是绝对的好人,坏人也会有柔软的地方,不能将这两个强行分开。又如四大恶人中的南海鳄神,他叫凶神恶煞,长的是够凶,他除了整天拿个鳄鱼剪威胁要剪断这个那个的头之外似乎并没有做过多少坏事吧?甚至他整天傻乎乎的让人觉得还很可爱,对于段誉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师父也是每次看到不管心中多委屈,也会问好,最后还是为段誉而死。段誉没做到师父的责任,这个徒弟却做到了。这个凶神恶煞并没有多少真正让人觉得恐怖的地方。
一部《天龙八部》对其悲剧的定义不可推翻,不同的人对悲剧的差异性有相异的理解。有人看到了悲伤,有人看到了无奈。有人看到了人的卑微,觉得宿命难违背,真正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参考文献:
[1] 徐从辉.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悲剧形象探析.安徽教育学院报.2007,3.
[2] 王观海.浅析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悲剧形象.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10.
[3] 朱东辉.破孽化痴、悲天怜人———透析.天龙八部.学术探讨2007,6.
[4] 许兴样.金庸.天龙八部.的悲剧艺术.四川文理学院学.2007,5.
【关键字】《天龙八部》;悲剧美学;原因;意义
一、悲剧原因
悲剧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名词,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人生充满喜剧。但真实的人生往往让人失望,充满让人无奈的悲剧。如果说生命是一种形式,那悲剧就是这形式的完成。或许当悲剧来临时,大部分人都会悲天悯人。各种抱怨,各种不满。怨恨为什么偏偏自己遇到这些不幸?悲剧的发生从来不是偶然,是有根可塑。哲学上说:“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因[1]”。对于悲剧的形成,笔者肤浅认为也可以从内因和外因方面寻找原因。《天龙八部》中悲剧重重,但悲剧之后隐藏的各种潜在因素才使悲剧最终发生。
(一)英雄的悲剧
乔峰是《天龙八部》中当之无愧的悲情男一号,一生坎坷多磨难。幼年即失去母亲,父亲打击之下将他抛弃,性情大变。在磨难中成长的他好不容易获得众人的认可,一场突来横祸将他从人生的山峰跌入谷底。后来师傅养父母也相继被杀,连自己最爱的人也被自己打死,一生漂泊江湖,孤苦伶仃。天下之大可是无他容身之处,他最后只能自杀于雁门关前,结束英雄悲壮的一生。细想下乔峰的悲剧是偶然吗?这只是天意弄人?他的悲剧首先因为他出身于一个错误的时代,出生于一个多事之秋。宋朝贫弱,外邦趁虚而入,两国战火不断,人民都把彼此认为洪水猛兽。坚定地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2]”所以他的契丹人身份一旦暴露,他立即由大英雄变成大奸雄,身败名裂,众叛亲离。仅仅因为他那自己无法选择的出身和血统,就让他的人生充满戏剧性的变化。终究是英雄生错了年代,如果时光可以倒转,他出身在“天下合同为一家”的开明王朝,他的异族身份不仅不会让他遭此磨难,反而他会成为蕃汉友好的见证。“构成悲剧的内涵,是社会的矛盾冲突。[3]”社会这个大环境也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影响着每个人,人的出身家庭,父母,年代都是无法更改也无法选择的过程。想到这,笔者感慨,不知道十年文革时期有没有人会抱怨自己生错了年代呢?除了中华民族的分裂这个大前提,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意识差别也对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宋辽冲突就是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一个典型。宋朝地处南方,农业发达,农耕文明由来已久,百姓大多安顺满足,而且受封建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比较喜欢中庸,不喜欢与人争锋,安于现状。封建统治者也只是想大权独揽,将治理重点放在内部。认为内乱若无,外患不足虑。秉持守内虚外的思想不变动!而大辽处于塞北,属于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经历养成了游牧民族人民尚武好战的风格,富有侵略性,这种种原因夹杂在一起使宋辽之间的战争无法避免。人民因为战争生存在水深火热中,肯定会将对方视作不共戴天之人。认为凡是异族,不管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不管是士兵还是普通百姓都大奸大恶,互相以猪狗相称。国家分裂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冲突都是外因,悲剧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内因影响。乔峰一生悲苦,早年的命运他自己无法掌握。到后来,如果他可以放下仇恨,不是那么执着于报仇,和阿朱一起去塞外牧马放羊,也会幸福快乐走下去。只是仇恨的心已经掩盖了他所有的理智,所以他才会中了马夫人的“借刀杀人”计,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人。“塞上牛羊空许约”这或许是他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如果不是他自己无谓的执着,或许他的人生不会那么悲苦。他到底还是中了人性“痴”的魔障,人性的弱点让他的人生苦上加苦。
(二)理想者的悲剧
另一个悲剧的典型姑苏慕容复,何尝不是也受内外因影响?他出生于一个以复仇为使命的家族,从小被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复国是他人生唯一的理想。他的人生没有丝毫快乐,只有这个目标。所以在西夏王宫中,面对西夏公主的问题,他想过来想过去都没有想起他什么时候快乐过他回答到:“要我觉得真正快乐,那是将来,不是过去。[4]”他这一生,活得太累。慕容家族这个头号让他的生活从一出生开始就走上悲剧之路。他也是受害者,不过就算尽管家族使命不可违,但人生是自己的,自己的人生路可以按自己的轨迹来走,而不是顺着一成不变的路程。慕容复的最后悲剧很大程度上因为他自己性格中的贪婪,他贪恋权力,他贪恋虚名。恢复大燕,表面上是为了完成那个家族使命,实际上是他自己太期待那种可以呼风唤雨,只手遮天的生活。所以最后慕容博在死了一回后恍然大悟,认识到所谓的王图霸业都是浮云,愿意抛开一切出家为僧。此时慕容家族的使命已经宣告完结了,但是慕容复依旧痴心不改。为了满足他人性中的贪念,可以认贼作父,可以胡乱杀人,最后逆天行动的后果就是疯癫下场。最悲剧的就算慕容复疯了,他也还没有忘记皇帝梦,贪心不改,只得沉浸在自己荒唐的梦里无法醒来。身边众叛亲离,只有可怜的阿碧对他不曾失望。他最终被自己的贪念害惨,中毒太深,在美梦里忘了清醒。
二、悲剧的意义
(一)引人思考
悲剧总是引人眼泪令人同情的,在看《天龙八部》时,看到那个电闪雷鸣的夜晚,看到乔峰失手伤了阿朱的那个片段,他恨不得捶胸出血,还有阿朱的临终遗言,笔者感叹,命运就是喜欢一次又一次的捉弄人。这对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还有最后的部分,当慕容复用剑一个一个刺死段正淳的女人时,笔者再次痛惜生命竟然这样脆弱!很多时候都会不解金庸大侠为何如此残忍制造这么多的悲剧,难道人的一生就要受这么多磨难吗?难道人的一生,喜剧只是点缀,而悲剧才是主流吗?想到这些,心隐隐作痛,悲伤在蔓延。及年稍长,再读《天龙八部》,再接触这些悲剧,悲伤的同时也有了很多感触。乔峰失去阿朱,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自己自找的,阿朱的死是他一手造成的。他心中怨气太重,报仇心切,可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他固执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他曾经给予阿朱承诺,说和阿朱一起去塞外放马牧羊。如果他能放下仇恨,真能做到这样,那何尝不是很美满?可他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他的生活中恨比爱多!如果当初他可以牵阿朱的手一直到老,那该有多幸福!他没有珍惜该珍惜的,更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他的悲剧制造者中就有他自己,他在仇恨中迷失了方向。他不知道真实平淡的生活中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仇恨和血腥,平淡的才是真实的!看到阿朱的死,看到乔峰的伤,心是痛的,痛过后也有新的感悟,或许平凡也是一种完美,真实的生活不需要那么多的你死我活,够诗意就好。还有段正淳和他的情人们,最后都惨死剑下,到黄泉路上继续他们的纠缠。如果段王爷能对感情执着点,不是见一个爱一个,那这种悲剧就不会发生。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专一的,太过滥情就是对爱情的一种亵渎。爱情,最需要珍惜。这些悲剧在年幼时读来,觉得只有悲伤,再读若有所悟,三读则明白很多,很多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在应该珍惜的时候就应该赶快珍惜,否则会留下终身遗憾。比如说亲情,比如说一去不回的时光。如果无辜滥用挥霍,结果肯定是悲伤。人生时时面临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是有代价的,有选择必然有得失。不同的选择背后有不同的得失,每一次选择过后都会有新的不同人生。一次错误的选择就会让人生迅速跌入低谷。如果当初乔峰选择放弃复仇,如果当初慕容复选择放弃复仇,他们的人生是不是会幸福很多?是不是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只是人生没有如果,人生也不可能重来,更没有重新洗牌的机会,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真实完美的人生不需要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最好的人生就是把握好每次演出的机会。尽力做好现在,已经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还没有来到的,充满信心期待。
(二)引人怜悯
悲剧发生在好人或者普通人身上都会让人觉得可怜,并且悲剧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有很多的人为因素,于是那些制造悲剧的人就会让人觉得特别可恶。说起《天龙八部》四大恶人臭名昭著,恶贯满盈段延庆似乎坏事做尽,丧尽天良。但这个可恨之人难道没有可怜之处?他本是名正言顺的延庆太子。只因为奸人作乱,他不仅丢掉皇位还落下一身残疾,“三分像人,七分倒像鬼”,心中仇恨太多所以才会性情大变,走上复仇之路,他也是个可怜人。虽然他坏事做尽,甚至亲手杀死南海鳄神毫不同情,可他心中也有某处柔软的地方。他再坏也没有忘记二十多年前天龙寺外的“观音菩萨”最后还是想尽力去救她,这个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是需要完全否定的,对他不能只有恐惧吧。他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真实的人性就是复杂的,好人不会是绝对的好人,坏人也会有柔软的地方,不能将这两个强行分开。又如四大恶人中的南海鳄神,他叫凶神恶煞,长的是够凶,他除了整天拿个鳄鱼剪威胁要剪断这个那个的头之外似乎并没有做过多少坏事吧?甚至他整天傻乎乎的让人觉得还很可爱,对于段誉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师父也是每次看到不管心中多委屈,也会问好,最后还是为段誉而死。段誉没做到师父的责任,这个徒弟却做到了。这个凶神恶煞并没有多少真正让人觉得恐怖的地方。
一部《天龙八部》对其悲剧的定义不可推翻,不同的人对悲剧的差异性有相异的理解。有人看到了悲伤,有人看到了无奈。有人看到了人的卑微,觉得宿命难违背,真正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参考文献:
[1] 徐从辉.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悲剧形象探析.安徽教育学院报.2007,3.
[2] 王观海.浅析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悲剧形象.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10.
[3] 朱东辉.破孽化痴、悲天怜人———透析.天龙八部.学术探讨2007,6.
[4] 许兴样.金庸.天龙八部.的悲剧艺术.四川文理学院学.2007,5.